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九龍城砦(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第728章 作者:炎宗

第693章 九龍城砦

三月份生的大事不多,劃掉那些平頭百姓不關心的政經大事後,只有兩件引眾議。

其一是盧家添了一位千金小姐。

據說,盧家那位老太爺在孩子滿月時,又給香江各個道場和禪院派香火錢,還給東華三院慈善會和童軍慈善機構,各捐贈千萬港紙。

其二是港府放出訊息探風,想要與北邊協商,擇機遷拆九龍城砦。

這條訊息比第一條更震撼,討論的人更多。

究其原因,是九龍城砦在香江人心目中,另有情結。

香江的展史上,素來有“先有九龍,後有港島”之說。

早在宋朝時期,政府已經在這一帶設立鹽場,派遣鹽官管理,並駐軍保護,史稱“官富寨”,也就是九龍城砦的前身。只不過,彼時的城寨還只是政府的一個辦公場所,而港島,則是一個很小的漁村。

到了明清兩代,官富寨已經拓展成一座有高大城牆護衛的“炮臺”要塞,周圍則是以鹽丁和兵丁家屬為主的城區,二者統合,稱之為“九龍城砦”。

光緒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英國簽訂的是《展拓香江界址專條》,條約規定將整個九龍半島,深河以南的地區都租給英國……同時,李鴻章又留了一點小心機,他要求九龍寨城仍然歸滿清管轄,城寨作為清朝官員辦公署地,地位約等於現代的領事館,並保留附近碼頭以便往來。

因此,九龍城砦成了“界中之界”,香江著名的“三不管”地帶。

很多人提及“九龍城砦”,就想當然的認為這是一座“罪惡之城”。

事實上,它還是無數新移民來到香江後的落腳第一站。城寨不僅收容了他們,養活了他們,而且成了他們的家。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即使城寨不見天日,但讓生活在底層的人們能看見生活的希望。也有無數人,又從這裡分散到香江各地,開枝散葉。所以,很多底層香江市民,對於這座城寨,是有情結的。

也正是因為這種情結,讓港府的人在做出“遷拆”決定之前,必須要“探探風”!

當然,港府“探風”還有一層用意,那就是試試北邊的態度。

要知道,早在1963年,港英當局曾經想要強制拆遷九龍城砦,結果因為“管轄權”和“安置條件不妥當”等原因,遭到強烈反對。

盧燦手中也有一份有關於港府遷拆九龍城砦的資料,要比市面上流傳的訊息,更全面。

提供者是太古股份的董事、德銀投資風投事業部總監博斯特。

盧燦翻看完手中的資料,又想了幾秒鐘,笑道,“師兄……你是希望太古地產,介入這次九龍城砦的遷拆工作?”

博斯特是嘉裡教授的女婿,因此,盧燦叫他師兄。

他笑著聳聳肩,“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龐貝找我聊過,我也這麼認為。”

九龍城砦中,各類居民將近四萬人,港府想要遷拆九龍城砦,就必須安置這些人,包括住房、置業等等。單是建造容納四萬人的屋村,就要過十個八個,這可是一筆極其龐大的利益!

更別說遷拆後九龍城砦的地皮,也是一筆令人眼紅的資產,旁邊還有一座規模不小的老式港口,商業價值可不低。

這是一塊肥美的蛋糕,難怪連太古地產都想要插一腳!

“既然你們拿定主意……師兄,你今天來找我……有什麼我能幫忙的嗎?”盧燦揉了揉眉心。

講真,他不太想摻和這筆生意——涉及到遷拆工作,無論做得有多好,總歸會有各種不可預料的事情生,總會有物議產生。不過,太古洋行的事情,基於三年前與龐貝·施懷雅達成的口頭協定,他基本上不過問,因此,這算是太古地產的內部事務。

“太古從港府內部得到的訊息是……他們這次確實有遷拆九龍城砦的意願,不過,還得要聽聽北邊的意思,還有住戶的意願。”博斯特笑著舉起兩根手指晃了晃,“你還真能幫上忙。”

“龐貝的意思是……您在北邊人脈關係網不錯,能不能先探探他們的口風?另外,你舅舅那邊……在九龍城砦有產業,也幫忙打聽一下,街坊福利會和底層工會的意思。拿到這兩方面的情況之後,太古地產才能做出更有針對性的預案。”

盧燦撐著鼻翼,低頭琢磨起來。

歷史上,九龍城砦確實遷拆了,好像是八幾年做出的決定,九十年代初完成全部遷拆工作,只是,原地址改成“九龍城砦公園”,並沒有如同龐貝和博斯特所預計的那樣開成商業區。

有了這個結果,再逆推回來……基本上就能捋清楚事情展脈絡。

去年,兩國簽訂《中英聯合宣告》,就香江問題達成一致。遂後,雙方成立聯絡小組,開始逐步協調解決一些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

譬如港府打算提出的九龍城砦遷拆!

無論九龍城砦有著怎樣的歷史,都掩蓋不了這座城砦所滋生的嚴峻的犯罪、社會、環境等問題,這是不容爭辯的事實。想來,北邊也不願意將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留存到迴歸之後解決。

因此,九龍城砦的遷拆,幾乎勢在必行。

盧燦記不住的是做出遷拆決定的具體時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