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三位皇子的表現

小說:簽到在什麼位置 作者:少聽風

李承乾三人來到皇城之外,不禁有些感嘆,他們可是很少出遠門的,這次一次出去三個月,讓他們對這高大的城牆之內,有些想念又有些害怕。

幾人帶著李世民給他們安排的護衛走進了皇城之內,李世民當然知道他的幾個孩子回來了,他特意提前結束了自己的工作,早早來到了長孫皇后的立政殿等著。

李世民在立政殿走來走去,雖然李世民是一個帝王,說到底,在這深宮之中,他也扮演者兒子,丈夫和父親的身份。

李世民不斷地在房間裡走著,他很是期待地等著自己的幾個兒子,這三個兒子可是他最為喜愛,也是最為器重的孩子。

三人來到皇宮,跟著太監直奔立政殿,那個太監自然是李世民安排的。

李世民看著眼前的三個而已風塵僕僕,衣服也沒有那麼亮麗了,而且每個人都黑瘦了不少,包括小胖子李泰。

幾個人雖然黑瘦可不少,而且從他們的眼神中也看出了絲絲的疲憊,可是房遺愛更是在他們的眼睛中看到了自信和向上的精神。

幾人給李世民行了一禮,接著就是長孫皇后,長孫皇后並沒有多言,她知道現在這個時間是要留給自己的丈夫的。

李世民威嚴道“你們把一路上的經歷給我說一說吧。”

李承乾一直以來是非常怕李世民的,但是這次卻也主動言。

“父皇,母后當初和我們一起遊學的有藍田縣伯以及他的弟子,剩下的就是伯爵府的人了。

遊學之時我們所有的值錢的東西以及金錢都被留在了長安。伯爵府供應我們每天十文錢的生活費,而且在野外露宿中隊伍是不供應我們吃喝的。一切都要我們自己解決。

在這個途中我們學會了不少的生活常識,同時也學會了做飯和烤肉。”

李世民驚道“什麼,房遺愛他竟然讓你們自己做飯,那些家族的嫡傳子弟也要做飯嗎?”

李世民認為那些家族一直自詡漢人正統,恪守儒家思想,認為‘君子遠庖廚’的思想一定對他們影響很深,那些子弟會拒絕學習做飯。

李承乾笑著說“父皇,他們當然要做的,而且他們也沒有表現出拒絕的姿態,君子遠庖廚看來並不是每個人都遵守的。

而且藍田縣伯告訴我們,憑藉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在任何時候都不丟人的,那些標榜著‘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讀書人才是一群腐儒。”

李世民笑問道“那麼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

這次是李泰站了出來,答道“父皇,我認為藍田縣伯說得極對。

難道我們就不能自己做飯了嗎?我們自己做飯自己吃有什麼錯嗎?

如果真的有一天身邊沒有人伺候了,難道我們就不活了?

我記得“君子遠庖廚”這句話是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真正意思是孟子推崇的仁心,推崇的是不忍之心,讓君子不要造殺孽。是孟子告誡齊宣王應當做一個仁慈的君主。

“君子遠庖廚“本意乃是勸人不要造殺孽,應當有仁愛之心。並不是告訴我們要遠離廚房,不要去做飯。”

李世民點了點頭,感覺自己的兒子說得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同時也為自己兒子能夠這樣說出耳目一新的說法,他也是非常高興的。

李承乾接著說“一路上我們看到了百姓們的困苦非常,雖然他們都有土地,但是那些產量依然讓他們的生活非常困難。

孩子不多的還好些,還能夠熬粥度過,若是孩子多的家庭,那麼他們每年都會有一段青黃不接的一段日子。

最終在他們終於撐不住的時候,就要賣地賣兒賣女,直到有一天家破人亡。

而且越是遠離長安的地方,百姓過得越苦。這次我們最遠到達了貝州清河。

清河崔氏、張氏和房氏都在那裡,我們也見到了那裡的三大家族普通族人的生活,可以說也是非常苦的。

在他們這些家族的幫助下,那些普通族人也只是處在餓不死的狀態而已。

在藍田房家村的時候,我們還曾經參加了一段時間的勞作。我們十個人親自種了五畝地。

……

……。”

李世民聽了李承乾的敘述的一切,並沒有感覺到有不一樣,也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地方。

但是似乎還真是有些不一樣,李世民仔細想來,房遺愛確實一路上針對了這群人的弱點進行教育的。

這些人一個個沒有任何的生活的經驗,平時也是被人伺候著。如今卻能去勞作,去了解百姓的生活,可以說短短三個月時間,能做到如今的狀態,這就非常不錯了。

其實李世民對一切的理解也是沒有那麼深刻的,畢竟李世民曾經也是也是一個教育兒子的失敗者。

歷史上的李世民,大兒子李承乾因為李世民過於寵愛自己的四兒子李泰,加之身體的殘疾,漸漸讓他有了不好的想法。

李承乾最後造反,事情敗露後,他被廢為庶民,流放黔州。

三兒子李恪,因為李世民屢次在人前道‘英果類我’之語,也讓李恪有了不還有的心思,若不是楊妃阻止,恐怕他也會參加皇位之爭。最後在高宗年間,被房遺愛的造反案子牽扯被殺。

其實這根本就是因為李治的懦弱和心狠,才導致了這個比較賢能的王爺被殺,否則也不會,最後武則天權傾朝野,整個李氏皇族卻無一人可領軍反抗。

四子李泰,前面已經介紹,因爭皇位失敗,鬱郁不得志,也是早早去世。

五子李佑,李世民即位後,授幽州都督、燕王,後改封齊州都督、齊王,李佑屢行不法,多次遭到李世民斥責。起兵謀反失敗後被廢為庶人賜死。

……

……

九子李治,也就是歷史上的唐高宗,歷史上褒貶不一,。李治即位之初,勤於政事,史稱“永徽之治”,使唐朝的版圖達到了頂峰。李治在位後期身體多病,武則天乘機控制了朝政,並大肆排除異己,霍亂後宮。最後李治死後,直接登基,改國號為周,皇族李氏被屠殺殆盡。

後面的兒子大都也是因為各種原因早早去世。

說李世民是教育孩子的失敗者毫不為過。

喜歡簽到在大唐請大家收藏簽到在大唐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