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二章 得益者 去永平(2 / 2)

儘管是心中無奈,可既然來了,那就要在這裡穩定下來,李孟派遣歐曼·加里斯率領著半數火器的步兵團跟著前來,可不僅僅是為了殺掉高盛和這一窩漢奸的。好在目前陳永福手中金銀當真是不少。

透過這些錢還有真定府柳家的幫助,募集民夫丁壯,在幾個重要的關口修築堡壘,然後大軍緊張戒備駐防。

不過西蒙古目前主要在西域活動,而東蒙古和女真正在休養生息,舔舐傷口,嚴格的按照皇太極先恢復自己,不貿然出擊的政策,塞外倒是安靜異常,這讓陳永福這一隊兵馬可以相對從容的修建防禦工事。

河間府和永平府之間有一段區域,是順天府的管轄,不過這邊沒有什麼州縣城鎮,只有一個千戶所——梁城所。

順天府這邊倒也是光棍,知道順天府瀕海的這片區域山東兵馬肯定要經過的,索性是把梁城千戶所的幾百軍戶都是撤到了寶坻縣附近,這邊來個三不管,任由你山東兵馬出入。

此時的北直隸沿海,除卻天津的大沽和順天府的北塘之外,其餘靠海的地方都是很難行動的灘塗。

結果河間府這邊的人去往永平府,主要的運輸力量是大車,這樣的行動方式,一次可過不去太多的人,很是麻煩。

而且在七月底的時候,天津三衛和靜海縣之間才建成了第一個屯田田莊,而且這個田莊不過是草創,很多事情還不完備。

讓河北總兵張江和副將王韜有些生氣的是,在七月初,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突然傳來許多的流言,說是在永平府因為兵力不足,結果靠近哈喇慎的幾個隘口防禦不嚴,放進來了不少韃子的馬匪強盜,這些馬匪強盜殺人越貨無所不為,主要的目標是行走在道路上的客商,路上不太平,極為危險。

這訊息傳回來,嚇到了不少要去往永平府做買賣的小商販,可張江和王韜卻很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覺。

所謂蒙古馬匪、殺人越貨的傳聞,到底針對誰,膠州營當然能明白,永平府從前的確是有過蒙古匪徒橫行,可即便是薊鎮官兵最弱的時候,也沒有所謂的蒙古兵馬從永平府北面的那些隘口過來。

有傳說,這些馬匪都是薊鎮的軍將垂涎往來關內關外的客商富庶,想要搶掠卻害怕觸犯國法,索性是放進馬匪,內外勾結,讓這些馬匪來搶掠。

自從女真韃虜興起之後,東蒙古的大部分力量都是被統合了過去,青壯牧民都是被按照八旗的編制劃分,如果有入關,必然是韃虜大軍的正式軍事行動,這種零星的馬匪,這三四十年反倒是少見了。

馬匪的傳聞之所以如此巧合的出現,想必和山東的設立屯田田莊相關,在天津三衛和靜海之間的那個屯田田莊儘管是初設,可大批的貧民百姓被整合到了一處,並且嚴格管理,統合訓練,很快就已經成為了一支力量。

河間府本來已經沒有官兵,這屯田田莊成立也就成立了,可這等的田莊如果在永平府也是建立起來,一支力量也會跟著建立起來,原本依仗地頭蛇身份勉強具有的優勢,馬上是蕩然無存。

這屯田田莊對貧民百姓或者是有好處,可對於那些軍將、地主卻沒有什麼收益,特別是在河間府建立田莊和山東不同,很多地方都是依靠強力來圈佔土地,很多地主的土地都是被圈去,直接破產。

看到了這樣的場面,不管是薊鎮的軍將還是永平府計程車紳們都是對膠州營畏之如虎狼,生怕山東兵馬進駐之後,自己也會像河間府的那些地主一樣的下場。

山東的實力在那裡,而且又有朝廷的命令,他們能做的也就是儘可能的拖延,等待時機形勢的變化。

這馬匪橫行的傳聞,想必就是拖延的招數之一,可山東兵馬又怎麼會被這個事情嚇到,河北總兵張江在八月初就派出了第一支隊伍,差不多有五百人左右的先遣隊,對外的名義也是冠冕堂皇,這些人是為了進駐永平府的大軍作準備,選擇紮營的地點和軍需的籌備等等。

