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意欲何為(1 / 2)

小說:替繁體字 作者:三合一咖啡

孫翊在離開吳縣之前,布了幾個命令。

第一個就是任命徐琨為中領軍,即日上任統領吳縣外的兩萬中軍。

第二個命令是讓蕩寇中郎將程普將訓練好的三萬新軍,分批送往重要的各縣戍衛。

其中一萬送至吳縣,編入中軍中。

在毗陵一戰後,孫翊大概收降了七萬多山越兵。

雖說這七萬山越兵大多都是青壯,但不可能一下子都收編為士卒。

江東目前還養不起那麼多計程車兵。

因此在之前,孫翊就下令留在毗陵的程普、陳武二人,在這七萬山越降兵中,挑選最精壯的一部分編為士卒。

其餘者等山中的山越遺屬都遷出山中後,就編入戶籍,成為江東的在冊百姓。

得益於當初孫翊的攻心之策,也得益於山越大部原來都是江東的住民,

在初期的安撫之後,這七萬山越降卒一直表現得很規矩,對被收編也不抗拒。

不僅不抗拒,還挺積極的。

他們以前逃入山中最大原因就是吏治腐敗,令他們生活不下去了。

但在孫策、孫翊兩代主君的努力下,江東的吏治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再加上成為孫氏兵卒,至少保證有糧食吃。

這相比以前那既要賣命又要朝不保夕的日子來說,現在的日子實在是好上太多了。

種種原因下,江東對這七萬多山越降卒的收編過程,顯得很順利。

孫翊的第二個命令的目的是,充實江東的內部軍事力量。

在這亂世,最有力的震懾就是強壯精悍計程車卒。

而孫翊的第三個命令是,在他不在吳縣的這段時間,除非特別緊要的事務,要特別呈報給他決斷之外,

其餘一應事務都可呈報吳侯夫人徐氏處理,無須再多方轉呈,以免延誤政務。

孫翊的這個命令,眾臣倒是沒什麼意見。

一是由於有漢朝的優秀典範在前,這時計程車人對女子涉政並不反感。

更何況徐氏身份尊貴,是孫翊的正妻,從政治方面來說,徐氏在孫翊不在吳縣的這段時間內,代為“監國”是合理合法的。

二是江東本身的政治傳統了。

先君孫策在位時經常外出征戰,為了避免麻煩,他都有意將所有的政務都委派給張昭,圖個輕鬆。

但張昭寧死不從。

臣子偶爾代為處理政務是權宜之計,但不可形成政治傳統。

就這樣,孫策一邊勸,張昭一邊拼命搖頭,僵持了一段時間後,孫母看不下去了。

後來江東就有了一種不成文的政治傳統。

孫策外出征戰的時候,孫母就會在吳縣代替孫策處理政事。

如今孫翊以徐氏“監國”,有孫母之故事在前,江東眾臣接受的也很自然。

孫翊這次北上是帶著解煩騎及其三千親軍“車下虎士”,共計步騎八千。

在臨出前,孫翊特地見了一下孫母,母子之間密語了良久後,孫翊方才離去。

在見完孫母后,孫翊又留給了徐氏一個錦囊,示意其吳縣有大事時再開啟。

做好一切佈置後的孫翊,終於安心踏上了北上的路程。

...

孫翊是東南霸主,他的一舉一動自然被無數人所關注著。

很快他帶兵北上的訊息,就傳遍了周邊。

但讓人意外的是,他並沒有帶兵到達廣陵郡內,反而中途轉向去往了皖城。

這突如起來的轉變,有人歡喜,有人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