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隨手偶得(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第728章 作者:炎宗

東漢熹平石經,訂誤正偽,平息紛爭,為讀書人提供儒家經典教材的範本,因而名留千史。

其實,在熹平石經雕刻完成七十年後,還有一處石經,也非常有名,那就是三國時期魏國君主魏齊王曹芳,下令雕刻在魏都洛陽南郊太學講堂的石經。

熹平石經是議郎蔡邕所書模範,採用標準的隸書一體寫成,字型方平正直、中規入矩,故而也有“一字石經”的稱號;而魏國正始石經,因用小篆、古文、隸書三種字型書寫,因此也叫“魏三體石經”。

這裡的“古文”並非文體,而是字型。

因其許多筆畫頭粗尾細,並且呈彎曲狀,有蝌蚪之形,也有人稱之為“蝌蚪文”。

但這一說法,並不被學術界正式接受。部分研究者認為,古文和蝌蚪文差別挺大,蝌蚪文更適合描述“東巴文字”“巴蜀符號”“紅崖天書”“夜郎天書”等文體,而不適合描述三體石經上的“古文”體,字型結構和風格上,古文更接近於篆書和隸書。

好吧,扯遠了,回到眼前這本豐仿贗品古籍。

盧燦指了指古籍的墨色、邊欄,簡單說了說一豐二仿的鑑定特點。

都是行內人,一聽就明白。大家神色各異——剛才笑得多歡暢,現在的臉就得有多臊!

還是駱兆平的反應快,搓搓手,尬笑一聲,“啊哈,盧先生的說法,我還是第一次聽說,真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師。幸虧我收的價格不高,邱所長,35塊錢收的,沒虧吧!”

一聽這價格,盧燦就明白了,這位駱兆平也有些眼力勁——他是按照明版的價格收的,說明他也看出這冊古籍,並非宋版。

這冊《大學》,雖然是贗品,可畢竟是名家制贗,更出自名篇,其價值還是很高的。35塊,怎麼會虧?駱兆平這麼問,也只是想要化解尷尬而已。

盧燦很想問一聲這本書能不能轉讓,可一琢磨,人家天一閣文保所,幹得就是古籍保護,又怎會出手?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有些興致索然,將手中的古本,放回書匣,扭頭對邱嗣斌笑笑,“邱所長,嚐嚐你的明前好茶?”

邱嗣斌笑著抬手,做了個邀請的手勢。

鄔向東自動跟了上來,駱兆平眼珠子轉了轉,自語道,“所長的新茶?那我也得跟著蹭一杯。”

他也屁顛屁顛的跟在後面,根本不看自家所長的臉色。

邱嗣斌的辦公室很簡陋,兩隻書櫃中擺滿了各種文件書籍,靠窗的位置,是邱嗣斌的辦公區域,上方吊著一隻帶燈罩的白熾燈。進門口處,兩張帶抽屜的辦公桌,拼成的茶桌,四周放著幾張木椅。

雖然撿漏,不過,他的辦公室內,還是有幾樣“寶貝”,讓盧燦有些眼紅。他的手指在會客區的幾張官帽椅上摸了摸,笑道,“邱所,您這幾張椅子,搭配這兩張辦公桌,不搭呀。”

田樂群也伸手摸了摸面前的楠木官帽椅,典型的蘇派雕工,看起來很古樸,抬頭問盧燦,“這是……清代官帽椅?東陽作?”

盧燦微笑點頭,幫她和溫碧璃拉開座椅。田樂群最早是源森居傢俱的銷售,對木器傢俱還是很有研究的。她所說的東陽作,就是江浙東陽木雕。

她這一句話,倒讓邱嗣斌幾人略顯詫異,這盧家人都這麼牛?

邱嗣斌一邊彎腰從書櫃中掏茶葉罐,一邊笑著答道,“盧夫人巾幗不讓鬚眉,一眼真呀!沒錯,這是東陽木雕工藝,乾隆年間的老貨,以前擱在庫房中,被我扒拉出來撐門面。”

田樂群撩了撩劉海,欠身坐在盧燦身邊,又見丈夫拿起辦公桌上的古舊陶壺。

這件陶壺要比一般的紫砂壺更大,樹癭狀,胎土紅褐,包漿厚重。

對紫砂壺的研究不多,她自然認不出來,低聲問了一句,“這壺……也有講究?”

盧燦點點頭後,揚聲問道,“邱所,家中老爺子素來喜歡紫砂……您這把‘玉麐供春’出不出手?”

玉麐供春,也算是行業切口,說的是黃玉麟所製作的供春壺。

黃玉麟,原名玉林,清末邵大亨以後最重要的紫砂名家。十三歲時隨邵湘甫學藝,二十歲之後,玉林改名玉麐(音林),並開始使用“玉麐”印章。

供春壺和魚化龍壺,是黃玉麟的拿手好戲,盧燦手中的這把紫砂壺,就是黃玉麟的供春紅紫。

兩對四隻東陽官帽椅確實很好,不過,盧燦猜測這幾把椅子,應該屬於範氏故居的物件,邱嗣斌應該不敢出售。至於手中這把玉麐供春,很可能是邱嗣斌個人物品,相較官帽椅,盧燦更喜歡這把壺……所以,他才這麼恬不知恥的直接開口求買,不惜將老爺子的人情都給用上。

“這……”邱嗣斌拿著茶葉罐,走過來,哈哈一笑,“我現在很後悔,請你來喝茶!茶還沒喝,我的壺,不見了!”

言下之意,就是答應了。

龍井適合泡杯,一杯一小撮,看劍起劍落,也是一種享受。另外,吃明前龍井,有個講究,那就是“檀郎弄舌尖,幾回深卷幾回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