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六章 似忠 炫武 有客北來(2 / 3)

小說:順明園 作者:特別白

不若在這次行軍之中,儘可能的炫耀武力,把濟南大營的實力彰顯給山東人看,給南直隸的人看,讓他們知道山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團體,讓他們心裡明白,臣服於這個團體才是應該做的,和膠州營對抗會有什麼樣的壞處,在這個團體之中會有什麼好處。

除卻行軍之外,周揚、寧乾貴和靈山商行一起發動,在各處搞的沸反盈天,比如說屯田田莊之中,對屯田戶的用度開始放寬,屯田軍屬們的安置和改籍工作正在進行,就有屯田田莊的莊頭和一干人等,每日裡就組織者人各處憶苦思甜,想想大災之年的時候,全家人瀕臨餓死,無處可去,到底是誰給他們溫飽,讓他們有這樣的好日子過。

百姓們在亂世的時候會成為最可怕的暴民,但在大部分時候還是純樸的,本來就是身在屯田田莊之中,真切的感受到李孟給他們的好處,現在又被這些人不斷的宣講,人人心中都是感激非常。

再加上屯田軍屬的改籍和遷居,讓那些沒有子弟在當兵的屯田戶人家都是羨慕非常,當日間還想著好好的孩子不要去舞刀弄槍拼命,老老實實的種地一輩子不是更好嗎,可現如今這差距就分出來了。

這更顯出來一件事,如果對大帥忠心耿耿的話,肯定是會獲得足夠和豐厚的回報,現如今只能是把孩子朝著護莊隊裡面送了,寄希望於有福氣能參軍。

至於地方上,以圍繞在周揚身邊,在各級官署衙門充任小吏和幕僚的文人為主的萊黨,還有隱約以袁文宏為代表,主要是在兗州府經營各種店鋪商行為主的富家士人為代表的兗黨,紛紛寫文鼓動稱頌。

說是如今亂世天下,人人都是在儲存實力首鼠兩端,上不知忠勤王事,下不知安撫黎庶,唯知殘民以逞,如今只有鎮東將軍李孟是真正的忠義剛烈之人,南方有大亂,也只有李大帥才慨然出戰,率領我山東子弟出兵平亂,山東如此強軍,我齊魯子弟人人聽命,那壽州的賊兵平定也是指日可待。

南方的大亂平定之後,那山東大軍該去向何方,不是還有在河南肆虐的李闖和曹操流賊,正在湖廣橫行的八大王張逆流賊嗎,既然其他地方上的官兵沒有辦法,就都讓我們山東兵馬一力平定吧!

還有人總結膠州營從膠州一千餘人的營頭到如今的十餘萬大軍,這山東到底有了什麼變化,隨著膠州營的規模逐漸擴大,山東地方上也是愈發的跟著繁榮富裕,士民百姓,跟著得了多少好處。

這就得出一個道理,那就是膠州營越壯大,咱們山東百姓跟著得到的好處就越多,所以擁護膠州營,擁護李大帥,那就是為咱們平民百姓自己的日子做打算。

還有幾個莽撞的,居然開始鼓吹鎮東將軍、山東總兵李孟乃是天命所鍾,潛龍在淵,更有人“嚴謹”的從易經和推背圖中推測,山東李大帥就是這一代的改朝換代,所為五百年必有聖人出的聖人。

不過這些莽撞的人文章一寫出來,才在文社中談論,沒有來得及結集發表,晚上就有人登門拜訪,第二天這幾個莽撞人對自己寫過的文章就一字不提了。

對於地方上親李孟親膠州營的文會詩社,定期是有費用劃撥下來的,而且周揚和寧乾貴對屬下人手的挑選,也是優先在這裡面選擇,當然選擇的時候,所看的就不是這作詩寫賦的本事,而是實務優先。

這次他們的群起鼓吹,最開始幾個影響大的文人會社是得到了授意,有人起頭之後,其餘的人自然就是一哄而上。

有專人對寫的出色,鼓動性強的文章進行整理,改成平民百姓能懂的白話文,在各處的私塾公塾中大力的宣講。

平民百姓們面朝黃土背朝天,能懂得些什麼,對那些文人士子都是尊重異常,這些人說的話都是言聽計從,深信不疑,這效果又是加深了許多。

當然,不是人人都是這麼趨炎附勢,這麼軟骨頭,整個山東幾百萬的人口,總有幾個讀書讀的腦袋昏掉,死抱著君臣大義的文人,他們想寫大罵李孟心存悖逆的文章,甚至還有極端的準備撞死了李孟的馬前,好博個忠義之名。

但他們這樣的人早就是在武裝鹽丁的黑名單上了,寫那文章連自己看都不能,武裝鹽丁早晚定時搜查,何況地方上的人都覺得這些人根本不是鄉親,背後長了反骨,倒是要跟李大帥做對,那不是給家鄉父老抹黑添麻煩嗎,人人在身後戳著脊樑骨,家人老小上街都是被人孤立,這樣的日子過著,難受之極。

山東鹽幫和靈山商行也沒有閒著,這兩個機構對平民階層還有那些草莽綠林的影響更勝於文士,何況山東如今行商做工鹽場鐵場的人也是不少,山東鹽幫還有靈山商行一暗一明,煽動傳播,效果更佳。

