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章 棋局處處 笑對風雲(2 / 2)

但侯恂當日擔任戶部尚書的時候,在朝中很有些人脈,下詔獄的時候口風嚴實,很是替別人擔負了些罪責,這人情可是不少,這次上奏,很是有人幫著紛說,崇禎皇帝此時是一種昏頭的狀態,只要下面的大臣說出幾分道理,他就準的。

結果是侯恂和許定國各派人手去陝西、山西去收攏邊兵,這山陝的邊兵,被朝廷和流民收攏了一撥接著一撥,天知道那裡冒出來的那麼多邊兵,天知道後便這些邊兵的戰鬥力能有如何。

在沒有李孟的歷史上,督師侯恂率領著京營、山西、山東的兵馬來到黃河北岸,結果還沒有交戰,山西兵馬一天一夜之內全部的潰散,京營也是潰散近半,只有山東劉澤清的兵馬還在,但也是遲疑不敢去交戰。

那時候侯恂所能作的,也就是上奏朝廷,說“臣之所統名為七鎮,合之僅數萬之卒,故為今計,莫若堅守北岸,盡棄河南地以委之”。

那個毫無變化的歷史,和如今這個,雖說形式有所不同,可實際上結果沒什麼兩樣的,還好李孟僅僅是知道歷史大事,卻不知道這些細節,如果知道他改天換地了這麼折騰,可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不知道他心中會如何想。

當然,他更沒有想到,侯恂會想到這麼做,其實還是他埋下的種子。尚書府在歸德是豪門望族,前次渦水之戰,侯尚書幾個親戚也都在陣中,所以侯尚書對山東兵馬也頗多瞭解,才會想到這一出。而且,以侯尚書這樣的人精,說不定在這些蛛絲馬跡裡,也嗅出了一些不同的空氣。在這裡下一顆閒子,未必不是一個妙手。

依舊是大明湖畔的水閣,天陰欲雨,空氣中很是悶熱,即便是這取清涼之地的水閣,坐在裡面也是見汗。

不過此時李孟的心情卻是比前些日子好了些,孫傳庭的鐵面卻是換成了一個竹編的面具,這水閣之中有親衛和文書帳房,不停的有人過來請示,文書批閱,情報的分析,總歸是人來人往,閒不下來。

這天氣,孫傳庭就是帶著竹面具也是悶熱,汗水順著縫隙流下來,不時的背過身掀開面具,拿著手巾擦擦汗。

“公孫先生,這濟南府城的天氣比起膠州來那是差的太多,此時靈山衛幾處臨海的地方,可都是清涼的很,等閒下來了,咱們過去,不用夏天在這裡遭罪。”

平心而論,比起現代來,這時代的濟南城實際上並不那麼熱,但李孟十幾年已經是適應這時代的氣候,來到濟南,這一相對比較,自然感覺不舒服。

聽到李孟的閒聊,孫傳庭笑了笑,把面具蓋在臉上,笑著回答道:

“大帥不要說這等話,今後忙碌的時候還多著呢,怕是那時想起今日,就琢磨著當日間怎麼如此閒適呢”

屋中眾人都是跟著哈哈的笑起來,而今李孟已經是鎮東將軍的身份,將來還要更忙,這話當真是善禱善祝,眾人都是攀附著李孟這棵大樹的,李孟將來要是了不起,眾人也是跟著水漲船高,這話人人高興。

孫傳庭把“大人”的稱呼換成“大帥”已經是有段時間,今天又是這樣的打趣,的確是說明這位孫先生的心境轉變。

今日間這麼高興,卻是孫傳庭的二兒子在登州軍的訓練中取得了優異的考評,這優異的考評是士兵平日表現考評的最高評價,有這個評價計程車兵才有機會入選親兵營,然後士官、軍官一步步的坐上去。

孫傳庭的二兒子本就是個半大小子,看這很天真童稚的一人,自從孫家被帶到山東來之後,每日間就看著親兵營的訓練著迷,穩定下來之後,就央求出去當兵,孫傳庭雖然可以上陣廝殺,也算是文武雙全的大才。

