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鄉試

小說:我在古代當縣令 作者:閃電空

李昌憲把回信交給臧朝元后就不再管了,畢竟打仗是這些官兵將領所擅長的,他這個不懂軍事的人就不用再指手畫腳了。

萬陵縣這裡,除了那五十名要參加府試的考生外,還有五名萬陵縣的考生也要參加嶺南府的鄉試,以便獲得會試的資格。

如果在鄉試透過了,被正榜所取的人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這五名要參加鄉試的考生也不是萬陵縣本地人,都是逃亡到萬陵縣或者投靠到萬陵縣的,他們要冒籍取解,即離開本籍貫,到其他州縣參加府試,以取得解送資格,再到京師參加全國性考試。)說白了就是一些1q高考移民。

張克文的孫子張慶元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早在十三歲就在當地取得了秀才身份,來到萬陵縣後,在他祖父張克文的教導下,學識大進,而且張克文也認為可以去府城參加鄉試了。

雖然大晉朝官府對冒籍取解這種現象也有向相關的規定加以限制,諸州鄉貢舉人必須在本貫參加鄉貢考試,但是舉子取解不由本貫的風氣並未因此改變,

而且隨著大晉朝科舉制度的進一步展,省試登第人數與解諸州的區域比例逐漸出現失衡的現象,有的應試士子為了增加登第的機會,便附籍於登第率高的府州以實現寄應的目的。

冒寄取解,就是典型的高考移民方式,但是在參加禮部省試時,必須接受禮部和戶部對舉人的戶籍核查。

因此,舉子若要到他州取解,勢必要在他州重建自己的戶籍,方能透過戶部核查戶籍這一關,於是很多舉子往往透過各種關係到京兆府等其他府州寄應取解。

而且舉子為了確保取解成功,還經常利用各州府試在時間上的差異,在不同府州多次參加州縣取解府試。一些舉子在本貫參加府試取解不成,便跑到他州參加府試,甚至想辦法參加國子監的取解考試。

為了保障這五名舉子在嶺南府取解,李昌憲早在一個月之前就給幾位舉子辦理了戶籍,所以這五名舉子現在都是堂堂正正的萬陵縣人,參加省城鄉試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縣試後不久,那些獲得府試資格的五十名考生還沒有好好地休息一下,就要到嶺南府參加府試了,可謂是十分緊張。

府試的規矩其實跟縣試差不多,但是主考官就是嶺南府的府尹大人茅正了,縣試合格後才有資格參加府試,府試合格後才有資格參加鄉試。

為了照顧這五十名考生,李昌憲讓縣衙派兵送到了嶺南府,也託了萬陵縣到嶺南府的道路修建的很好,一天的時間就到達了嶺南府。

這一次李昌憲跟著到嶺南府去,一是給各位考生壯壯膽子,另一方面是因為又到了交納賦稅的時間了,他過去就是要和府尹大人商量一下賦稅的問題。

今年不同於往年,就連府衙的人都清楚萬陵縣的總人口增加了,經濟上也有了大的展,所以在繳納賦稅問題上,眾人都認為應該給萬陵縣增加賦稅,甚至有人建議要求萬陵縣上年隱瞞了,還應該補稅。

補稅是不可能的,李昌憲這次去還要求府衙這裡給萬陵縣減稅。

而且李昌憲要求減稅的觀點還是很充足的,年前和石國生了戰爭,還有接受了這麼多的難民,還是一時半會沒有消化點,萬陵縣縣衙已經是入不敷出了。

哭窮誰不會,嶺南府怎麼不給下面的六個縣增加稅收,怎麼單單都盯上了萬陵縣?

上年府尹大人答應萬陵縣的一百五十萬兩銀子只兌現了一百萬兩,李昌憲打算也要回來,即使要不回來,也要抵扣一部分賦稅。

而且李昌憲已經加入太子一黨了,所以李昌憲認為有必要去拜見府尹大人,和這個以後同朝為官的府尹大人打好交道,以便在太子殿下登位後可以相互支援。

到達嶺南府後,李昌憲讓人先安排五十名考生到客棧去休息,然後他就帶著李柱直接去了府衙。

李昌憲現在是嶺南府府衙的債主,可謂是趾高氣揚,到了府衙衙們,一點也不客氣,直接衝入府衙後堂。

但是府尹大人不在,估計是考察考場去了,李昌憲索性坐下來,讓府衙的人給上茶,然後在府衙悠閒地品嚐茶水。

雖然李昌憲來府衙的機會不多,但是誰也沒有敢怠慢他,不說他是嶺南府衙的債主身份,就是萬陵縣縣令的名帖就足以嚇到一些人。

“李縣令,這個茶水還滿意嗎?這可是府尹大人老家剛送來的君山銀針。”

在一邊陪同的張師爺為了招待李昌憲,直接把府尹大人心愛的君山銀針都拿出給李昌憲泡上了。

“好茶,真是好茶!”

君山銀針,雅稱為金鑲玉,在內質上,君山銀針香氣清鮮,茶湯的顏色淺黃,滋味則是鮮甜爽快。不像綠茶那樣清澀,也不像紅茶那般濃厚甜醇,比起青茶又少了點回味無窮的清香,但是其獨有清鮮甜爽讓人喝之難忘。

李昌憲又想到一件事,原來府尹大人茅正的老家居然是湘省的,而嶺南府距離湘省這麼近,有點和大晉朝的人事迴避制度有點相悖。

古云“三互謂婚姻之家及兩州不得互動為官。”

也就是說,不但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做官,就連去自己老婆娘家做官也不允許,同時也不允許相鄰兩個州郡的人在彼此家鄉為官。

雖然府尹大人茅正沒有在湘地做官,但是能在距離老家這麼近的府城為官,看來其個人的後臺很硬呀,就是不知道是太子殿下還是其他人的支援。

現在李昌憲是除了感嘆之外就是羨慕,為什麼他就沒有在京城周邊為官?起碼一家人能團聚,高高興興地在一起。

有很多的官員幾乎都是從開始做官就在外地,一直要等到“致仕”才能回家。

而李昌憲也不知道在萬陵縣要做官做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能得到升遷?

也許要等到新皇等位的那一天,太子殿子才能記起這個率先投靠他的人。

當然也有可能太子殿下登位後,轉頭把他直接給忘了,所以李昌憲要多聯絡一下太子殿下的手下,加深一下同僚之間的感情。

喜歡我被迫在古代做縣令請大家收藏我被迫在古代做縣令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