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渤海故地,沒有幫你們復國的義務

小說:唐末大軍閥 貓膩 作者:雲霄野

大隊大隊的魏軍甲騎,由崩塌的缺口處衝入瀋州樂郊城中,一旦遇到仍要抵抗的守軍,自然是毫不留情的當即砍倒。再加上突然背反的漢兒、渤海民壯,很快便將契丹守軍散亂的人群衝擊得七零八落。

城內的土路上到處遍佈的屍流出鮮血,將地面染成一片片血色的泥濘,人踩馬踏過去,留下的則是呈紫黑的顏色...崩塌的缺口處,仍有煙塵飄散。不一會的功夫,靠近城牆的區域密匝匝的都是死狀各異的屍體,殘刀斷槍,也散落的到處都是。

如今的契丹元氣大傷,所設立的東丹國還要應付頻頻舉事的渤海人,這邊軍力也更為有限...外有魏軍猛攻,內又有漢人與渤海族民突然倒戈,實在是扛不住了,餘下的契丹士卒遂也有伏地乞降,只求能夠保全性命......

魏軍各支部曲相繼進入城郭,除了迎王師歡呼的同胞漢民,也有大量的渤海人等候魏朝安置...這個以粟末靺鞨人為主體的族群,從衣裝上看來,也不似他們的先人那般通常以豬皮或編織的貂鼠毛做為衣服。經過長年累月的融合,自渤海建國之時,服飾便與中原人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分別。

只不過渤海人好以青銅、玉髓、珠母做為飾品,而且男子與中原漢人將頭歸攏在一處紮成髻有所不同,他們習慣將頭梳成辮子,倒也不似同樣起源於肅慎古族的近親女真人的金錢鼠尾那般的極端,並習慣插頭插虎豹尾或雉尾以示英武,所以大致也能與漢民區分開來。

而阿保機不但將檀州、順州、薊州等地的漢民百姓遷至瀋州,滅亡渤海國之後,也將其一部分宗室大氏安置於此。所以此處城郭不但是漢人的聚集區,同樣也有很多渤海人混住。

當城中那些亡國大氏宗室子出面前來拜會,率先挺進入城的魏軍將官倒還不知如何處置這些人等...不過好歹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就算沒聽過,可是個中道理倒也是顯而易見的......

直到奉旨攻打瀋州的魏軍主將符彥卿進入樂郊城,並抵至當地官署,按李天衢的指示安撫當地那些亡了國的大氏宗族。而自瀋州再往東行,可就是後來還會成為遼國五京當中的東京,升級為遼陽府,如今則是契丹南京所在的東平郡了...當地有契丹重臣耶律覿烈、耶律羽之坐鎮死守,要攻克那處重鎮,自然也需要好生部署才是。仟千仦哾

然而就在符彥卿整頓部曲,集結後續趕來的軍旅這段期間...自後世囊括黑龍江牡丹江市、寧安縣地域的龍泉府,以及後世地處吉林省白山市代管的臨江縣級市一帶的鴨淥府分別都有使者前來,請求與魏朝進行交涉。

從龍泉府來的使者,是受渤海末主大諲撰的兄弟大玄震指派;而自鴨淥府抵至瀋州的使者,便是按大諲撰之子大光顯的命令前來...兩方人都表示他們不願受契丹人統治,故而先是隱忍潛伏,而後便召集渤海族民舉事。

而渤海國當年與唐朝親睦友好、車書一家。做為臣服的藩屬國,如今既然魏朝繼承中原正朔,全面壓制契丹,並且揮軍殺至,如此非但是針對被擄掠至此的漢家百姓,也是將渤海族民從契丹人的統治之下解救出來...作為回報,渤海國也將奉魏朝為宗主,年年獻歲幣貢賦,世世代代願為天朝北隅藩籬......

