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〇章 濟寧的悠閒時光(2 / 2)

小說:順明雞蛋 作者:特別白

實際上這爭論是一場完全的鬧劇,到最後安靜下來,是京師的清議到了如火如荼的關口,按照常規,崇禎皇帝很少能頂住這等壓力,往往就要下個申斥的旨意之類的。誰想到一直是在京師外面的軍營中京營提督太監劉元斌,聽到這個訊息急忙忙的趕到了諸位大臣退朝後議事的所在。

“京畿之地,眼下只有咱家領著的兩萬兵可戰,可這兩萬兵在他山東兵馬面前,壓根一錢不值,抬不上場面,各位大人莫要在這裡說的痛快,真要是惹出了什麼麻煩,咱家可護不住這京城。”

這話說出來,滿屋子的重臣要角都是安靜下來,大家在明裡叫罵萬端,動不動的就是個閹黨的帽子扣過去,但在這個場合打交道,大家卻都是客客氣氣,說的話卻都是實在話,劉元斌提督城外京營,手中兩萬多楚軍,是京城外最有戰鬥力的兵馬,大發些稱呼,叫他京師屏藩也不為過。

這劉元斌都是這般說話,把事情挑明瞭,大家心中終於是有數,文貴武賤的規矩,恐怕現在並不好用了,現在的情勢是誰的拳頭大誰就有理。

要知道,山東總兵李孟的所作所為都是在規矩下做,這樣就給朝中的諸位大臣一個誤會,認為憑著講道理在規矩內玩弄手段就可以讓對方服軟,這時候才發現,對方的行事完全是在巨大的實力的支撐下,在巨大的實力後面,哪還有阻擋的可能。

等待著朱仙鎮一戰的結果的這段時間,是李孟自領兵以來最無聊的一段日子,目前趙能統率的登州軍也已經開始調動,本來對外的名義是補防青州軍離去的空間,不過現在卻集中在濟南府和青州府的邊境上,濟南大營的兵馬,則是開始朝中北直隸和山東的邊境運動。

各處的武裝鹽丁還有屯田田莊的護莊隊,都是做好了隨時跟進的準備,總的來說,在各處的山東兵馬都是做好了準備。

就等著李孟這邊的訊息了,不過李、羅聯軍那邊在調整,南直隸的張獻忠和革左五營也是在收縮調整。

按照事先的安排,山東兵馬若是要動,也要在這些軍隊發動之後,才跟著動,可現在各處都是調整,李孟這個居中排程的人也是閒下來了。

膠州營已經是個可以精密運轉的機器,只要是命令下達,人和集體都會按照平日裡的規程,運轉和動員起來,反倒是不用李孟去操心些什麼,他要做的,只需要每日裡詢問下進度。

此時在他身邊的高階官員有兩人,一是親衛大將王海,另一人是山東鹽幫的首腦黃平,目前在河南打探訊息的是山東鹽幫的副手江顯綽。

這段日子實在是太過休閒了,檢視張江統領的兗州軍,不管是校閱,還是臨時的抽查,發現兗州都司張江都是做的一絲不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膠州營對外的征戰是輪換制度,在外面立戰功的機會很少。

軍將們要想在這個體系裡面有所升遷,就只有猛抓訓練,山東這個體系斂財可以說是大明效率最高,撈的最狠的地方。

但這些錢財卻很少用在李孟的私人享受和家人的供養上,全部都是用在軍隊和民政的建設之中,財政上一直是頗為的緊張,直到這漕運厘金的章程出來之後,才稍微寬裕了下來。

這麼多錢花了下去,士兵們吃飽喝足還有十成的軍餉,李孟自然希望錢都是花在了實在的地方。

一向是對訓練抓的很嚴,每到一地,如果有時間,第一件事就是看這部隊的訓練,已經有人因為訓練上鬆懈,被從千總的職位上降職到普通一兵,這名千總的上司也被扣罰軍餉,下文申斥。

在李孟這個體系裡面,這些軍將差不多都已經是做到了極致,再往上一步,就只能是按照李孟的大計繼續走下去了。

所以李孟要求的,要求七分,下面做到十分。

在濟寧如此悠閒的待著,靜靜的旁觀著天下大勢的運轉,每日裡或者是巡視軍營,或者是和孫傳庭等高士閒談。

至於吃住享受,有厘金局督辦孔三德和在濟寧州的各個商戶那是費勁了心思逢迎,舒服的很。李孟甚至都琢磨著把自己在濟南府的幾名家眷接到這邊來,發覺自己有這個想法之後,也是悚然而驚,心想自己是不是閒的過分了。

發覺自己閒下來的那天,下午就來了信使,這次除了來自河南那邊的人之外,還有一撥人來自膠州。

河南那邊,李、羅聯軍的探馬和官兵的哨探已經是開始接戰,但雙方距離大戰還有些時間,袁宗第和田見秀率領五萬兵卻突然的向著東南的方向而去,不知道是不是要從側翼來攻擊官兵。