五百人,四十多輛大車,帶隊的是一名團副守備,姓張名坤,是河北總兵張江的遠房堂弟。

目前在山東唯一能勉強稱得上是將門的,也就是張江和他的一幫親戚,在靈山衛所的老軍戶張林,他的子侄親戚,在膠州營中服役的特別多,因為本來就有軍事基礎,又有相對不錯的家境,特別適應膠州營的體系。

河北總兵張江這一族之中最為顯貴的,其餘大部分都是在把總和團副守備的位置上打晃,差不多有十幾名的樣子,在膠州營中對這個也有個小綽號,叫做“張家將”,不過張家人對這個名稱很是忌諱。而且儘可能的不在一個軍中,以免遭受到猜忌,不過這倒也不是有意為之。

這年代都是大家族,男丁興旺的也平常,又是張林這種世代軍戶出身的,能有這樣的局面倒也是平常。現如今山東兵馬最親貴的大將——兩淮總兵馬罡,本來和張江差不多的家境,可人丁比較稀少,至今也只有一個遠方的兄弟在登州軍中做把總,比不了張家的規模大。

儘管李孟對這個現象沒有表態,可在孫傳庭和袁文宏那邊,對這個可是卡的很嚴,如果在同一團中,有兩名張江的族人做軍官,那肯定要調開,同一從屬下,如果有擢升軍功的事情,一般都是要打回複審,並且從嚴的考核。

公孫先生和袁先生幾次和大帥諫言,說是山東之軍隊,乃是大帥一人之軍隊,切莫被外姓人把持,大帥對此笑著回應,山東之地,唯才是舉,舉賢不避親,要是他們家人有本事,全部當軍將又能如何。

這個事情細節如何不可知,甚至真假都不可知,但這個在極小範圍內的傳聞,卻傳到了河北總兵張江的耳中。

對於身在高位來說的張江,這個訊息能傳到他耳中,本身也就說明了些什麼,張江所能做的也就是更加嚴格的要求,每一個經自己手提拔起來的同族軍將都是完全靠得住,都是優秀的人。

這次領隊的張坤是張江這一族中除卻張江之外,地位最高的軍將,自然也是表現的頗為優秀,有被提拔到這個地位的資格。

張坤今年二十八歲,他原來是兗州軍中的一名把總,山東兵馬在河南的歷次大小戰鬥他都是參加過,一路積功提拔,在兗州軍的時候已經是做到了營千總,這次組建河北軍,需要一批骨幹充實,他也是被選中北上。

山東的各級軍官,甚至包括主帥李孟,都是在訓練和演習中被曬得黝黑,偏偏這張坤卻是白白淨淨的摸樣,人送外號“張秀才”。

雖然有個秀才的外號,可這位張坤肚子裡的墨水實在是有限,倒是認識幾個字,不過都是進入膠州營之後學會的。

此人平日的作風完全是標準的丘八老粗摸樣,而且在作戰的時候極為的亡命,膠州營的戰術體系要求的是嚴格的戰場紀律和戰術執行,但身為營千總的張坤在幾次的戰鬥中都是打的發了性,和所率領的部隊經常是脫節。按說這樣的人應該是被嚴懲,不過張坤參加的戰鬥往往都是勝利了,而且這勝利的原因還和他的猛衝有一定的關係,按照馬罡的話說,如果這張坤能守規矩的話,現如今也應該是一方大將。

可每次這過錯和軍功折抵,總是沒有太多的獎賞升遷,所以在營改團的改編之中,以他的功勞,卻只是得了個團副守備的職位。

但因為他的這種作風,倒也是帶出來了一支敢衝敢打的營頭,主帥選擇攻堅衝鋒的部隊,往往會選擇“張秀才”。

永平府的先期準備勘測,既然已經有了馬匪的傳聞,又有幾萬薊鎮的兵馬屯駐其中,那裡又有充滿敵視的本地的豪強,可以說是充滿了殺機和危險的地方,順天府的東南部分橫在其中,援軍也不會短時間內到達。

河北軍都是在組建之中,這次的行動不可能派出太多的人來,派誰去執行這種可能送命的任務,身為主將的河北總兵張江手中最佳的人選,就是自己的遠房堂弟——張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