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排名(1 / 2)

長安城平靜依舊,三天的時間便在考核中悄然流逝,有士子寫完一冊,便可著人交上來,有呂布等人品評,倒也不是要等到三日至期到了再行品鑑。

考核也是呂布、蔡邕以及另外幾位學問名聲俱佳的名士評判,包括太傅馬日磾在內。

“太傅這兩日為何總是走神?”呂布突然看向馬日磾,順手將手中的竹簡遞給馬日磾。

“心神不寧,讓溫侯見笑了。”馬日磾搖了搖頭,他總覺得氣氛有些詭異,怕是有大事要生,而且自己身為太傅,本不在此列,卻被天子派來為這次考核壯聲勢……

總覺得自己被救回之後,被人排斥了,那種感覺,讓馬日磾相當難受。

深吸了一口氣,馬日磾沉下心來展開竹簡,不管了,為朝廷現人才也是要緊的事情,此番考核雖是呂布起的,但也未必不能為陛下爭取幾個人才。

這份以法導德的文章倒是寫的頗有見地,很多精妙之處,令馬日磾都不覺深思。

“覺得如何啊?”呂布看向馬日磾,笑問道。

“以律法導人向善,推行善法,行善非止富人可為,貧賤之人亦可為,雖略顯功利,但也確實是道良策。”馬日磾頷道。

不管對呂布是怎樣的態度,但能被呂布請來這裡的,德行上都是沒問題的,哪怕跟呂布有怨,但他們的德行操守卻不會允許他們因此就否認這考核中出現的人才。

“法衍?”馬日磾看了看署名,點頭讚道“不想如今這天下,還有這般專精法家之人。”

不是說法家學說沒人學,而是法家流傳至今,多數已經跟其他學說糅合,像法衍這般單獨把法剝離出來講述的已經很少了。

“唉~”一旁的蔡邕卻是放下一卷竹簡,皺眉思索。

馬日磾見狀好奇道“伯喈公何事煩憂?”

呂布將竹簡撿起來,鋪開來看,是楊修的文章,講述的也是治國之策,不過並非單以法論,而是從以德治國、依法治國、權謀等等方面論述,最難得的是還能條理分明,讓人不至於看的一頭亂麻。

“德祖這篇文章是極好的,只可惜技盡而道未出!”呂布將竹簡合上遞給馬日磾。

技盡就是說楊修的文章已經達到理論的巔峰,各種學說信手拈來而且還能形成一條完整的理論,出一卷新書也可以了,但這新書卻是拼湊而來,沒有屬於楊修自己的東西,而這種東西就是道。

蔡邕顯然也是贊成呂布的觀點,嘆了口氣道“德祖自幼聰慧,遠常人,但也因此,少了幾分磨練,只知效仿先賢,卻未總結自身之謀,若不能及時醒悟,恐走上左道。”

楊修這篇文章炫技的成分很大,他也確實博覽群書,善於歸納,但這些知識終歸是先賢的,而未曾形成自己的觀點。

小時候太聰明的癥結就在這裡,因為沒能形成自己的觀念,所以學到的東西越多,越容易被帶入到別人的觀念之中,常年在各種觀念中游走,沒有經歷過世事,這樣不及時糾正,時間越久越難形成自己的觀念,久而久之會泯然眾人,若是心態失衡,這樣的人更容易走上歪路,這也是蔡邕擔心的地方。

畢竟他跟楊彪也是交情頗深,不忍楊修這般天賦異稟的孩子就這般越走越歪,莫看已經十八,但楊修的心智多少因為才情過高而受到壓制,這就跟呂布、馬這種人因為武力太高而心智難以完全成熟一般,很危險!

“德祖才十八。”呂布笑著搖了搖頭,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笑道“經歷的事情多了,才能成長!小聰明總會遇到吃大虧的時候,看著吧,若他能走出來,前途不可限量!”

楊家最近不會太平,楊彪已經老了,老糊塗了,是時候由新人接手了,只是楊修是否扛得住,那就另當別論了。

馬日磾看完竹簡,目光有些茫然,這文章很好啊,但再想想呂布和蔡邕的對話,又好像也對,確實在楊修的文章中很難找到屬於他自己的理念,法衍文章雖然不如楊修錦繡,但個人觀念十分強烈!有著很強的個人主張,甚至有些極端。

“伯喈公,這法衍文章,您看如何?”馬日磾忍不住問道。

“雖有偏激,然其法治理念也頗有可取之處,只是過於重法,以法引德……”蔡邕搖了搖頭。

不是說錯,道理是沒錯的,但得考慮德治和法治的執政成本啊。

德治重在引導,導人向善,而法治卻重在法,以法約束人,看起來兩種思想各有千秋,但若落實到治理上,那可就相差太遠了,德治只需衙署善加引導便可,而法治,需要極大的執政成本。

十萬戶人口可能就要上萬人來治理,只是治理,不算軍隊,而且為了維護法律公正,還要有足夠的監督體系,這麼一套下來,可能十萬戶就得兩萬人,而若以德治,十萬戶人口可能只需千人。

在完全靠人力的時代,法治的推行很容易出現極端行為,比如為了大家守法,杜絕一切可能犯法的集體行動,比如逛街、商貿等等,為了節省執法成本,只能一刀切,那樣的法度下,可出現不了如今長安這般繁華的景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