相比來說,還是膠州那些人的訊息更加的讓李孟感興趣,說是出去很長時間費德勒神甫在六月初回來了。

跟著費德勒神甫的人並不多,據來稟報的人講,也就是十三個洋人,此時的尼德蘭獨立戰爭已經結束,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尼德蘭)等地正是處於穩定的時期,何況在本國混不下去的,大可以去自己國家的殖民地找生活冒險。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在亞洲都有自己的殖民地,在殖民地裡,這些白人好像是在天堂一般,那有什麼願意來大陸冒險的。

也就是耶穌會、加爾文教會的天主教、新教的各種傳教士,秉承著信念,被宗教的狂熱驅動,這才是不遠萬里來到對他們來說極為陌生的大明帝國,天下熙熙,皆為利往,洋人也是人,自然不會有什麼例外。

算上費德勒一共是十四個,能有多少有專業知識還未可知,李孟略微有些失望,記得在現代時候,聽幾名年輕的同事偶爾談起這時空穿越的小說,凡是回到歷史的人,只要是在歐洲已經發展的時代,混的再差,也有幾名不開眼的洋人硬貼上來。

這幾名洋人不是精通造火炮,就是明白簡單的機床,或者是歐洲某知名軍團的軍官,懷著對華夏文明的熱愛。不計個人得失,不管加入弱勢勢力的危險和死亡,毅然決然的和穿越者走到了一起。

或許那幾個都被看出來是從現代時空穿越而來的大能,所以洋人為了這異國他鄉的名分富貴,主動的貼靠了上去。

這人和人真是不能比的,李孟自覺地做的不差,山東幾百萬民,十萬兵,最起碼在他的手底下混了個飽肚子,手中的兵馬也是這個大明帝國最先進最強的軍隊,怎麼從來沒看見什麼洋人主動過來投奔。

而且這大明,洋人可是不少,京師和南直隸即便在這樣的形勢危急下,也是這個世界最富庶的地方,歐洲人、阿拉伯人有商人,有傳教士,還有所謂的浪人們,都是來這裡冒險、傳教、行商。

不過從來沒有人考慮過山東,這是個大明自立國開始,就是個變亂不斷的省份,夾在帝國的中心和最富庶省份的中間,被所有人遺忘了。

記得自己還是給那神甫費德勒不少金銀,說是凡是有用的人才,不用吝惜錢財,都給請來,看來這效果不好啊。

李孟在那裡想的時間不長,從膠州過來報信的人自然也不敢打攪,都是在邊上恭恭敬敬的站著,單純一個神甫費德勒回來的訊息,還不足以讓這些人急忙過來告訴鎮東將軍,他們的大帥李孟。

過來報信的這個人是膠州城的守備,是一名營千總,營是山東兵馬的基礎單位,山東的軍人,如果能成為營千總,他就成為膠州營這個機器之中最顯赫的零件,沒有其他的機緣,或者是立下不世出的功勳,在向前進恐怕就很難了。

膠州因為有最早的鹽場和私港以及鹽務的各種衙門在,這邊都是軍戶平民,日子過得不錯,基本上都是親李孟的人家,沒有屯田田莊,所以鎮守在這裡的營千總在膠州營體系的地位就高一些。

這個守備是當日間在渦水之戰中立下大功的,所謂當先最前,但營千總卻被傷到了腿腳,戰後論功,索性是迴轉調動,把他安排在這膠州當守備,這職位與其說是個武將,倒不如說是個地方官。

這地方,就是讓他養好傷,好好休息的,不過今天,這名守備也是趕了過來,想必是有大事。

“大帥,跟著費德勒師傅一起出洋回來的人,這次回來的時候,在船上聽到了些事情,私下裡議論,一名鹽幫主事也是跟著出去的,覺得事情大,卑職這才是急忙的趕了過來,跟大人稟報。”

孫傳庭背對著屋中人,此時已經是摘下了鐵面具,在那裡慢條斯理的喝茶,他那個位置,也不會有人特意過去看看這位“鐵面人”的相貌。

李孟點點頭,那名膠州守備卻沒有開口,躬身報備說道“卑職把那名聽到的人也帶來了,讓他給大帥說明。”

招呼了聲,外面一名小夥子恭謹的走了進來,雖說身上穿著的是膠州營的軍服,不過膚色卻是黝黑,這是在海上和南方呆的時間長,太陽曬出來的,不過這名小夥子卻不是漢人,完全是一副歐洲白人的摸樣。

進屋之後,先是磕頭見禮,這禮數都是做的十足,規規矩矩,他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說道:

“大帥,小的在回程的時候,一天在甲板上曬太陽,聽到幾名水手用福建話在議論,說是在膠州的港口出來後,還要去北面的清國。”

這洋人漢話地道,不過帶著些廣東的口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