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七章 元帥府 開封城(2 / 3)

不過李孟未必知道這滿清韃虜抓捕野人充實自己實力的行為,也就是說,齊國公李孟或許沒有預料到對方有這樣行為和速度補足人口和實力。

沒想到的是,在書房聽完孫傳庭講述的李孟,做出的表示僅僅是頗有興味,好像是聽到了什麼有趣的訊息,的確,這件事對於李孟來說,充其量也就是個趣事逸聞,並沒有像他們一樣的驚訝。

孫傳庭心中著急,心中所想的更深了一層,大帥在河間府的大勝之後,莫非已經是自大驕傲,這可是大麻煩,一定要出言勸諫。

先開口的卻是李孟,他看了看難得有惶急之色的孫傳庭,開口笑著說道:

“韃子抓取野人補充實力,現在對於膠州營來說也是鞭長莫及,咱們能做的也就是一步步的推到山海關前,然後再動作。”

“國公大人……”

“孫先生也不必把這件事看得太過重要,膠州營行軍作戰,最忌諱的就是遠離後勤孤軍深入,河間府、永平府、山海關之地,並不是經營透了的地方,又有多方的實力敵對,若是我派軍北上,糧秣補給的後路不穩,你叫下面的軍兵如何能安心作戰,萬一有個閃失,那才真是得不償失了。”

膠州營的戰術特點是倚重火器,火銃和火炮對於後勤的依賴都非常的大,而且膠州營向來是足糧足餉,這種足糧足餉的報酬也是保重士氣的一種手段,不過這種戰術的特點和足糧足餉,這糧秣補給的重要性就更加的凸顯。

必須要保證有個穩固的後方,膠州營的部隊才能充份的發揮出戰力來,要有穩固的後方和補給基地,可並不是搭建幾座倉庫儲備軍需物資就可以的。

按照李孟的話說,必須要把這個地方經營透,這個透字,就是山東能夠完全的掌控,建立起來屯田田莊,然後透過這個屯田田莊建立起兵站、倉庫和臨時的堡壘要塞,形成穩固的後方。

孫傳庭也是明白這番道理,目前河間府尚且是草創,永平府那邊還沒有開展,要等到李孟說的這種“穩固”建立起來,那可太耽誤工夫了,孫傳庭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大帥這麼做倒也不能說的上是自大輕敵,倒像是慎重過度的狀態。

“大帥,穩妥固然是個道理,可眼下這個局面,卻應該講求個兵貴神速,儘快的給韃虜打擊,讓他們不能在關外如此從容的恢復!”

聽到孫傳庭的這句話,李孟先是一愣,接著就哈哈的笑出聲來,他總算是明擺這位老先生到底怎麼想了,收住了笑聲,李孟開口從容的問道:

“孫先生所說,我軍深入遼東之地,打擊韃虜,先生以為我軍這麼行險會勝還是會敗。”

李孟問的慎重,孫傳庭也是想了下才開口回答說道:

“山東兵馬如今是天下第一強軍,儘管是輕師襲遠,但仍然有八成的把握在打擊之後,全身而退!”

“先生對山東兵馬有這般的信心,說明我膠州營兵馬的確是強軍,可如今這個局面,就算是深入到關外遼東,大勝韃虜之後,還是要退回關內,因為在關外畢竟是孤軍,且無法取得給養,等我這隻孤軍一離開,那韃子還是要恢復,依舊是這個迴圈,而且孤軍襲遠,耗費巨大,還很容易被其他的敵人盯上,方才先生也是說八成的把握,這萬一有個閃失,那可真是得不償失了!”

“大帥,韃虜在外從容恢復,莫非我山東兵馬就這般坐視,任由其坐大不成?”

孫傳庭已經說的有些急了,他是最注意這身份禮法的人,李孟被封為國公,他也是一直開口稱呼國公大人,此時情急之下,已經是把國公的稱呼變成了更加隨便一些的大帥,顧不得了。

“不是任其坐大,是我方要積蓄力量給其決定性的一擊,孫先生你對咱們膠州營的力量也有信心,李某的信心更足,與其一次次的擊敗,不如在一次大戰之中徹底的殲滅,現在咱們山東所做的就是這件事!”

