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王室竊案(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第728章 作者:炎宗

真的有現!而且收穫還不錯!

這兩位也不知道走了什麼狗……運,竟然在距離銅胎琺琅大約二十米遠的蘆葦蕩泥漿中,找到一隻破舊的搭扣皮箱。皮箱當然已經腐爛,可裡面的東西散落在周圍,並沒有受太大的損壞。

一對掐絲鑲嵌的銀質天鵝燭臺,其中一隻頸部略有彎曲,但可以矯正,另一隻則較為完好。

一隻銀質貼金片的糖罐,有些癟,不過也能用皮錘復原。

除此之外,破爛皮箱的夾層口袋中,塞著六枚品相不錯的金幣。

盧燦將六枚金幣攤在掌心,有正有反。這些金幣的鑄造年份都是1792年,正面是喬治三世的頭像,背面是英國王室的王冠盾徽標誌。

“這是英國的什麼金幣?”鄭光榮探頭看看,問道。虎園博物館有一座錢幣廳,有大量的歐洲金銀幣,他自然也看過,不過,他依舊不認識盧燦手中的這幾枚。

“這是幾尼金幣。”盧燦將手一抖,幾枚金幣碰撞出清脆的叮咚聲,在他的掌心翻了個跟斗。

“幾尼金幣?”不光鄭光榮沒聽過,其他人也一無所知。

“幾尼金幣,又叫做‘畿尼金幣’,近畿地區的畿。是1663年到1813年之間,英國行的金幣。之所以叫這麼個怪名稱,是因為最早的幾尼金幣是利用西非幾內亞所產的黃金鑄造。因此,也可說,幾尼金幣是英國掠奪非洲的歷史見證。”

看著周圍人懵逼的眼神,盧燦不得不又為大家科普一些英國早期貨幣的小常識。

英國早期的貨幣單位是沒有英鎊的,英鎊的正確翻譯應該是“英磅”,原名pound ster1ing的組合詞,前者為衡量單位磅,後者“史他令”為為九二五白銀的專有名詞,即一千份中九百二十五份白銀、七十五份黃銅。

1694年,英格蘭銀行開始輔助行英鎊,但當時的紙質英鎊並不受歡迎,人們更喜歡傳統的金幣。當時的金幣,就是幾尼金幣,一幾尼金幣約等於四克朗(有細微差價),一克朗價值五先令。

幾尼幣和克朗幣,都屬於高額面值的金幣。

中等面值的貨幣,主要是指大額便士和先令,一先令等於12便士,面值從3便士以上至5先令,使用的是銀幣,一共八種。

小面值有兩種,1便士,以及四分之一便士的法新,都是銅幣。

那麼英鎊又是什麼時間正真取代金幣的呢?

喬治四世182o年執政後,藉助英法戰爭之際,廢除金本位制,實施貨幣改革,硬推英鎊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一英鎊(合2o先令)的硬幣代替幾尼開始大面積流通。

這六枚幾尼金幣,倒是填補了虎博貨幣館的一項空白。至於其它幾件琺琅器……盧燦都打算用來交換大英博物館中的東方藝術品。

阿忠和阿木兩人二度挖寶成功,不僅讓他倆興致高昂,連鄭叔和田嬸,都來了興趣——倒不是為了那點錢,而是尋寶的樂趣。

吃完午餐,連同盧燦和溫碧璃,都沒有午休,一眾人上了小遊艇,拿著金屬探測儀,沿著泰晤士河的兩岸,再度“尋寶”。

事實證明,想多了!破舊腳踏車倒是找到兩輛,賣破爛都沒人收!至於寶物,毛都沒有!

下午茶時分,大家累得跟狗似的,回到別墅。

剛好,從劍橋趕來的杜希德教授到了。

這些用來交換的藝術品,要交給他來保管,另外,就這些物品,盧燦也有些疑惑希望他能解答。於是,中午接到盧燦的電話後,老先生就開車往倫敦趕。

看盧燦幾人身上要麼溼漉漉的,要麼滿身泥的,杜希德教授笑笑,“維文,你們這是釣魚……哦不,捕魚去了?”

“嗐,別提了!”盧燦擺擺手,“上午釣到一條十多公斤的白斑狗魚,味道不錯,還想著下午再來一條……”

泰晤士河挖寶的事,暫時沒說。他又攤攤手,一副一無所獲的表情。

“白斑狗魚最適合炸魚片還有魚肉漢堡。”杜希德教授還真以為他們去撈魚,笑著附和一聲。

不過,他的興趣不在這,馬上又問道,“維文,這麼快就找到合適的交換品?我還沒聯絡大英博物館呢……當然,如果東西不錯,我晚上就可以約羅森出來坐坐。”

“進屋你就知道。”盧燦朝他眨眨眼。

中午清洗出來的天鵝燭臺、銅胎琺琅花瓶、銀質掐絲糖罐,都在客廳茶几上晾風呢,杜希德一進門,就看見這四件藝術品。

至於六枚金幣,被盧燦收起來。

杜希德微微一愣,繼而感慨,還是有錢好啊,這才幾天,就弄出三件套看起來還不錯的藝術品,扭頭朝盧燦笑笑,“這些……都是?”

盧燦聳聳肩,抬手示意對方可以上手檢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