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〇章 捷報所到(2 / 3)

這兩家在兗州府地界經營幾百年,有許多依附和外系的豪族,單憑著高昂的鹽價和嚴密的防衛是很難讓他們不興風作浪的。

兗州軍的張江對這件事的處理也很簡單,一方面是寫成公文去給得勝回師的大帥,讓他做出決斷,至於現在的處理方法,就是用更高的鹽價和更嚴酷的防衛來對付,像是那些出頭鬧事的豪族,很多都已經算是歸附,吃上了平價的私鹽。

經過這件事情之後,鹽價陡然升到了比最高點還要高的價錢,武裝鹽丁把他們盯得死死的,這就好像是用一把鈍刀割肉,先慢慢疼著吧!

對於孔府和魯王府,這兩家目前還屬於不能大動的,那就讓他們動不了,兗州軍的兩個營和當地的武裝鹽丁以保護為名對這兩家實行了完全的封鎖,不準人隨意的出入,所有的糧食和用品都需要嚴格按照定額輸入。

並且絲毫不顧什麼聖人臉面、皇族的體統,武裝鹽丁在他們兩家的院子裡進行了拉網式的搜尋,不允許有任何刀槍弓箭存在,這種行為,已經等同於抄家,衍聖公倒是斯文氣派,讓下面的人客氣和氣的配合,不可有任何的反抗之處,自己關進屋裡喝茶看書,一幅悶頭捱打的架勢。

可那魯王朱以派年輕氣盛,那裡經得起這般的陣勢,手中拿著把不知道開沒開鋒的佩劍,被他弟弟朱以海和王府的管家死死的拉住,在他們面前,可是有十幾名手持木棒的大漢,面色森然的看著他們。

如果這魯王朱以派真是衝上去拼命了,估計要被這些大棒狠狠的捶打一頓,打死估計是不敢的,但打個半死不活,可能性很大。

河南那邊得到訊息的時候比較晚,不過那邊的異動比起山東來要大的太多太多,歸德這邊有劃歸兗州軍的歸德軍四個營,又有土豪地主武裝編練的兩個營,還有袁時中自己收攏自家殘餘兵馬的一個營。

勢力龍蛇混雜,歸德軍的四個營都是在膠州營的體制內,吃十成軍餉的隊伍,其餘的三個營,除卻袁時中的一個營由歸德屯田田莊供應之外,剩下的兩個都是自籌軍餉。

從這軍餉的不同,也能看出來各個勢力和山東親疏的不同,加上歸德府所在的河南境地,除卻開封孤城和黃河北那些小府之外,其餘各處已經沒有任何的大明官員,完全是流民大軍和地方上土豪的勢力。

這些勢力彼此犬牙交錯,而流民大軍,又是在這邊佔據絕對的優勢,局面卻是混亂不堪,即便是歸德府內,倚靠歸德軍千總賈大山的地方勢力,還有屯田田莊和膠州營正規軍的努力,穩定下來。可歸德府內的各個勢力,也有很多在大明在山東在闖王之間遊離不定,不知道該投向哪一方。

膠州營勢大的時候,他們自然是不會反動,可歸德府這個地界和北直隸也是相鄰,韃虜大軍入寇,他們甚至比兗州府和青州府很多人都要提前知道。

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這話放在這裡最為合適,這歸德府拿著刀槍吃飯的人裡面,不少都是各地的邊兵,在北直隸當兵吃糧的人也是不少,他們可是知道那韃子兵馬的利害。

這麼強悍的兵馬來到山東,那一切都要灰飛煙滅了,大家還是儘快分行李跑路吧!

先是各股勢力彼此爭論不休,小袁營的袁時中也不知道該怎麼表態,賈大山此時倒是完全的融進了這體系之中,和幾名嫡系的營千總在一起,不允許歸德府被其他的勢力滲透進來,也不允許在歸德軍編制內的軍隊離開。

開始僅僅是爭論,大家還想看看風色,等到李孟率領大軍從南直隸急行軍北上的時候,這種爭論一下子激烈起來。

在眾人眼中看來,李孟這種急行軍去攻擊以逸待勞的韃子兵馬的做法和送死沒有什麼區別,明軍和滿清軍隊大戰,都是因為這種輕師冒進,被悍勇的韃虜兵馬從容擊破,看來這山東的局面也玩樂。

歸德府現在這麼富庶,大家都要分點東西然後再走,歸德軍營千總賈大山本就是歸德府本地的豪族,他的家族和家業都在膠州營進駐之後獲得了更大的利益,而且歸德府這麼安寧,讓一貫守護本鄉本土的賈大山也是頗為的激賞,不管是為私為公,他都是堅持站在膠州這一方。

