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求賢?(1 / 2)

小說:替繁體字 作者:三合一咖啡

陳矯說道,“將軍繼位以來,三平內亂,再下廣陵,武功威震華夏。

然與此相對,將軍之仁德未為天下人所識。”

“廣陵剛下,人心散亂,君侯將伏波將軍屍兩分雖可揚威,但如今並非攻廣陵,而乃治廣陵之時。”

“君侯已將伏波將軍斬示眾,立威之意已然收到成效。當此時,君侯何不展現仁德呢?”

“伏波將軍治郡數年,深得廣陵人心。若是君侯歸伏波之還其身,廣陵士民定感君侯恩德,先有威,後有德,廣陵自安也。”

“再者,伏波將軍名滿天下,又出身高門。

事後,君侯若再以士人之禮安葬伏波,天下人聞知此事後,定會對君侯交口稱讚,言君侯有古之仁主之德。”

“如此,於將軍而言,名利兩收,何其樂哉?”

陳矯的一番話聽得孫翊動容。

他思考著陳矯的話,最後展顏笑道,“季弼此來既是為故主,也是為孤而來矣。”

說完後孫翊延請陳矯上座,並承諾道,“季弼所言有理,吾將從之。”

陳矯對孫翊拱手道謝,而後坐在了位子上。

在陳矯入座後,孫翊問陳矯道,“孤雖得廣陵,但近日來苦思治廣陵之策,季弼可有良策乎?”

孫翊說的不是假話,太史慈雖然攻下了廣陵,但他缺乏治政之才。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太史慈時常向孫翊彙報,廣陵鄉野之民多有外逃者,這讓孫翊很是苦惱。

打一郡難,但要想安定一郡,將其真正轉化為江東的國力,這一點更難。

陳矯對孫翊言道,“廣陵難安者,究其原因在於太史將軍乃青州人士,其所率兵馬又都是江南之人。

太史將軍雖有武威一時彈壓住人心,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孫翊聞言恍然,這的確是個不可忽略的問題。

在這時代,交通聯絡十分不便,許多人一輩子連鄉都未出過。

這就造成了這時的一郡,相近於後世的一國。

雖然大家都是漢人,但彼此之間的鄉里隔閡是會存在的,因為這點,廣陵士民對孫軍存在抵抗心理是很正常的。

孫翊來自於後世的全球化時代,對於這一點有時會認識不夠。

但現在既然孫翊知道了癥結所在,就已經想出瞭解決的辦法。

他對陳矯言道,“吾欲任季弼為廣陵功曹,助宣武將軍穩定廣陵,不知季弼意下如何?”

要想解決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廣陵人當太守,這樣子很快人心就能穩定。

廣陵郡籍的大臣孫翊多得是。

但孫翊不準備這麼做,因為從長遠來看,這是在助長地方勢力的展。

而且孫翊表任太史慈為廣陵太守的任命已經公佈出去,若是朝令夕改,對孫翊的權威不利,加上廣陵郡是前線,需要太史慈這樣的大將鎮守。

所以孫翊打算採用一個折中的辦法。

那就是廣陵太守繼續由太史慈擔任,至於功曹這樣的郡中右職,就由廣陵中有名望的人擔任。

並且除了一些右職之外,其他不怎麼顯重但卻十分緊要的位置,例如執掌廣陵軍權的都尉等,孫翊都會直接委派。

這樣既可以穩定廣陵人心,又可以防止地方勢力壯大。

面對孫翊的招攬,陳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就像孫翊說的,他此來既是為了陳登,也是為了孫翊。

誰叫孫翊拿下了他的故土呢。

只是陳矯言道,“要想穩定廣陵人心,將軍還需禮聘一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