何況平民百姓,對更貼近他們的草根傳聞,更是篤信無疑,並且自發的跟著傳播談論。

比如說在膠州城一帶,不知道什麼時候有這樣的傳聞,說是當年李大帥降生的時候,天都是火燒雲,自家的草房上茅草有洞,結果許多喜鵲紛飛而來,在房頂上為屋中的產婦擋雨。

還有什麼次日某參將和某兵備道結伴而行,恰逢大雨,然後守在這草屋的門口避雨,聽到裡面有人生孩子,忍不住驚訝的說道“這孩子今後肯定大富大貴,要不然怎麼能讓我們兩文武守門”等等。

這訊息若是傳到趙能老孃那邊準得笑掉大牙,生孩子的時候,明明是幾個鄰居家的婆娘聚在一起幫忙,門口是他李家的父母等著,而且那天是大晴天,哪有這麼多胡亂的傳說傳聞。

李大帥當了十幾年的弱智,這件事情眾人倒也是知道一二,還有人傳言,那鹽政巡檢去往薛家島千戶所查緝私鹽的時候,不是打了李大帥一棒子,結果漲潮後,李大帥被淹沒在海中。

據說有人當年在附近打漁,看見驚濤駭浪,海中隱隱有黑影,好像是一條巨龍一般,朝著海岸煮鹽的地方風馳電掣而去,說明咱們大帥那是真龍附體。

如此種種,看歷朝歷代的史書記載,還有些鄉野傳說,肯定能看到無數類似的傳說典故,那劉邦不就是在酒鋪子裡面睡覺,趴在桌子上,結果酒鋪老闆娘就看見一龍趴在劉邦的背上,以為是異象。

天知道這是不是當時劉邦欠酒錢不給,那老闆娘要帳不成還被打了一頓,等到劉邦當了皇帝編出這個典故來唬人。

當然,李孟的種種段子和這個不同,但本質上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當然,李孟李二郎行俠仗義,一棍走齊魯,除暴安良這種東西,也是編得到處都是,就跟後人附會趙匡胤的千里送英娘之類也差不多。

這等民間流傳的東西和文人寫什麼天命文章完全不同,對李孟的聲望和統治的穩定都是大有好處的,也就任由黃平和侯山他們搞了,反正這些東西都是傳言,這傳言嗎,要他真就是真的,要他假就是假的。

儘管李孟是鎮東將軍了,可他做事還是按照規矩來,比如說山東巡撫顏繼祖還有監軍太監陳敏都是一起帶著,臨陣指揮決斷。

實際情況是監軍太監陳敏被幾十名兵士牢牢看守,根本沒有人身自由,山東巡撫顏繼祖李孟一直沒有答應放他致仕回家,不過這次卻鬆了口,說是南征結束之後就任他回鄉,再也不加阻攔。

顏繼祖五十多歲的年紀,看著比實際年紀大了十歲還不止,聽說允許走人,心情卻是輕鬆了不少,他的住處和那陳敏相鄰,只不過一人有自由,一人無自由罷了,晚上用過晚飯,李孟那邊在接待各處的來拜的賓客。

這兩位閒人則是意氣相投,索性是無事,坐在那裡閒聊,外面這沸沸揚揚的宣傳造勢,這兩個人多少都是知道點,什麼出生兩貴人守門,昏倒在海水中真龍附體的這些段子,兩人都是見多識廣的,也就是嗤之以鼻。

可談將來,兩人都是不願意多說一句,這李孟吃掉南直隸之後,大明已經是無人能制,將來能做到什麼地步,那就要看他和李自成這些流賊大夥能打到什麼地步了,大明朝廷已經沒有資格下棋。

反正也是閒聊,兩個人先是把什麼“貴人守門”“真龍附體”之類的傳聞嗤笑了一番,不過這陳敏卻想起來一件事,儘管沒有什麼人能聽到,可也還是壓低了聲音,小聲說道:

“顏先生,方才咱家卻想起來一個典故,還記得那李闖逆賊,術士宋獻策曾經給他做讖緯之辭,說是‘十八孩兒當主神器’,眾人都說這‘十八孩兒’是‘十八子’,合起來是個‘李’字,正是說那李闖,可您細想想,這總兵李孟,好像是也在這讖緯詞的之中啊!”

這太監陳敏說話絮絮叨叨,顏繼祖都有些不耐煩,可話說到最後,卻讓他直接打了個寒戰,不用想,這明明白白的就是說個李字,誰知道是李自成的李還是李孟的李,而且這還是流賊內部的讖緯,想必他李闖不會傻乎乎的為個官兵的軍將造勢,何況這讖緯之言說出來的時候,山東兵馬根本沒有被離間的價值。

說到這讖緯的應驗之人,一向都是頗為的離奇的,最早得到讖緯的,一般都是死得渣都沒有,當年王莽之時,有讖緯“劉秀王”,結果揹負天下之望的國師公劉歆,改名叫劉秀,天下人也以為他就是應讖之人,當時被人認為懦夫的南陽農夫,斗膽跟國師公同名的那個劉秀,居然順口說了一句自己未必不可能就是應讖之人,還被周圍的人取笑,結果人人都記得光武大帝劉秀,沒幾個記得國師公了。

到了隋朝,隋煬帝夢見了“桃李子,得天下”,他覺得大臣李渾就是這個人,殺了李渾全家,誰想到自己看著長大的親戚,李淵小李子卻代了大隋的江山;到了李世民,他又看到了“女主武王”,他根據親信的禁軍大將李君羨的封邑是武連郡公,官職是左武衛將軍,把守的是玄武門,再加上又叫五娘子,顯然“女主武王”就是他了,捏著罪名就殺了全家,當然,李世民可能是有個玄武門強迫症,他在宣武門殺弟弒兄囚父,自己也覺得有點良心不安,總怕別人在玄武門捅自己一刀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