但卻畢竟是文官出身,自家的孩子還準備教他讀書知禮,不過已經這種局面,不知道將來如何,攔阻也沒有意義,也就應允了。

因為不能用原來的名字,就在李孟這邊求了個名字,直接是當作登州大戶的子弟,被登州參將趙能收到了手下的營中,這等官宦子弟,一來是小時候營養好,二來是頭腦聰明見識不錯,三來是孫傳庭算半個武將,也算是家學淵源。

何況這孫家家風不浮,家中子弟都很實在,這孫家老二也是如此,去了軍中從普通一兵做起,紮紮實實的練起,很快就是脫穎而出,被評了個優異,這樣的好苗子都是要重點培養的。

接到訊息的孫傳庭還擔心對方有什麼照顧,查詢之後才發現完全自己兒子努力而來,這個當父親的真感覺臉上有光,這幾天都是沒有斷過笑容。另外他的大兒子也是差不多的情況,目前正在寧師爺的幕下當差,也是頗受好評,將來也要重用的。

附帶說一句,既然是孫傳庭的兒子,當然不能用原名,索性是李孟起了兩個假名,名字倒是中正平和,一個喚作“孫中”,另一個喚作“孫山”,也不知道有什麼含義……

在水閣之中,各地彙集來的文書按照緊要程度分為幾等,第一等的是從灤州和京師傳回來的訊息,第二等的是河南和南直隸傳回來的訊息,第三等則是山東內部的事務。

“楊晨五從前是親兵營五隊的隊長,是第一批被放出去做千總的,不錯,不錯,臨敵的時候有這般謀劃,又有這等敢戰的勇氣,是大將之才!”

戰鬥中選拔可用的人才,這是軍事組織中增加軍官人才的重要手段,越是在這種臨敵的重要時候,越能顯現出一個人的素質。

李孟拿著那張陳六給下屬請功的文書,稍微琢磨了下,沉聲說道:

“現在大局紛亂,有功之臣就要提拔,激勵我膠州營計程車氣,河南歸德府那邊目前是幾個營千總合議,畢竟是在外,臨機決斷總歸是要有個拿總的人物,這楊晨五去那裡倒是合適。”

有這句話,等待著楊晨五的就是飛黃騰達了。

李孟抬手揮退了水閣中的親衛和文書,看著人都離開,孫傳庭解下面具,拿著邊上的一個手巾抹了抹臉,擦去汗水,李孟低聲的說道:

“革左五營單獨一營拿出來不值一提,合在一處方才有分量,這道理咱們懂,革左五營也是知道,本以為能把這五營都圍在潁上城中,直接剿滅了利索,誰想到居然是走了兩個最強的。”

孫傳庭擦完臉,聽到這裡,就介面說道:

“這樣的局面,卻是更好!”

“沒錯,圍城打援,圍住潁上,迎戰援軍,但陳六這邊的戰報上說,那老回回和改世王的手中有過十萬的隊伍,城內還有四萬,他一萬五千人支撐,自保尚可,要想有什麼大勝卻很難……這等的大戰,膠州營沒必要一人承擔,那邊不是還有盧九德的兵馬嗎?”

說到這裡,兩人臉上都是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李孟笑道:

“孫先生,你覺得是上奏朝廷催促好呢,還是直接寫信給盧九德好呢!”

“大帥,按照孫某的意思,直接上奏朝廷是最妥當的手段的,不過,老太爺那邊在內廷時間久,應當有更精確的判斷,可否透露一二。”

李孟略微想了想,開口回答道:

“這段時間,伯父那邊在操持京師那邊的事情,我們伯侄二人議論這盧九德,還是半年前,只記得伯父有個判斷,說是盧九德雖然是文衙門出來的人,可更像是一名武將,當時和他不合的人都罵他‘童貫’。”

聽到這個,孫傳庭呵呵的笑了起來,笑道:

“有大帥這句話,孫某知道如何了,還是寫信直接給盧九德那邊,陳述利害,他自然明白該如何做,他們兵馬不動,青州軍便要動,由不得他們。”

李孟點點頭,這件事情就是這樣的決定了,他伸手翻檢了下來自京師的文告,沒有找到想要的東西,略有些鬱悶的問孫傳庭:

“孫先生,這邸報從謄寫到散發各地,一般需要多少時間?”

孫傳庭很是納悶,心想為什麼突然問起這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