然而雙方派遣來的使臣轉述大玄震、大光顯二人的意思,雖然態度畢恭畢敬,可是符彥卿很快便聽出了其中的蹊蹺來...願做魏朝的藩屬國,年年貢賦、世代臣服...怎麼招?你們的意思是,就算我朝拿下本來由契丹統治的白山黑水全境,這大片的疆土卻還要留給渤海人,而扶植你們復辟重新建國?

本來渤海國便是趁著唐朝安史之亂,而獲取了安東都護府大部分疆土的實際統治權。然而這個王國已經為契丹所滅,雖然尚還有大玄震、大光顯、烈周道、烏濟顯...等王室宗親、公卿貴族動起義,仍意圖對抗契丹,可是魏朝勞師動眾,打下的疆土,結果到頭來卻便宜了故國已經覆亡的渤海人...天底下又豈有這等美事?

只不過根據兩方使者轉述他們主公的言語,符彥卿另外還看出一些貓膩來...大玄震、大光顯爭相向魏朝示好,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期望能得到中原王朝的扶持而復國稱王...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可是如今尚未復國,他們這對叔侄便開始爭取外力的支援,彼此間的關係恐怕也好不到哪去......

符彥卿畢竟是武將,如何回覆大玄震、大光顯,也由不得他來做主,自然還須由魏帝李天衢定奪才是...所以他暫且先穩住雙方使者,遣快馬傳報訊息。只不過據瀋州大氏中有人稟說另外一些情報,也立刻引起了符彥卿的注意

“啟稟將軍,契丹滅我渤海國時,還曾將北地幾部女真遷至復州(位於後世遼東半島中西部,由遼寧省大連市代管的縣級市瓦房店一帶),編入籍貫,而稱曷蘇館女真。時逢契丹所設的東丹國國主耶律倍出走叛逃,大玄震、大光顯分據龍泉府、鴨淥府舉事,如今天朝王師又已殺至...復州契丹守軍,也必會徵用曷蘇館女真死守頑抗;

而鄙邦覆亡之時,也有數萬遺民渡鴨綠江南投泰封國。鄙邦世子大光顯攻佔鴨淥府,得到泰封王王建的支援,遂又攻下南海府。而趁著東丹國動盪不安之時,據聞泰封國秣兵歷馬,也有意興師北上......”

“王建?泰封國?”

符彥卿聞報眉頭一皺,想起了鴨綠江以南,先是有妖僧弓裔背反新羅,立國號為高麗,而與同樣動叛亂的甄萱宣稱復辟的百濟形成三國並立的格局...結果有魏朝透過外交恫嚇,弓裔便改國號而不敢再稱高麗,而後又有王建起兵謀反取代弓裔,遂立國號為泰封,顯然也有迫於魏朝施壓的因素。

然而此後除了海商貿易往來,魏朝與泰封國也沒有什麼瓜葛,任由著對方在朝鮮半島上與新羅、後百濟兩國呈對持之勢。

可是契丹覆亡渤海,而渤海仍有宗室貴胄招聚遺民進行抵抗,而魏朝攻破瀋州,眼下的勢力範圍也已觸及遼東地界...結果泰封國的國主王建,不去針對南面的新羅、後百濟兩國,反而白山黑水這邊的時局,他卻也要來插上一腳的打算?

至於那大氏宗室子稟說由耶律阿保機當初安置在復州的曷蘇館女真,據聞當年常受高句麗的僱傭征戰,分佈的範圍很廣,部落又十分鬆散,在符彥卿看來,也不過是依附於契丹的小角色...可是泰封國支援渤海世子大光顯,甚至還打算親自下場,有可能兵渡過鴨綠江的訊息,則登時引起了他的警惕...符彥卿思忖了片刻,忽然冷哼一聲,又沉聲說道

“渤海為契丹所滅,而仍有宗室貴戚不願臣服,遂招聚各處軍民起義...卻與他泰封國何干?難道那泰封國主王建...也有覬覦遼東疆土的野心?”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