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拓跋李氏,據地建國,這也已不可能了

小說:唐末大軍閥下載 作者:雲霄野

既然往利氏領烏羅弋、費聽氏領蘇零則先後忿言說罷,其他党項部族領也不再藏著掖著。好歹大帳周圍,都是由他們的親隨族人把守,不必顧慮隔牆有耳,而讓李仁福乃至拓跋部人會知曉党項有幾支部族積累的怨懣,已經處在叛亂的邊緣......

其中又有個生得眉細目鮮的中年漢子忽然開口,而是野利氏的領野利榮

“按說本來拓跋部入我黨項羌時日已久,到底從大局著想,我們也不願聯合外人,共抗拓跋...不過由拓跋做党項八部的主,也確實夠久了。我們七氏一向受制於拓跋部,就算受些盤剝壓榨,也只得忍氣吞聲。可今番不是要守衛定難五州,可還是要為晉人與魏朝交鋒......

咱們的族人,有許多因魏晉爭霸戰事而喪命,而我們幾支部族,手上當然也沾染了魏朝漢人的鮮血。如今又與依附於魏人的回鶻人、焉耆人廝殺交鋒,彼此的仇怨越來越深...從一開始我便尋思,定難軍投靠晉人,這對我黨項諸部而言,是福?是禍?”

烏羅弋聽野利榮嘆說罷了,冷哼了聲,立馬便接茬道

“按如今形勢而言,這不是顯而易見的?晉人妄稱大唐,以唐室正朔自居,可是誰不知道他們那國主是沙陀朱邪部的種?如今魏朝佔據中原,懾服諸藩各國,晉主則掌控河東乃至陝北、河朔地域幾處疆土,又焉能與當年的大唐相提並論?

當初晉主說什麼党項、沙陀,同是遷入漢土,受唐廷賜封的族裔,境遇相似,理當相互照應。結果晉人東面與契丹結怨,西面回鶻、焉耆...以及與歸義軍聯姻的于闐想必也會倒向魏朝,受制於晉主,盟友沒有幾個,敵人卻是越來越多......

晉人終究不及魏朝勢大,好歹當年定難軍向朱溫梁朝稱臣,也沒被逼到勢必要與中原強藩結仇結怨的份上。如今卻被迫屢番與魏朝交戰,有朝一日晉人勢墮,而魏帝要清算報復...對我黨項而言,豈不會是滅頂之災?”

大帳內其他領聽烏羅弋這一番言語下來,也都不由的連連點頭。本來一直悶聲不語,而顯得有些猶豫的米擒氏領羝革羅,也忍不住開啟了話匣子

“就隻眼下而言,其他族裔與魏朝交易互市,彼此能互惠互利,有的則乾脆做了中原王朝治下子民。到底中原富庶,那些部族不必為生計愁...可是因我定難軍依附晉人,同魏朝為敵,與中原絕禁商貿互市,要麼是我黨項寇鈔掠邊,要麼便是魏朝興兵報復、洗盪剽掠......

可是晉人又能給我們什麼?又是交納錢糧貢賦,又是出征助戰,讓我們各部兒郎枉送性命。交納的錢糧還要做兩份,一份上貢晉人,一份獻於拓跋部...到頭來還是我七部黨項受盤剝壓榨,不也都是因受制於拓跋部之故?”

往利氏、費聽氏、野利氏、米擒氏四個領,已經湊到一處,彼此毫無顧忌的針對拓跋氏總掌党項八部表達出質疑。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對於如今執掌定難軍的拓跋部李仁福,乃至後唐帝國愈怨忿。

可是在場的党項部族領也都很清楚,如若真要動叛亂,推翻李仁福下臺的話...此事非同小可,畢竟當初是拓跋部力主依附於後唐,那麼後唐也必然會做拓跋部的靠山,力保住其在党項八部當中的統治地位。

即便大帳內敢於同其他部族領,表露自己看不慣党項八部的前程由拓跋氏的人已達半數。可拓跋部畢竟實力最強,還有後唐為其撐腰,單憑四支部族要煽動叛亂,固然能使得定難軍內部分崩離析,但後唐聯合拓跋部進行血腥鎮壓,他們的部族到時也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為党項諸部以後的處境著想,如若只得推翻把持定難軍大權的拓跋部,看來也勢必要藉助外力不可。

一陣沉默過後,這次牽頭召集三支部族領前來密議的往利氏領烏羅弋,尋思著話說到這個份上,差不多也到了火候...他又朝著帳外乜了一眼,把身子往前湊了幾分,還不由的把聲音又壓低了幾分,便又對費聽、野利、米擒三部領說道

“除了咱們四支部族,房當氏對拓跋李家看來也頗為不滿。這次穩妥起見,雖然未喚他一併商議,可是以後也應去探探口風。還有一件大事,眼下我也不妨坦誠布公。

其實魏朝長安留守相公嚴可求,先前便曾遣人與我密議,眼下雖然仍不宜動叛亂,可是我黨項七部不但要謀一條後路,也未嘗不能轉危為安,而保諸部族民富足安樂......”

如今身為定難軍節度使的李仁福,雖然還尚不知道党項四部領暗中密議,已經開始計劃著要推翻他下臺...可是當年李思諫還在世之際,定難軍內部便已出現反對的聲音。眼下他這個節度使也是終日憂心忡忡,偏偏勢如騎虎,也無力改變現狀。

李思恭、李思諫相繼病逝之後,因李思恭之子李仁佑早喪,孫子李彝昌又為叛將弒殺,世襲的節度帥位,這才由李仁福繼任...然而前任節度為叛將所殺,已經有人開始動搖拓跋部在定難軍的統治地位。偏偏節度使之位,還是由拓跋李氏家族內部傳承,而引起其他部族領的不滿,李仁福也是心知肚明。

若是按李仁福原本的軌跡,他會被後唐朝廷封為朔方王,死後追封又為虢王。直至其子李彝嗣位之時,拓跋李氏才成為對於定難軍有絕對領導權的部族,便開始不把中原王朝放在眼裡,甚至屢番交戰。按史載所述“此李氏割據夏州之始”...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了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那爺孫三代之時,定難軍党項也具備了裂土分疆,建立西夏,而與宋、遼那等大國形成鼎立之勢的條件。

可是眼下的形勢卻截然不同,魏朝、後唐兩大帝國,就在定難軍家門口時常廝殺交戰。拓跋李氏的權威,在藩鎮內部也正值最為動搖的時期...而李存勖力保仍由拓跋部執掌定難軍,那麼無論要錢要糧,還是協同出征,李仁福也就只有鐵了心為後唐賣命到底。

偏偏後唐朝堂動盪,有劉皇后與閹宦伶官之流恃寵謀私,致使國家財賦收支銳減,也還要與魏朝連年廝殺...這筆賬算下來,也致使定難軍党項諸部的日子更不好過。

李仁福身為藩鎮節度,總掌党項八部的大領,如今的處境卻正被卡在中間,對上要儘可能滿足後唐的要求,對下還要面對其他七支部族的質疑。即便算不上是受夾板氣,但也的確是終日憂心忡忡。

而往利氏烏羅弋與其他三支部族領,經過密議,都已各自返回營帳去。李仁福身處於帥帳當中,在塌上輾轉反側,還是難以安眠...他緩緩的張開雙眼,凝視著營帳頂棚,思忖了良久,終究還是狠狠的一咬牙,又暗念道

依附於唐國,與魏朝對抗到底,這對於党項諸部...不,尤其是對我拓跋部而言,也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