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一章 殺人祭旗 戰守定策(2 / 3)

小說:順明雞蛋 作者:特別白

大明的軍兵都是在朝著京師調動,那有什麼人敢大著膽子派哨探來,這百餘名哨探和姦細,無非是來不及跑或者是看著不順眼的漢人平民罷了。

阿巴泰身邊的一名白甲兵已經是從下面跑了上來,湊到阿巴泰身邊低聲說道:

“主子,方才下面喊的那個,就是從身上的路引上看出來,是山東人士,名字叫成海,說是行商的。”

這邊沒有出聲,圖裡琛卻開口來了一句“一刀砍了,我看是便宜他了”……

方才被殺的那名掙扎反抗的漢人,正是山東鹽幫派駐在北直隸一帶的頭目成海,滿清大軍入關,事情十萬火急,整個山東鹽幫和靈山商行派駐在北直隸的人頭都是猝不及防,不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把情報送到山東去。

所有能騎馬的人都是被動員了起來,而且要為了保險,許多人要分別從不同的道路去走,這成海所走的路線比較倒黴,正好是被滿清的騎兵巡邏遮蔽的時候抓到,直接是送回了本營之中。

成海知道自己免不了一死,不過卻也知道走其他方向的信使應該能把這個訊息送到了,這次送的是口信,山東鹽幫身上確認身份的東西,韃子根本發現不了,對方不可能知道自己是膠州營的人,這就足夠了。

山東鹽幫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天下人除卻和山東打交道的,除卻山東讓別的地方知道的,其餘的情報一貫是封鎖的很好。

成海的家人都是在山東過著太平富裕的日子,而且成海還知道,自己這一死,家人的生活還會更加的富裕,膠州營對死難將士的撫卹,一向是做的讓人滿意,豐厚異常。成海在臨死前只是遺憾,如果按照這幾年膠州營發展的勢頭,還有自己在這個山東鹽幫中的地位,沒準大事成功,自己也能光宗耀祖。

可自己什麼都看不到了,想到這裡,成海還是忍不住。

第二日攻打天津城的過程,比起這臨戰前日的祭旗還要無趣,明軍不敢出城和滿清大軍野戰,只敢據守工事,等著烏真超哈的炮兵把火炮架起來,轟上幾炮之後,把那工事開啟了缺口,接下來就毫無懸念了。

從攻城到結束,只是用了半日的時間,城內的守軍在打頭陣的步卒衝進去之後,就徹底的潰散,更加混帳的是,這些潰兵反倒是在城內開始劫掠禍害百姓,這本是滿清兵馬要乾的事情。

打仗用了半日,結果這穩定秩序鬧哄哄的卻折騰了一天,到最後把城內能搶的,能拿的,能抓的都是蒐羅到手,這才是給有功的部隊獎賞,洗城一日。

洗城是最激勵蠻族士兵士氣的舉動,讓這些人在城內大砍大殺,徹底的變成禽獸,屠殺劫掠,把所有的慾望釋放出去,當然,這個事情對滿蒙兵馬是快樂的,但是對於天津城的漢民來說,卻是莫大的災難。

滿清韃虜幾次入關,都是災難,屠城洗掠,這樣的禽獸行為舉不勝舉。

崇禎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攻破了天津三衛的韃虜大軍重新整備,開始沿漕運運河向河間府進發。

十一月二十一,滿清軍隊輕而易舉的攻破靜海城,靜海縣令殉國。

這一路打過來,這支奉命大將軍阿巴泰率領的滿蒙軍隊中,很多在朵顏三衛那邊才歸附的蒙古散兵遊勇,本來是戰戰兢兢,滿蒙軍隊中也有很多是新兵,戰鬥的經驗很少,但這一路上勢如破竹,明軍望風披靡。

卻是讓這些蒙古馬匪,滿州新兵漸漸的培養出來了自己的信心,鍛煉出來了戰鬥力,本來有些不穩的軍隊,在進入河間府之後,倒是慢慢的捏合起來,越來越強。

進入河間府之後,阿巴泰的行軍佈陣又有變化,不再是那麼散漫的不顧首尾,而是規規矩矩的行軍作戰。

因為他不管擺出一個什麼樣子的散漫陣勢,大明的朝廷和軍隊都是不予理睬,只是拼命的朝著京師收攏兵馬,根本沒有什麼敵軍進入我國境之內,禍害屠戮我大明子民,大明的軍隊應該出擊與之死戰的概念或者是想法。