但其他那兩個有土豪鄉兵組成的營卻不這麼想了,他們本就是客軍,心想能在這地方撈一票就走最好,如果有可能,最好是去山東搶掠,那邊的便宜更大。

現在的問題是,歸德守備袁時中的表態很重要,如果他站在雜牌營那邊,雜牌營加上袁時中這個營再加上外來的一些部隊,最起碼在人數上可以和正規軍抗衡,如果袁時中堅持自己的立場,那膠州營的正規軍就是絕對的優勢。

被流民大軍罵成反覆無常的小袁營首領袁時中,卻以出乎意料的迅速拿定了主意,他要履行膠州營歸德軍守備的責任,堅決不會離開。

在沒有李孟的歷史上,阿巴泰率領的這支軍隊真的在大明境內縱橫千里,兵鋒最遠到達了南直隸的海州一帶,明軍紛紛的潰逃避戰,最後糾集人馬去阻擊這韃虜兵馬的,就是這袁時中,他集合了一批農民軍去作戰,這才是讓韃子的兵鋒止於南直隸,並沒有繼續向前。

這袁時中可是個少有的心中有民族,有國家大局的流民軍頭,李孟帶兵急行軍去往北直隸迎敵,這舉動在他眼中是不是明智未必,但卻是為了國家不計私人得失的舉動,那李孟是個野心家,袁時中也是心中有數,可韃虜大軍南下,最好的方法就是避戰,儲存自己的實力,然後趁勢接收更大的地盤才是正確的做法。

但李孟偏偏選擇了最傻的迎敵,這就很說明李孟的為人和氣概,別人有一省之地,十萬之軍尚且能如此,自己手中實力微薄,為什麼不能呢!

袁時中確定了立場之後,河南歸德府的局面就穩定下來了,不過闖王和曹操都是派人來這邊收攏那兩個雜牌的營。

這雜牌的營在歸德軍中雖說戰力最弱,但如果加入闖營和曹操軍就還真能算是能打的部隊,而且可以帶來很多膠州營獨有的訓練體系和方法,好處多多,所以這兩邊都是許下了頗為豐厚的條件招攬。

認為山東大勢已去的這兩個營也不停勸阻,決意要離開歸德府,去往開封府西南,那邊也有闖營的兵馬來接應,那邊前途更是遠大。

袁時中、賈大山都是統一了意見,膠州營這邊是正規軍隊,哪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堅決不讓,這種爭執肯定不會有什麼結果,到最後肯定要兵戎相見。

歸德軍中的那兩個雜牌營頭清楚自己的實力,知道若是野戰,恐怕是一戰擊潰,他們先跑到歸德府和開封府的交界處,他們知道要是逃走,肯定會被身後的兵馬追上,索性是用先逃爭取的時間,在邊界處大肆的修築工事,準備依靠工事守禦來防守。

那邊已經和闖王的流民大軍聯絡好了,只要是在邊界這裡支撐一段時間,那邊就會派出軍隊來接應。

歸德軍和膠州營的其他部隊不同,他們的重型火器和攻城的裝備都是極為的缺乏,這也是雜牌的兩個營選擇固守的原因。

臘月十五那天,距離除夕節日還有十五天,本來歸德府難得有了這兩年的好年景,大家都想著太太平平,高高興興過個年,誰想到還是要開打了,話說回來,河南地界,也不知道多少人沒有過好什麼年了。

但這個事情解決的同樣是出人意料,雙方就在邊界處準備拉開架勢開戰的時候,從濟寧州出發的報捷信使乘著快馬來到了戰場中間。

本來這報捷的文書是先送到歸德府城去的,但在那裡卻聽到了這個訊息,歸德府城,靈山商號在府城分號的掌櫃大膽出了個主意,說是既然處處聽到這捷報都是凜然安靜,那不如把這訊息直接帶到戰場上去,沒準會有好效果。

這報捷的文書是膠州營內部的資訊傳遞,和地方官無關,按照規矩,本來就應該傳遞到歸德府名義上的軍事長官歸德府守備袁時中那裡。

幾名報捷的騎馬鹽丁也是沒有二話,直接是換了馬之後朝著戰場而來……

大捷的訊息被袁時中和賈大山知道,開始一片安靜,然後是歡呼,然後是陣前所有部隊的歡呼和吶喊,那幾名報捷的騎馬鹽丁被袁時中安排到兩軍之間又是大聲的宣讀了勝利的訊息。

對面那兩個雜牌營一片寂靜……

差不多過了一炷香的功夫,這兩個雜牌營的工事中變得喧鬧無比,袁時中和賈大山還以為他們忍不住要出戰,紛紛下達了準備戰鬥的命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