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建設封地

小說:簽到在什麼位置 作者:少聽風

房遺愛走在自己的封地裡,看著一張張面黃肌瘦的臉,打滿補丁的衣服,但是他們一臉滿足的樣子,房遺愛知道他們需要的是那麼簡單,一頓飽飯而已,房遺愛想讓他們的生活好起來,只有一個辦法,僱傭他們做工。

房遺愛邊走邊構思,房家村背靠大山,交通雖然尚可,但是除了樹和石頭以外也沒有什麼資源。

作為前世的一個小幹部,也是有一定基層經驗的,對於怎麼帶領村民致富還是有些經驗的。

看著這滿山遍野的樹,他立馬決定,開設造紙工廠,造紙的大概流程他是知道的,並且他也曾經參與過造紙,他知道並不難。而且造紙也可以算是一種人力密集型的產業。

刮木漂塘砍下木頭刮成片狀,置於水塘浸泡,使纖維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樹皮、麻頭、和舊魚網等植物原料搗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爛,使纖維分散,直到煮成紙漿。大鍋中的碎料用大石壓住,有助於完全煮爛。

蕩料入簾待紙漿冷卻,再使用平板式的竹簾把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此一步驟要有純熟的技巧,才能撈出厚薄適中、分佈均勻的紙膜。

覆簾壓紙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

透火焙乾把壓到半乾的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乾,揭下即為成品。

這些步驟分明,可以讓工人們分工序操作,這樣不僅可以防止秘方洩露,還可以提高效率。

房遺愛很清楚如果沒有什麼產業的話,自己的幾百貫錢根本撐不了多久,畢竟要維持整個伯爵府的執行,並且練武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畢竟窮文富武並不是說說而已。

這一次,他足足僱傭了2oo名青壯為他建設造紙場。只用了三天就已經營造成功,不得不說真是人多力量大。

因為造紙場剛開,他不得不親自指揮,分配人手。

時光飛逝,已經到了十一月份,造紙廠也迎來了歡呼,紙終於出來了,而且看質量並不比現在的貢紙藤紙差。而且藤紙取材不易,製作流程繁瑣,一張紙的形成將近一年的時間,而且價格高昂,一刀紙需要萬錢,昂貴至極,自然是供不應求。就是房家這種頂級權貴都不捨得隨便使用這種紙練字,只有正式公文的時候才捨得使用。

造紙廠火力全開大概一個月可產紙千刀,而他每月僅僅付出1o貫錢的成本而已。不算不知道,一算真是暴利啊。

這時,房遺愛轉身對自己在半月前買的商人李強說“李強,你認為我們的紙應該怎麼賣啊。”

“主上,我們應該去長安城進行大力宣傳,畢竟酒香也怕巷子深,透過在長安城內各處貼廣告的形式,讓其深入人心,然後我們的紙價格不能太低,如果太低會對藤紙造成衝擊,就一刀紙5貫就行,畢竟現在紙是賣家市場,好紙難求。”

“不,不需要在長安城大力宣傳,此紙昂貴,一般人根本買不起,我只需要修書一封,讓房府代為宣傳即可,相信憑父親的本事,很快就會在長安權貴之間傳開的。只需要在長安城房府附近開一個店鋪即可,店鋪名字就叫‘染墨軒’吧。同時,我要求紙張每天限量供應二十刀。”

沒多久,房玄齡收到了自己兒子的信,房遺愛把自己造紙成功並且需要宣傳云云都說得很清楚,看著眼前的雪紙,潔白如雪,拿起來感覺不比藤紙差,隨後又拿筆寫了幾個字,真是和藤紙一般無二。

房遺愛十三歲被驅逐出京城,房玄齡對沒有保住自己的兒子一直耿耿於懷,府裡不敢明目張膽地幫助他,這次兒子求到他的頭上來,他決定幫一幫自己的兒子。

馬上邀請了自己的好友杜如晦前來府上。

“克明啊,你看這紙怎麼啊?”房玄齡拿著雪紙對杜如晦說。

杜如晦接過房玄齡手中的紙,摸了摸,扯了扯,又拿起筆寫了幾筆,感覺和最好的藤紙差不多。

“玄齡,這紙從何而來?價格幾何啊?”

“克明,這紙乃是小兒遺愛所造,據說工序繁瑣,成本高昂,但是價格是比不上藤紙的,只有藤紙的一半。”房玄齡笑眯眯地說。

“我說你怎麼叫我來,你是想推銷這種紙啊,行啊,如果朝廷能夠使用這種紙也可以減少一些消耗,朝廷也不容易啊。”杜如晦一下露出了狐狸尾巴,想讓他房家便宜一點賣給朝廷。

“我也知道朝廷困難,那我就做主了,如果朝廷需要的話,可以4貫一刀賣給朝廷。”房玄齡心裡高興極了,他知道這個紙的成本絕對不高,否則也不會這麼急著推銷它。

杜如晦馬上答應明天早朝就向皇帝推薦這種紙。其實以房玄齡的地位也是可以向朝廷推薦的,但是因為這是房遺愛的產業,他需要避嫌,免得以後麻煩。

第二天早朝,即將下朝。杜如晦突然站出來,將自己的奏本舉至頭頂,道“啟稟皇上,臣有本奏。”

這時,大太監王德接過奏摺遞至李世民面前,李世民接過奏摺開啟,字不多,很快就看完了“真有這種紙,和藤紙差不多而且價格只有藤紙的一半?”

“陛下,千真萬確,在長安城中已經有家叫墨染軒的店鋪開始賣了,我已經和掌櫃商量,如果朝廷大量購入,可以降至4貫一刀,你手中的奏摺就是用那種紙寫的。”

朝廷的用紙可是不少,一年時間來往公文、奏摺、和皇室的使用大概要用一千刀,這還是特別節省的情況下。

一千刀正常會花費一萬貫,現在只需要4千貫,已經算是很好了,而且自李世民繼位以來,災害不斷,貞觀元年,頡利可汗進攻,搬空了國庫才令其返回。

貞觀二年,關內生旱災,四月,太宗詔出。又因去年久雨,今年又遭受旱災、蝗災,大赦天下。以後幾年朝政也沒什麼收入,幾乎處於入不敷出的情況。

現在雖然處在貞觀五年,頡利可汗也被打敗了,搶了一些突厥的財富,但對偌大的一個帝國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李世民正處於一個窮瘋的狀態,國庫尚且沒錢,更別說內庫了,據說這個時候皇宮裡吃頓肉都難。

喜歡簽到在大唐請大家收藏簽到在大唐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