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抉擇(1 / 2)

小說:最早的聊齋 作者:五筆不成正

無名山嶺高不足三百丈,雖然在禹州境內算是一座比較高的山峰了,放在神州大地卻不過尋常的高度,如今正值初夏,隨著旭日東昇,徹夜的露珠隨之升騰蒸,化作朦朧的水汽瀰漫在山林間。

六耳收回遠望的目光,正了正衣冠,一步步走上了溼滑的小徑。

三百丈的高度以他的修為只需一個跟頭就能竄到山頂,即便是尋常的修士或作凡塵的武者也可以倚借縱身之術輕易攀登。

而他依然選擇了輕步緩行,求道之心在於誠,無論他拜師周白是出自什麼目的,唯有這向道之心是絕對虔誠的。

山間霧氣濃重,不一會便打溼了他的衣衫,一縷縷浸溼的猴毛緊緊的貼在面板上,帶來一絲初晨的涼意。

寒暑不侵不代表毫無知覺,相反,修為越深的人對於世間萬物的感知越為敏銳,一絲氣機的變化都能影響修行的心境,這種敏銳的感知既是他們修行的助力,也是他們最大的破綻。

一旦在入定的時候被外物所幹擾,十有八九就會走火入魔,就如同陷入沉睡的人,現實中的所思所想、所憂所喜都會在夢境中無限擴大。

一顆硌人的砂礫在他的感知中,便會化為一柄鋒利的刀刃,一根尖細的毒針,這種敏銳的感知隨著心境的蛻變而漸漸轉變,亦或是習慣。

清幽的空氣中瀰漫淡淡的水汽,六耳撥開擋在身前的灌木,面前的豁然開朗讓他平淡的面容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雲海蒼茫,風語輕吟。

“見過老師。”

周白于山巔雲崖盤膝而坐,身前擺放著一個簡陋的桌案,木料截面平滑如鏡,稜角銳利如鋒,一枚破舊的砂壺坐落在桌案一腳,壺身像是寫著什麼東西,細一看卻又現密集的裂紋早已將字跡損毀,費勁心力,六耳也沒認出上面書寫的內容。

一縷輕煙從壺口徐徐升起,周白淡然一笑,剛要伸手,卻現一隻毛茸茸的手掌已經提前提起了桌上的砂壺。

當六耳的手掌觸碰到砂壺的瞬間,不禁愣了一下,砂壺入手竟然沒有任何的感覺,沒有重量也沒有溫度,就像是幻境之術一般,然而面前芸芸蒸汽卻又在告訴他,手中的砂壺確實存在。

沒有多問,也不敢多想。

六耳笑道“老師,我來。”

說著拿起桌上的一個木杯,為周白倒上了一杯,茶水流出砂壺的瞬間,一縷若有若無的清香飄散而出,六耳眼前一亮,當聞到靈茶香氣的同時,體內停滯許久的境界居然波動了一絲,悄然的嚥了口唾沫,六耳轉頭看向了別處。

如果是之前的周白,他也許敢露出渴求和羨慕的神色,但面前的這個人已不再是那個和他修為相仿的‘福緣之人’了,金仙和玄仙的差距太大了,大到他站在周白麵前,竟然有種想要逃跑的衝動。

注意到了六耳的小動作,周白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一揮長袖,桌案前憑空出現一個蒲團,周白笑道“坐吧,嚐嚐我從玉帝那裡討來的茶水。”

六耳聞言大喜,撓了撓頭,嘿嘿一笑,蹲坐在周白麵前,提起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

六耳輕咳一聲,神色肅穆的舉杯抿了一口茶水,說道“好茶。”

周白麵露好笑之色,打趣道“好在何處。”

“這.....”當六耳說出‘好茶’的時候就已經後悔了,因為他現本是世間少有的‘靈茶’落入口中後,便已靈氣盡散,就連熱氣也已消失,寡淡無味的口感讓他響起了幼年時在林間飲食的水露。

更讓他驚疑的是,就連著寡淡的露水都隨著飲入腹中而消失不見了。

烏黑的眼睛轉了轉,六耳眼中閃過精光,一拍大腿,嘿嘿笑道“好在不知好在何處。”

周白聞言合掌而笑,這杯清茶正是周白給出的一個題目,這一趟前往天庭是被玉帝召見,而召見的地點是在太陽星旁邊的玉英宮,宮殿空無一物,別說蟠桃鮮果,就連茶水都沒有人招待。

這杯清茶不過是虛空造物而出。有茶的香氣,卻無茶的本質,是無中生有,沒有來源。故而六耳才會說不知好在何處,確是已然知道了周白的幻術。

周白點了點頭道“百年前,你欲拜我為師,所求之物便是無上天道,時過百年,今日我便將上清仙法傳授與你,已完成當日的因果。”

六耳聞言,長跪於地,正要叩,卻被自己攔了下來。

六耳疑惑的看向周白,卻見周白長袖一揮,桌案上的茶水化作流煙消散,一柄淡青色的長劍出現在兩人面前。

周白笑道“此為聖人法器,亦是教主的佩劍,你既然要學上清仙法,自然要跪拜祖師,棄佛入道。”

周白的聲音異常平靜,就像是閒聊中的隨口之言,落在六耳的耳邊卻聲如雷震,六隻交疊的耳朵猛然一顫,六耳跪地的動作直接僵住,滿臉震驚的轉過頭來,喃喃道“你怎麼知道?!”

我看過的洪荒文比你偷學過的法術還多,怎麼可能不知道你和佛門的聯絡。

周白心中暗笑,前世無數的洪荒流和西遊‘學者’早已把六耳和佛門的關係推測的七七八八,雖然各派學說的觀點有所不同,但六耳的功法出處以及和佛門之間有所關聯,這兩點都是大家所公認的。

根據無數的推演和今世的觀察,周白自然可以把這個註定悲劇的‘棄子’唬住。

看著六耳驚駭的表情和不停亂轉的眼珠,周白嘆息道“人生有命數,此為天定,不可輕易更改,你可知自己的命數是什麼。”

六耳就這樣虛跪著,瞥了眼身前的青萍劍,遲疑道“天機不可洩露,老師不必說了。”他不相信周白能探知他的天命,但他相信聖人可以。

更何況是那個以一敵四的截教教主,通天聖人!

早年間一句‘法不傳六耳’已然在他心底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聖人,無所不能。

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

聆聽越多,六耳思考的越多,明白的越多,他敬畏的也就越多。六耳緩緩的閉上眼睛,不知在考慮什麼,他已經明白,周白是在逼他做一個選擇,兩條都是充滿了危機的荊棘之路。

選擇投入截教,佛門豈能容他,菩提豈能容他?

選擇佛門,那他面臨的就是和佛門之間的牽連越來越深,因果越來越大,直到身死道消也無可奈何。

大勢之爭,棋子的下場唯有一種,那就是棄子。這點在他旁觀了巫妖大戰、封神大戰,以及無數的生滅輪迴後,已然看在眼裡。

昔日的截教有多強盛?

萬仙來朝,四海依附,即便人道朝野也是以截教為尊,即便是殷商國師聞仲,也是截教的二代弟子,一眾截教同門充斥殷商軍政,聲勢之大遠闡教人教。

當時的截教是所有散修的嚮往,其中也包括了六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