李孟說這話的時候目露神光,自信異常,這番自信豪氣的話語極為的有感染力,孫傳庭一時間也是說不出話來。

韃虜的這般恢復,李孟並不懼怕,他所計劃的是河間府和永平府確保了穩定的通路之後,全力一擊,徹底的掃滅這個禍害華夏的蠻族毒瘤。

孫傳庭大口的呼吸了一下,李孟的這個計劃還真是出乎意料的大,本來按照他的理解,朝著永平府和山海關那個方向發展,不過是為了避免經略中原的時候在這個方向上的韃虜入關侵擾。

可卻沒有想到李孟的計劃如此的大,此去關外,乃是為了滅國。聽到這個計劃,孫傳庭也是有些心神激盪。

大明自萬曆三大徵之後,對外征戰處處失敗,近五十年沒有一勝,北地韃虜先不說,更有南方奢安之亂死傷漢人百萬,算起來,華夏的這種頹弱,差不多從五代時候就已經開始,在明成祖朱棣的時候稍有起色,到了英宗時候又是一步步的走了下坡路,所謂中央帝國,天朝威儀早就是蕩然無存,孫傳庭偶爾想到漢唐時候威壓天下,動輒滅國的武功,禁不住心中嗟嘆。

誰想到在這樣的衰頹亂世,居然還有李孟這樣的豪傑,以一人之力,掃蕩華夏頹弱之風,建立了強大無比的武力。

方才豪氣無比的和自己討論滅國之計,這等大事,這等豪壯武功,居然自己也能參與其中,這是何等的幸運。

孫傳庭此時想的很多,一時間卻不知道說什麼是好,對於孫傳庭這等人物來說,很少有這種在上位者面前失態的舉動,可見其心情有多麼激動。

等到恢復過來的時候,卻發現李孟用頗為好奇的眼神在看著他,不由得有些尷尬,清了清嗓子,卻想到了一件其他的事情,正好在這次提起,順便用來轉移下話題,孫傳庭略微平靜了下心情,開口說道:

“國公大人,自從捨棄鎮東將軍的名號不用,改用齊國公名義發號施令以來,下官覺得其中有隱患啊!”

在河間府和永平府建立一條穩固的後勤線,最後的目的是進入遼東滅掉滿清,這個計劃的確是有些驚世駭俗,目前膠州營上下的想法還是在山海關或者是遼鎮一帶建立一條防線,打痛韃子,讓其不敢進犯,畢竟滅國滅族太過激進,很少有人能接受的了這個想法,李孟也不願意繼續深談,而且孫傳庭的這番話也是引起了他的興趣。

“孫先生請詳談,本公洗耳恭聽。”

“齊國公府只是一勳貴府邸,雖然有山東以前的一套班底,但是職能近文不近武,各職司領的都是庶政,沒有什麼專為軍國急務準備的人力準備。太平時節尚好,若真是大軍動員,倉促間改變,那就是四處抽調人員,而且沒有一定之規,肯定會耽誤要事,而且庶務也會被打亂,還會造成大量的慌張。現在軍務越來越重,以前我們還只是立足在山東之類,運轉還算元轉,以後大軍遠征,事物千頭萬緒,不可不慎。下官覺得起碼應當恢復將軍幕府,設定領軍中樞,事權明確,各有所司,而不是如今這種以一勳職領大軍,臨戰之時,方方面面都找不到統屬。”

李孟邊聽邊點頭,末了讚許的說道:

“若沒有孫先生,膠州營此時怕還是有許多不規範的細處,可如今卻是事事完備,先生居功甚偉啊!”

方才的滅國之言,讓孫傳庭心情激盪,李孟的這番誇獎實際上已經把他當作宰輔來稱讚,孫傳庭再怎麼穩重,還是站起來恭謹的道了聲謝。

“孫先生或許聽人說過,本公這幾年閒暇時分都是讓人讀史來聽,從史書中獲取些經驗建議,這齊國公府大部分體制仿照的是宋時樞密院的格式,各處的官吏長隨都是文官,但戰時卻是準備仿照金制,直接建立元帥府,老營則為元帥直轄大營,老營軍需處與靈山商行合為大軍軍需,親兵營各級官佐為元帥府屬官,孫先生為長史,袁文宏為主簿,周揚為記室,戰時體制,帥府旦夕可立,孫先生倒也不必擔心誤事。”

孫傳庭聽完之後,沉思片刻,臉色卻更加的慎重,開口說道: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公府諸官安坐濟南府,籌劃軍機,提調糧秣,轉運大軍,都可曰能。然大帥若大軍出於千里之外,晝夜輾轉,臥冰宿草,隨侍官佐可能操持軍紀要務?出外作戰,軍伍之中,所需皆是體壯能員,大帥府中這些山東士子可能勝任嗎?這與在濟南坐鎮,安享太平可是大不同啊!?”

看來這個問題孫傳庭想過很久,問得也是鄭重其事,畢竟孫傳庭當日間率領秦軍幾省奔襲,追擊流民軍隊,對這一套體制頗為的清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