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開水洗畫(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第728章 作者:炎宗

在盧燦的印象中,杜希德教授很低調,而且對自己似乎感官不錯,原本以為他的性格如此,聊天之後才得知,另有原因。

先,杜教授並非英倫本土人,而是西班牙裔。他畢業於西德漢堡大學東方文明研究學部,196o年留學劍橋大學藝術與人文學部,1965年受聘為東方研究院漢學講師、副教授。

正因如此,他的身上,缺少英倫人骨子裡的那種“傲慢”。

其次,他在漢堡大學上學期間,主修漢學時的授課教授,就是一位華裔,名叫徐茂康。正是這位華裔教授帶領他踏入神秘的漢學大門,也因此,杜希德教授對於華人,本能的有一種親近感。

“我聯絡過漢堡大學,可惜,徐教授在十多年之前,已經離開西德。”談到徐茂康教授,杜希德搖搖頭,很可惜再無見面的機會。繼而,又滿懷期望地問盧燦,“維文,你知道徐教授嗎?”

徐茂康?盧燦的腦海中翻了一遍,不能確定這位老先生的身份。

他倒是知道一位名叫徐茂康的老先生,不過,此人是滬市博物館著名的古籍古畫修復大師,與滬博裱畫室主任華啟明老先生,並稱“滬博修復裝裱兩聖手”。

不知道是不是此人。

“你說的徐教授,今年多大年紀?有七十歲了嗎?”

杜希德教授想了會,點點頭,“我是五六年去的西德,那時候他四十來歲……嗯,如果他還健在,應該有七十多歲。”

“是不是個頭不是很高?禿頂?”年歲倒是對應上,盧燦又問道。

“這……”杜希德教授遲疑了——畢竟三十年未見,他印象中的徐教授英姿勃,又怎會與“禿頂”聯絡上?他反問道,“你……有徐教授的訊息?”

盧燦點點頭,“我確實認識一位徐茂康老先生,不過,他並非大學教授,而是滬海博物館修復中心主任,今年七十四歲,很令人欽佩的一位老先生。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你說的那位。”

“修復中心?那一定是他!”

杜希德教授一拍雙掌,語氣極其興奮,“當年在漢堡大學,我就曾經見過他出手修復一幅來自東方的古畫,他的修復技藝,深深震撼了我。維文,你能想到嗎?一張陳舊的紙張上,徐教授竟然直接澆上滾燙的開水……還不止一次!令人驚歎的是,那幅紙質畫面,竟然毫無損!”

開水淋畫?說的是“開水洗古畫”這門手藝吧。

這是中國傳統修復古字畫中的除黴斑技藝之一,對於修復師的能力有著很高要求。看來,杜希德教授口中的徐茂康,就是滬海博物館的那位修復聖手!

開水洗古畫,盧燦也會。

覺得這種技藝神奇的人,可能對紙的韌性有誤解,可能會認為繪畫用的宣紙和日常接觸的衛生紙、餐巾紙一樣,一觸水就爛掉了。

其實寫字畫畫用的宣紙是用楮皮等材料製成,纖維長,韌度高,薄而結實,遇水不易爛,只要裝裱時候處理小心,用熱水除塵,對畫作是不會有傷害的。

當然,使用這種技藝除黴斑汙漬,對紙張有一定要求外,對畫作的墨色,也有很高的要求——水墨畫最好是松煙墨,彩繪最好使用的是泥金、石青或者石綠等礦粉顏料,這些顏料著墨效果更好。

普通色料也不是不行,只是,極有可能出現細微的暈染,畢竟,開水對於化學顏料和膠質顏料,有較強的破壞效果。

一聽盧燦也會“開水淋畫”,杜希德坐不住了,六十多歲的老先生,興奮的如同孩子看見新玩具一樣,起身拉著盧燦就走,“走,去樓上我的實驗室!剛好有一幅畫,你給我演示一遍。”

溫碧璃也沒見過所謂的“開水淋畫”,抓起坤包,好奇地跟在後面上樓。

劍橋大學對知名教授的研究工作,可謂不遺餘力的支援。約瑟研究室是獨棟的三層小樓,杜希德教授的研究室雖然不是獨棟,可佔地面積更大,五層高的研究中心樓的整個右側,全屬於杜希德教授的辦公區。

杜希德教授走在前面,一邊走一邊介紹研究室現有專案,一共有六個漢語言文字及地方俚語研究;漢唐文學研究;先秦考據學研究;先秦哲學研究;宋明清儒學法律史研究;最後一個就是東方藝術品修復與保養。

盧燦看著暗自咋舌,這工作量堪比饒老,“六個專案,都是你一人帶?”

杜希德向後捋捋頭上稀鬆的頭,苦笑搖頭,“暫時是我一人主導,不過,國王學院給我們配備了三名副教授和六名講師,還有幾名讀研的學生。”

東方研究院屬於本科學院,掛靠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古代歷史古典文明學部名下。

順便說一句,徐志摩當年就是國王學院的旁聽生,注意,是旁聽生不是留學生,他在國王學院研究的也不是文學而是政治經濟學!

即便是有三名副教授幫忙,這六個專案的工作量,依舊不小——單單漢語言文字及地方俚語研究,就足夠一位教授研究一輩子,興許還出不了什麼成果。

“教授,其實有些專案,完全可以聯合研究的。譬如……”盧燦指了指先秦考據學研究和先秦哲學研究辦公室,這兩大研究,虎園博物館就有相似的專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