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猶豫不定(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第728章 作者:炎宗

第691章 猶豫不定

三月十五日,週五,天藍風清。

藍灣的海面波瀾不驚,如同覆蓋一片藍色薄膜,被遠洋號遊艇如同一把鋒利的金剛石刀輕鬆劃開。

盧燦躺在白色帆布沙灘椅上,雙腿交疊,雙腳架在船舷的圍杆,顫悠悠地抖動著。

他的右手邊,是最新一期的《東南亞經濟之聲》雜誌。封面上加大加粗字型寫著本期雜誌討論的專題——“我們為什麼要進軍半導體”。

組織這次專題的人,名叫高錕,華裔英籍科學家,現任港中大電子學系主任兼席教授,此人在後世有著“光纖之父”的美譽。

受邀參與這次專題論證的,還有一位知名華裔美籍科學家黃煦濤,貝克曼前瞻科技研究院主席,伊利諾伊大學客座教授,現任港大光學工程系客座教授。

另外還有兩名光導相關專業教授,以及四位頗有名氣的經濟學家,共同參與這次專題討論。

引這次討論的大背景是亞洲光導產業投資潮的興起!

亞洲光導產業,推東洋。

早在六十年代,東洋半導體產業承接北美訂單開始興盛。此後的十年展,東洋半導體產業不僅技術水平追上北美,進入八十年代,已經呈現出碾壓之勢,佔據全球出貨量5o%。

可謂領袖群倫,倒逼北美。

不過,東洋半導體產業也因為成本優勢不再,開始顯現出疲態。東洋眾多半導體企業譬如東芝,紛紛出海,或選擇建立海外工廠,或選擇將低技術加工外包給海外企業。

就在這一趨勢中,韓國和臺北以及新加坡,紛紛加大對半導體行業的投入。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韓國三星主導的半導體工業園、臺北的新竹科技園,以及新加坡正在籌備建設中的電子產業園。

香江該怎麼應對?

如果依照原本的歷史演進,香江最終無視了這次半導體投資浪潮,高錕等人的呼籲如落葉飄零隨流水,從而徹底與半導體產業,擦身而過。

多年以後,高錕在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面對媒體採訪時,依舊唏噓感慨,他認為,香江曾經與正當紅的半導體產業,觸手可及!

之所以這麼感慨,是有其原因的。

此時的全球半導體領頭羊企業為東洋東芝,東芝受困於產品成本,正在積極考慮是海外建立分廠還是將訂單外包。歷史上也就是今年,東芝半導體事業部部長西川剛,先後走訪韓國三星半導體工廠、新竹科技園的臺積電,香江荃灣工業園等地。

最終,西川剛選擇了將訂單外包給三星和臺積電,並提供相當力度的技術扶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東芝的昏頭行為,成功培育出兩大東芝半導體掘墓者!

西川剛走訪香江荃灣工業園時,陪同者正是高錕高教授!

對於西川剛做出的選擇,高錕教授既感到可惜,又表示理解——實在是荃灣工業園上不了檯面!

雖然在七十年代,荃灣工業園號稱香江最大的電子產業園,可實際上就兩棟工業樓,樓內全是那種小型作坊,專門生產電子錶、收音機、電視機、微型電機等相關配件。

這些作坊的老闆,對於所謂的“科研”,根本沒有興趣,也沒有那個能力與資本進行科研工作。

與之相應的是港府,港府一直秉持著“小政府大市場”的思想,對於所謂的“半導體產業”,有些興趣,但不願意花政府的錢進行扶持!

所以,在高錕看來,香江半導體產業的徹底滑坡,與這件事有著密切關係。

但此時的香江,又與原本歷史有著極大的差別,讓高錕等人看到希望!

因為盧燦!

早在四年之前,盧燦先後投資六千萬美元,在香江屯門工業園區成立和訊電子,購買摩托羅拉的手機專利,生產新型行動式手機。同時成立屯門科技園,專門用於研電子資訊相關技術,其中就含有晶片等半導體產業技術。

去年上半年,盧燦又提議並摻股新加坡電子產業園;去年下半年,他再度投資入股香江愛卡電子,從東洋進口兩條微電路整裝加工生產線,在深城皇崗工業區生產各種電子整合線路。

這些投資無不顯示,盧燦對電子產業的看重。

既有錢,又重視,所以,高錕等希望香江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的群體們,很自然的將希望,放在盧燦身上。

高錕利用其港中大教授的身份,不止一次的向盧燦及德銀投資提議,組建專門的半導體研究所。

但讓人費解的是,盧燦似乎對於在香江建設一家專業的半導體產業園,沒什麼興趣。

這些建議或申請,無一例外全部如石沉大海。

於是便有了本期專題!

呃,也就是說,《東南亞經濟之聲》的這次專題,其實是給盧燦的“諫書”!

盧燦能不知道半導體產業的價值嗎?

不可能!如果說香江僅有一個人能認識到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那一定是盧燦。

之所以猶豫,是因為盧燦一直不確定一件事,那就是香江究竟是否合適展半導體產業!

沒錯,他不確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