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開枝散葉(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第728章 作者:炎宗

劍橋大學萊恩圖書館一樓的彌爾納講堂。

二十多天前,盧燦曾經在這裡做過一次《中國簡史人物故事集》的講座。

今天,站在講臺上的是他爺爺,盧嘉錫。

盧燦長這麼大,聽爺爺講授過人生經驗,聽他講解過古董文物鑑定,聽他講述過家族歷史,唯獨沒聽過爺爺講課。

看著臺上比劃著手勢,語氣平緩,口齒清晰、一口流利英語的爺爺,他忽然明白,奶奶為什麼當初會喜歡上爺爺。雖然從未表達也從未表現,可他心底其實一直覺得爺爺盧嘉錫性格有點“蔫”,也就是不夠“man”不夠爽利。今天一見,自己對爺爺瞭解還是太淺——舉手投足中很有大師風範,身形言語中也依稀能看到年輕時的才氣縱橫。

一口流利的英語,儒雅的氣質,神秘的東方哲學……

奶奶有什麼理由拒絕這份吸引力?

爺爺今天的公開課,主題是《東方哲學神韻之中庸之道》,是他最擅長,也是他在港中大教授的科目——中國哲學。

“……一般矛盾在對立雙方中一方為‘是’,一方為‘非’,如善惡、真偽、美醜,等等。但是,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先賢孔子,他的中庸之道認為,矛盾中對立的雙方,均為‘非’,如‘過’與‘不及’,‘狂’與‘狷’,以及最常見的‘極左’和‘極右’等等。”

“中庸不是對錯搞折衷,而是兩非取一是。”

“中庸要解決的是極端問題,它解決的不是一般矛盾,而是特殊矛盾。”

“無獨有偶。比孔子晚一個多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倫理學》中,也提出了與中庸類同的概念,希臘文是mesotes,指不偏不頗,處於兩個極端的中間。”

“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的一切道德行為都可分為過度、不及和適中三種狀態,有人稱為‘三分法’。例如‘勇敢’的過度是‘血氣之勇’,不足是‘怯懦’;‘慷慨的過度是‘奢侈’,不足是‘吝嗇’;‘誠信’的過度是‘浮誇’,不足是‘虛偽’;‘友愛’的過度是‘怠慢’,不足是‘阿諛’等等。”

“亞里士多德與孔子都認為,過度和不足是惡行的特徵,只有適中才是美德——中庸之德……”

講真,爺爺的課題偏深奧——有關中庸的正確解讀,一直是東方哲學中的難點,即便是放在港大和港中大文學系中,也未必有幾個學生真正理解。

爺爺的講述也很平實,甚至都沒有那天自己講故事方式生動。

不過,老爺子很有授課技巧。

他拿來亞里士多德的三分法理論,與孔子提到的中庸之道進行類比,在東西方哲學中架起一道橋樑,從而讓歐美人也能很容易瞭解,什麼是東方哲學的中庸。

臺下的聽眾,一部分是學生,一部分是觀摩的漢學研究學者,還有一部分是來參加觀禮的香江教育體系朋友。沒有自己那天講課時臺下時而鬨堂大笑的氣氛,也沒有掌聲,但是,也沒有交頭接耳的小聲議論,所有聽課者,表情都很肅穆,認真地在聽,在思考。

爺爺的授課,平實而易於理解。

這才是真正的授課方法,自己那種講故事的方式,更接近投機取巧。

盧嘉錫的講課時長為一百二十分鐘,中間無停歇,無人退場。

中間,盧燦上臺給他添了兩次水,讓老爺子借喝水機會歇歇。

進入二十分鐘現場問答時間,講堂內的氣氛再度活躍起來,不少學生和聽課的講師,都在舉手。坐在盧燦身邊的威爾瑪教授,單手撐在下巴上,腦袋向盧燦這邊側側,輕聲笑道,“維文,有關東方古哲學,一直是東方研究院所欠缺的,你爺爺……有沒有可能接受我們的聘請。你知道的,我說的不是榮譽教授,而是授課講師。”

“可能性不大。”盧燦看看他,笑著搖搖頭。

這個結果能想到,威爾瑪院長也只是隨口一問,不過,還是可惜的搖搖頭。

“勳爵,你想要重振東方研究院……為什麼不走一趟香江?也許,港中大和港大,很願意與你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教學與交流合作。”

威爾瑪院長挑了挑眉,手掌攤了攤,表情似乎有些無奈。

雖然沒有說話,可盧燦讀懂了他的表情——沒錢。

這次來英倫,與劍橋大學打的交道很多,盧燦漸漸摸清楚劍橋的窘境。劍橋大學並不缺捐獻者,但是各家學院之間並不相同,像國王學院、三一學院這類知名的院系,很少為款項愁,可是,沒什麼影響力甚至日趨衰落的東方研究院,想要拿到捐贈,那就真的很困難!

要不是東方研究院的經費著實緊張,他怎麼能從李約瑟教授那拿到《象雄大藏經》?又怎麼能讓杜希德教授“為三鬥米而折腰”?

想到這,盧燦微微一笑,“勳爵,你可以試著擬定一個合作專案,去香江走一趟看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