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二章 順立(2 / 3)

當年鳳陽皇陵被張獻忠焚燒,結果崇禎皇帝下詔自責,哭訴不已,那情景或許有些虛情假意在。

可這鐘祥卻是他直系的祖宗所在,這個也被闖軍打下來,意義當真是非同小可,恐怕這崇禎皇帝真是要以頭搶地了。

而且巡按李振聲、欽天監博士楊永裕都是地方上的親貴官員,他們也毫不猶豫的投降李自成和羅汝才這支被稱為是流賊的軍隊,無疑代表著大明計程車子們對大明朝廷中樞的威權,對這些流賊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二月二十七,平賊將軍左良玉率領的大軍到達了武昌城,敗軍之將,魂膽沮喪,不過禍害百姓的興致卻依舊是高漲,武昌百姓也是苦不堪言。

不過相對於樊城來說,武昌城內還有些自己的力量,而且還是楚王府所在,左良玉多少有些顧忌,不敢太過放肆。

而這時候,流民大軍的一部已經是到達了漢陽,準備渡江攻擊,但此處江面寬闊,河道縱橫,水文情況複雜,渡江的事情輕易準備不成。

流民大軍頗近,武昌上下慌做一團,湖廣上下官員都是有如熱鍋上的螞蟻,拼命的糾集民壯,籌措糧餉。

城內倒是有些兵馬,可這些部隊都是幾個月幾年沒有發下糧餉的,想要他們出力去和流民軍隊戰鬥,就必須要拿出真金白銀來。

儘管大家出來做官,都是積攢了不少的銀子,可讓他們掏出自己的軍餉去勞軍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大凡大明的地方官遇到這樣的情況,差不多都有個定式的處理方法,那就是找到當地的藩王請餉。

武昌上下官員,都是去往楚王府請餉,下面的官一毛不拔,也不要指望這楚王會拔下身上的什麼東西。

在苦苦哀求之下,這位楚王也是頗為的光棍,指著王府的龍椅說道:

“想要餉銀,楚王府只有此物可以給大軍籌餉,你們要就拿去吧!”

那龍椅可是當年太祖皇帝朱元璋賜給楚王的物品,平日裡見到搞不好都要磕頭的,拿去籌措餉銀,豈不是大不敬的罪名。

誰也不願意出錢,武昌城內的兵馬卻沒有願意傻乎乎的在這裡硬頂的,誰都知道闖王和曹操的流民大軍已經是到了漢陽,而且還有些風傳,說是八大王張獻忠的大軍也快要到達武昌了。

天下間魔王都是聚集在這武昌府了,那些可都是要生吃人肉的魔頭,呆在武昌城內,一分餉銀也發不下來,難倒在這裡等死。

武昌城內的兵馬在三月頭上這幾天,就開始三三兩兩的散去,城中的官員也是忙著收拾自己的家產,誰也顧不得約束兵馬,整個的亂成一團。

三月初四這一天,因為那邊又是傳來訊息,在漢陽那邊的流民軍隊李自成部又是增兵,驚恐萬狀的平賊將軍左良玉不敢在武昌這邊多呆,連忙又是集合兵馬,乘船在金沙渚東下,去往江西九江。

所謂無風不起浪,關於八大王張獻忠過來的訊息並不是撲風捉影,在湖廣和河南之間潛伏休整的張獻忠部也是看到了整個湖廣的亂局,決定過來趁亂給自己撈取些便宜,在三月初二那一天,他已經是到達了長江下游的黃梅附近。

讓八大王張獻忠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承天府被攻破,湖廣全境糜爛,官員守軍都是紛紛而逃。

這一路逆流而上,沿途的城池居然是沒有人防守,輕鬆之極,這行軍的速度也是加快了許多。

三月十二這天,有一名書生胡默到張獻忠軍前求見,說是武昌現在的防禦空虛,他可以領著八大王的兵馬直入武昌。

武昌府是湖廣第一等的重地,怎麼可能防禦空虛,不過這次來湖廣的張獻忠本來就是覬覦這個富裕的城市,反正也要攻打,有無守軍倒也是不會對計劃造成什麼影響,儘管將信將疑,可還是率軍前來。

等率軍到達武昌之後,將信將疑的張獻忠變成了不能置信,因為這武昌城的確沒有任何的守軍在,整個的城池空空蕩蕩,守城計程車兵都是跑得一乾二淨。

明末藩王除卻極少數之外,都是蠢笨如豬,這楚王就是其中之一,守城的兵馬潰逃,就連武昌府的官吏也是逃散,楚王府上下居然還是不動。

輕而易舉的被張獻忠捉住了全家,開啟楚王府之後,繳獲金銀百萬以上,而楚王府全家則是被張獻忠全部綁上石頭裝在竹籠裡面沉江。

現下,除卻湖廣那些設定流官的苗寨所在,還有靠著廣東的南邊兩三個府縣依舊在大明的控制下,其餘的地盤則都是被流民大軍掌握在了手中,湖廣之地,乃是天下糧倉,所謂“湖廣熟,天下足”這個俗語就是始於中明。

大明的漕糧也有大部分是來自湖廣之地的出產,每年都有大批的船隻在湖廣拉著糧食沿長江走水路南下北上,補充其他地方的不足,現在這個地盤差不多都是被李、羅聯軍控制在了手中。

湖廣是糧食主產區,又是地形險要的天下腹心之地,而且在湖廣周圍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大明兵力不足,防禦空虛的所在。

黃河南岸到湖廣大部,所謂的河洛之地盡在己手,有這樣關鍵的地盤拿在手中,有這樣好的局勢在周圍,李自成就要開始實施他一直想做的大事了,他要建立政權了,朝代興替,很多輝煌帝國的前期就是農民軍,可要從流賊流寇變成一隻天下人矚目並且承認的勢力,就必須從那種散漫的組織中改變。

要有嚴密的組織,要有正統的名義,這樣才會有人來歸附,才會被天下人承認為逐鹿天下的一股力量。

建立政權,讓自己正規化,正是這一切的第一步……

崇禎十六年四月初五,李自成在牛金星、宋獻策等人的策劃下,在襄陽正式建立政權,國號“順”,改襄陽為襄京,設定官吏,建立制度,李自成自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羅汝才則是自稱“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文官系統設定上相、左輔、右弼、六政府(仿照大明六部)有尚書、侍郎、從事等等官職。

地方上又有防禦使、府尹、州牧、縣令,這些地方官佐,又有府丞、理刑、州判、縣簿,除卻六政府的尚書,和地方上的節度使之外,其餘的官位都是實職。

而武將系統,整個流民大軍,分為左、右、前、後、中五個大營,各級將佐,權將軍、制將軍、果毅將軍、威武將軍、都尉、掌旅、部總。

不過還有些營是按照從前闖營的老稱呼辦理,比如說統領百人的叫做小掌家,統領千人的叫大掌家,統領萬人的則是老掌家,等等。

又在各個地方設立衛將,負責地方防務,這些上面的東西名目繁多,不過在懂得朝代更替,看過史書的人眼中,這些都是個習慣的過場,無非是大明的那些尚書、侍郎、總兵、參將的名目換了個名字而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