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印加辯論(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第728章 作者:炎宗

貨幣的鑑定很快,已經進入估值階段,虎博那邊的鑑定則要慢很多。

盧燦正準備轉身過去看看王老他們,卻被那位叫做安格魯的大鬍子喊住。他手中捏著一枚扇形的印加帝國金片,舉起來,嘴角帶著毫不掩飾的冷笑,“維文先生,你們香江的博物館,管這個……叫做印加王國的錢幣?”

盧燦扭頭看了看他手中的錢幣,頓時明白對方說的什麼意思。那就是考古界一直在爭論卻從未有定論的難題——印加帝國究竟有沒有貨幣?

印加帝國是十一世紀到十六世紀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其疆域橫跨今天的哥倫比亞、智利、玻利維亞、厄瓜多、阿根廷和秘魯,全盛時期國土總面積過一百二十萬平方公里。這些地區由一個龐大的公路系統連線在一起,其錯綜複雜程度甚至可以和亞歐大6的任何古代公路系統相媲美。印加帝國擁有豐富的食物,大量的紡織品、黃金和可可,並在此基礎上建設了大量功能複雜、宏偉的城市。

讓人非常奇怪的是,如此龐大的國家,卻沒有國家法定貨幣。考古學家甚至沒有在印加帝國現任何一處規模較大的商貿集市。

於是,“印加帝國無貨幣”論,開始盛行。

很顯然,這位大鬍子安格魯,就是這一論調的支持者。盧燦也明白過來,為什麼對方見面時的態度,不陰不陽的,顯然,他是對虎博提出的“印加貨幣”說法,不屑一顧。

盧燦瞅了對方一眼,隨手拿起一枚銀杏葉狀的銀片,在手中轉了一圈,嗤笑一聲,“安格魯先生認為這是什麼?”

“‘蒂’從來不是貨幣,它只是印加王朝富有家族的儲存物而已,就跟家中的存糧和可可一樣。”安格魯攤攤手,臉上的譏誚,更是顯露無疑。

他口中的‘蒂’,是印加原住民中的一支,克丘亞人的語言,意思是“富庶之物”。

後世秘魯的貨幣,就叫做“印蒂”。

盧燦沒有反駁對方的話,更進一步反問道,“那麼,安格魯先生認為,遠古時期的‘貝殼交易’中的貝殼,算不算錢幣?”

當然算!

貝殼,幾乎是遠古交易的通用品,中國如此,歐洲也是如此,都是錢幣的“鼻祖”。

在東歐和南歐所現的眾多尼安德特人、克羅馬農人部落遺址中,考古學家就現,早在八千年前,就有大量的“被修整過、規範的貝殼”。顯然,它不僅僅是裝飾品,而是有意為之的錢幣。

甚至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古雅典時期,貝殼依然充當著貨幣角色,直至“金屬仿製貝殼”——金屬錢幣的出現,它才慢慢地淡出人類的貨幣體系。

“早期貝殼,與印加王朝的蒂,性質並不相同。”安格魯不認同盧燦的對比,聳聳肩,語氣中似乎有些不屑,“早期貝殼交易,那是基於商業體系需要。可是,眾所周知,印加王朝並沒有商業體系。你認為,沒有商業體系的王朝,會出現錢幣嗎?”

他反過來再問盧燦。

傑西卡·羅森感覺氣氛要僵,正要開口勸說一句,在她看來,這些印加王朝的“印蒂”,無論是不是貨幣,都很有收藏、展示價值,既然如此,何必為這件事爭得面紅耳赤?

孰料,她還沒開口,左邊的威爾遜館長,右邊的杜希德教授,幾乎同時伸手碰了碰她的胳膊,阻止她的行動。杜希德教授還偏過腦袋,朝她眨眨眼,這讓羅森明白過來,合著,這兩位都在看熱鬧——歐洲從古雅典、羅馬時期,就非常流行這種“問劼”式思辨。

眼前的兩人,相互反問,可不就是一場有關印加王朝貨幣的“思辨”嗎?

得,羅森也抱起胳膊,看起熱鬧。

只聽盧燦馬上反問,“印加王朝兩千萬人口,一百多萬平方公里面積,請問安格魯先生,你憑什麼認定這個國家就一定沒有商貿體系?僅僅因為沒有現農貿市場的遺址?”

“在沒有現確鑿證據之前,它就是沒有!”安格魯聳聳肩,依舊堅持他的觀點。

“那麼請問安格魯先生,印加王朝兩千萬人口,十五萬富裕階層之間,有沒有貿易往來?”盧燦又追問一句。

這個問題,只要有點頭腦的,就不可能否定——總不能說數量如此眾多的人群,彼此都過著不相往來的生活吧。

但安格魯不想輕易鬆口,挑了挑眉,“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在印加王朝很盛行。”

承認有交易,但不承認有成體系的商貿系統,也是為了給“印加貨幣”不存在,設立壁壘。

“以物易物?很好!”盧燦一笑,再度舉起手中的銀杏葉狀的印蒂,“我記得剛才安格魯先生說過,印蒂,就是印加王朝富裕家庭和統治階層所擁有的的儲存物,它也應該屬於交易物的範疇吧?再問安格魯先生,如果這枚印蒂參與交易,那麼,它算不算貨幣?”

印加王朝盛產金銀銅,而這些金屬品,都屬於財富的象徵,正如盧燦所言,幾乎可以肯定,這些金屬製品,一定會參與交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