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世紀迷案(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第728章 作者:炎宗

第616章 世紀迷案

博物館所收藏品沒有入庫存檔,往往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藏品的歷史有嚴重糾葛,備檔困難;另一個原因則是藏品的真偽存疑,不能備檔入庫。

賈梅士博物館之所以沒有將眼前這些青銅器備檔入庫,盧燦猜測,極有可能與後一條原因有關。也就是,他們此次收來的展品中,有相當大的爭議。

做出這種猜測的理由,就是因為他們“秘密”邀請虎博來幫忙鑑定。

引入外力來幫忙鑑定真偽,對於一家博物館而言,肯定不是光榮的事情。賈梅士博物館偏偏這麼做了,只能說明這批貨的爭議不小,只是看偽的一方,並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貨品有問題,而看真的一方,基於很多因素如學術上的堅持、利益糾葛等等,始終堅持己見……

這種情況在虎博也經常生。

虎博有一個終審五人組,合併科技鑑定和傳統鑑定,為爭議藏品提供最終鑑定結果。

賈梅士博物館顯然沒有這種實力,他們只能外請諸如虎博之類的同行,來幫忙確定。

當然,也有前提,那就是這件或者這批貨,花費不菲,想來賈梅士博物館,為了購買眼前這批貨,沒少花錢。

也因此,盧燦主觀上已經斷定這批貨,應該有問題。

這種主觀想法,在鑑定上是不對的,可是,人又不是機器,沒那麼客觀理智。

盧燦環抱著手臂,四處看看,扭頭對葛元生笑笑,“葛主任,原本不該問的,可又涉及到鑑定結果,所以還得問一句,這批貨到底來自哪裡?”

葛元生看了眼拉福德館長,有點為難——這批貨來源不正,要說也輪不到他來說。

拉福德攤攤手,表情有些無奈,“中間商說是來自偃師,但他們的話不可信,我們有些懷疑來自齊魯,因為銘文寫的是‘滕’地。我們正在追索正確答案,可中原那麼大……”

聽到這話,盧燦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手指劃拉一圈,“這些……都是?”

拉福德聳聳肩。

八十年代初,國內五大青銅器出土地,推陝渭,其次中原,再次晉西,四為楚故地,五為齊魯。三十年後,會加上川渝,變成六大出土地。

“滕地”就是現在齊魯滕縣所在地,商周時期,這裡是滕國範圍。

西周初年,周文王之子叔繡,授封於滕,立滕國,姬姓,傳三十一世,為戰國時期宋國所滅,存世七百多年。因為存世時間很長,有關滕國的青銅器,時有出土。

滕縣古墓被盜情況,非常嚴重,這批貨如果真是騰地出土的青銅器……那剛才自己的判斷就有問題,這批貨應該是真品。

既然是真品,讓自己來鑑定個什麼勁?

“有確切銘文,是騰地出土青銅器?拉福德館長……那我能幫什麼忙?”盧燦笑著攤攤手回道,又看了眼葛元生。拉福德的鑑定水平,比較綜合,相對而言,盧燦更信任葛元生。

葛元生笑道,“有兩個問題我們內部存在爭議,稍後你看看也就能現。”

“其一,我現這些銅器表面,有二次掩埋入土的痕跡,你清楚這代表什麼。”

“另一個則是……”說到這,他看了眼拉福德館長,“有部分貨品,我們內部存在爭議,不好確定,還得盧先生你幫我們分析。”

得到想要的答案之後,盧燦對葛元生點點頭,“葛主任,那我……上手了?”

葛元生笑著往後撤了一步,讓開鑑定臺。

盧燦隨手拿過一副白手套,拆開後往左手上套一隻,戴手套的同時,他的目光將這套編鐘掃過一遍。

提到編鐘,就不得不提及1978年隨縣出土的曾侯乙編鐘。

它似乎固化了人們對編鐘的認知——大大小小的甬鍾、鎛鍾、鈕鍾等多層次構成。

事實上,編鐘並不僅僅是鍾式結構,正如眼前這架編鐘,上半部分為銅磬,下半部分為甬鍾。

磬是一種比銅鐘歷史更悠久的敲擊樂器,傳說黃帝使“伶倫造磬”,取片狀石材,製成曲尺形,上鑽磨一孔,懸掛敲擊,此為“磬”。

其造型又酷似古人在宗廟、宗族大典時虔誠的鞠躬之禮,故有“磬折”之說。

磬聲清脆悠揚,屬高音階,甬鍾低沉渾厚,負責中低音。

這種結構的編鐘,為青銅磬編鐘,在商周時期也很常見。

眼前這尊編鐘,就屬於銅磬編鐘。

桌子上擺放著一隻巨大的沙盤,鋪著一層細細的黃沙,這是博物館拼裝多結構古董古玩時,最常用的“沙盤法”。

編鐘這類多構件的古董文物出土,因為木質橫樑的損毀,往往都是零散狀態,想要將其修復,就必須要簡單的拼裝,以檢視哪些部件損毀嚴重,哪些部件缺失,同時對各部件進行編號,可是,又不能直接懸掛,只好放在沙盤中平置模擬拼裝,這就是“沙盤拼裝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