時間回到幾天前,十一月十五,山東濟南城。

給南直隸李孟送信的信使已經是派了出去,韃子的大軍在北直隸,北直隸毗鄰山東,不用分析,也知道緊鄰河間府的濟南府是首當其衝的所在。

濟南府本就是山東賦稅第二,田畝第二的府,現如今更是膠州營行政軍事的中心,而且兵器製造局等要害部門也是在濟南府之中,更不要提建立在官道和運河邊上的那些大倉庫了。

這些不必說,濟南城中的軍械庫銀庫,同樣是一等一要害的所在,而且整個膠州營上至李孟,下到小隊,軍屬家人差不多也都是在這濟南城中,別忘了,膠州營在搬遷的時候,可是把靈山衛和鰲山衛的大部分軍戶都是遷居到這裡來。

不管是從人還是從財物從地理位置,從各方面的意義來說,濟南府都是不能放棄的地方。

“自從大帥起兵一來,百戰百勝,未嘗一敗,若是撤出濟南城,去其他的州府避禍,先不說這麼多的人口財物能不能走得及,單純這一走,恐怕山東百姓以及和我膠州營緊密的人都要譁然,眾人肯定會想,膠州營是不是外強中乾,大明其他的兵馬不敢打韃子,我山東兵馬也不敢打韃子,這不是一樣的草包嗎?而今之計,不能撤只能戰!!”

大敵臨頭,膠州營留在這濟南府主事的人手全部都是集中在總兵衙門這邊,就連內宅的幾個人也都是到場,管家羅西指揮著家丁僕人在李孟平日裡坐的帥案那邊設定了個半封閉的屏風帷帳,讓幾位夫人在這裡聽著參與討論。

這是將軍幕府、總兵衙門的討論,山東的其他文官當然沒資格參與,不過山東巡按、布政使衙門、濟南知府這邊都已經是慌亂成了一團,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在周揚過來的時候,濟南知府委託他捎來個訊息,說是而今山東在濟南各衙門都想著去山東他處躲避,想那青州、萊州、登州三府,一是地形有阻隔,二是李孟在那裡經營多年,去往那裡總歸是安全些。

濟南府同知周揚來到這衙門正堂上一說,第一個反對的就是寧乾貴,周揚能把這個意見說出來,自然是心中有類似的想法,或者說在膠州營這個系統之內,也有一部分人有這個想法。

文人性格,遇見這樣的生死大事的時候,往往有些軟,總是想要逃開,這倒也是正常的。更關鍵的是,李孟此時不在,正在南直隸,沒有了主心骨,而且算這個時間,信使送到訊息,大軍趕回來怕也是來不及。

不管怎麼看,這濟南城都是兇險無比的地方,周揚和他手下的人有避戰的心思,也算是正常。

再說,膠州營橫行天下,大明的官兵和流民大軍都不是他們的對手,但除卻幾年前那一場小戰鬥之外,再也沒有什麼交手的紀錄。

膠州營對內對外都是頗為的低調,可這滿清兵馬已經是兇名赫赫,無數大明的名臣大將都是死在和韃虜的戰鬥之中,最近的松山十幾萬明軍也是被韃子大軍打的潰散,這種互相的比較之下,還是覺得滿清兵馬更強悍些。

相對於純粹文士的周揚來說,寧乾貴可就是光棍許多了,他是秀才,也算是膠州營的文臣班子成員,但歸根結底,還是個江湖氣很重的生意人,寧乾貴能保持一種相對冷靜的態度來判斷利害,並且據理力爭。

膠州營文臣的兩個首領,一名是周揚,一名是寧乾貴,他們兩個人這樣爭論,場面頓時是有些冷,旁人一時間都不知道說什麼是好。

稍微安靜之後,眾人的目光都是集中在坐在左首的趙能身上,眼下李孟不在,分守登州參將趙能就是最高的軍事首長,他帶著的一萬五千登州軍就是目前山東最大的武裝力量,他的意見當然是重要。

此時趙能的臉上倒是無悲無喜,頗為的鎮定,他一貫是這幅模樣,儘管目光集中在他身上,但趙能卻不想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場諸人不管是主母還是老太爺,甚至是那位帶著鐵面具公孫先生,都比自己更有發言權。

趙能一向是謹慎小心,眼下這種局面,如果貿然的發表意見,將來傳到李孟耳中,可不是什麼好事,儘管雙方情同手足。

這也是文武方面的想法不同,周揚以及外面許多官吏文人,都感覺到是滅頂之災,可對於趙能來講,也就是個有麻煩的戰鬥,敵人可能比較強,需要慎重對待,這就是膠州營武將們的想法,他們可比文人有信心。

“眼下情況並沒有壞到那般的地步,留駐在青州、萊州、登州三府計程車兵到濟南府來,那濟南府就能有兩萬三千餘兵馬,加上濟南本身留駐的,差不多能有兩萬七千,只要是能把韃子阻住一段時間,那兗州府的兵馬,歸德府的兵馬,大帥的兵馬都會及時回援,到時候這可就是完全的優勢,現在我們不能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