第六十六章 深根固本(1 / 2)

小說:替繁體字 作者:三合一咖啡

孫翊的回答讓魯肅臉上一喜。

桓、文為齊桓公、晉文公,乃是春秋五霸之中最受後人認可的霸主。而周武乃是周武王姬,開創了周朝八百年天下的偉大君王。

孫翊話中表明不為桓、文,願為周武,其實就是很直白回答了魯肅的問題。

他要做像周武王那樣的王朝開創者,而不是如齊桓公、晉文公那般的只是逞威一世的霸主。

孫翊話中對魯肅表現的赤誠自不必說,除這一點外,更讓魯肅欣喜的是,孫翊的這句答話還透露出一個思想,

那就是漢室不可復興,而這一點與魯肅內心中的判斷正好不謀而合。

身為一個明主不需要韜略驚豔,只需要對天下大勢有一個基準的認識,有了這個認識,才能在臣下提出謀略時做出英明的決斷。

“肅為君侯之帝王志贊之,然若是君侯有周武之念,則近來吳縣群臣奏請北進一事,則實不可取。”

“肅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君侯,不足與圖大事也。

值此河北雙雄爭霸之機,君侯不應北進,應該專力西征。”

“哦?”孫翊輕咦了一聲。

孫翊雖然也認為此刻進取淮南不是良策,但至從那夜與張紘夜談後他就明白了一個道理。

身為君主應該是仲裁者,他心中的計較是否正確不重要,他只要保證在做出決定那的一刻,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就可以了。

而做到這點的基礎便是君主要海納百川,兼聽取策。

因此他只是對魯肅的以上論斷,不置可否的輕咦了一聲。

魯肅見狀對孫翊拱了拱手,繼而說道,“自古想成就帝王之業者,無不先思帝王之基。

昔高祖誅項,據關中乃可功成。世祖中興,握河北乃可席捲。昔漢之二祖雖有困敗然而終濟大業,原因在於此二祖皆明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道理。”

“前事不忘,今日之師,君侯若想成就帝王之業,應該嗣武二祖,師法前世之事,尋求孫氏之帝王之基也。”

“然。”孫翊贊同了魯肅的話。

給你點贊。

“高祖之帝王之基在於關中,世祖之帝王之基在於河北,時移世易,論及今日,君侯之帝王之基豈在淮南乎?乃是荊州也。”

“何也?”

“帝王之基說來寬泛,但其實就是足兵、足糧、足士之地。”

“淮南郡本為九江郡,人口富庶,土地肥沃,又兼控扼四州要道,乃兵家必爭之地。

但自從袁公路竊據淮南之後,荒淫暴虐,橫徵暴斂,致使淮南空盡,五穀不長,六畜不生,人民更是以相食為生,如此之荒地,何以為帝王之基?”

“反觀荊楚一地,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

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加之劉表為坐守之主,垂垂老矣,據有荊襄卻終未有所為,適足為君侯奉也。”

“淮南一地雖可進窺中原,戰略意義非凡,然荊州位於江東上流,公瑾曾言,無淮泗一地則國弱,無荊漢一地則國危,荊楚於君侯而言,戰略意義豈低於淮南乎?”

“天下英雄何其多,君侯若不及早取荊州以為帝王本,魯竊為君侯憂,荊襄一地控於劉表手中江東尚可自安,若控於英雄之手,江東危矣。”

“舍荊襄而取淮南,可謂捨本逐末,取荊襄而暫罷淮南之議,乃千秋之利,望君侯思之。”

魯肅說完以上這些,停住了話語,他的眼光正聚焦在孫翊臉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