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初睹扶乩(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第728章 作者:炎宗

第954章 初睹扶乩

扶乩儀式,原本不對外開放。

普通香客初一十五這兩天來道堂敬香禮神所求乩示,都是道童從乩室視窗遞出來一張律詩紙條以做回覆。但今天是“大乩”,問的是國泰民安、香江未來,所以,元清閣特意邀請康文署官員以及一眾觀禮嘉賓,現場觀摩扶乩儀式。

正是因為扶乩的神秘,康文署的安培樂親自過來,盧燦也來了,港島大豪胡應湘老爺子也來了。

重量級觀禮嘉賓中,還有海運業務後起之秀曹家曹文錦,永新集團所在曹家家主曹光彪,香江運通集團丁家家主丁坤澤等人。

盧燦牽著小石頭,與這幾位熟識者,一一打招呼。

曹文錦與盧家合作頗多,他家的船務公司就開設在盧家掌控的青衣島碼頭,熟人。

曹光彪與霍家關係良好,幾家合夥投資的港龍航空,今年一月份有了第二架客機。盧燦與曹光彪在霍家城堡見過好幾次,也算熟人。

至於運通集團丁家……港島機場巴士和港島巴士,就是他們家在管理。

與九嶺巴士有一定的競爭關係,但香江的巴士公司都是以線路和區域劃分,間隔分明,偶有重疊,彼此競爭也不算激烈。故而丁坤澤也很客氣地朝盧燦拱拱手,還特意低頭與盧嶽打了個招呼,“小靚仔,今天也跟你爹地來觀禮?今天怎麼想起帶小公子出門?”

後一句是對盧燦說的。

“今天週末,帶他出來見見世面。”盧燦朝丁坤澤笑笑,等盧嶽和尾行久子行禮之後,他又指指安培樂等人方向,“我先過去,等乩示後,找時間再聊。”

乩室雖然沒有正殿寬敞,但也不小,被分成三部分。

觀禮區位於室內後半部,兩排蒲團,還有兩排座椅,盧燦帶著兩個孩子,坐在靠近乩臺的蒲團上。

中部是乩臺區。

四角方桌的桌臺上,放置一張兩尺寬一米長的沙盤,盤內鋪著一層皙白的細沙。沙盤上方,懸著一隻長約一尺五的狼毫符筆,符筆的尾部配有青玉,倒掛在一張黑色的鐵圈圓心處。至於鐵圈,又被絲綢四等分,倒系在一個木架搭建的移動軌道上。軌道兩側則有風箱式把手。

扶乩時,兩位乩仙握著把手,來回拉動,就會帶動鐵圈左右滑動,從而帶動符筆在細沙上留下各種不規則痕跡。這些痕跡又會有專人解讀,形成乩示之語。

盧燦還是第一次親眼見證扶乩場景,不過,有關扶乩的文牘,他可沒少讀。

中國歷史上,對於扶乩一事的評價,充滿矛盾,有人相信並十分熱衷,有人斥之為騙子。

《子不語》卷二十一記載兩則扶乩舊事,頗為有趣。

“康熙戊辰會試,舉子求乩仙示題。乩仙書‘不知’二字。舉子再拜,求曰‘豈有神仙而不知之理?’乩仙乃大書曰‘不知不知又不知。’眾人大笑,以仙為無知也。孰料,是科題乃‘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三節。

這就是民間諺語“一問三不知”的來歷——你以為“不知”,卻不知“不知已是答案”!

又有甲午試前,秀才求乩仙示題,仙書‘不可語’三字。

眾秀才若求不已,乃書曰‘正在不可語上。’眾愈不解,再求仙明示之,仙書一‘署’字,再叩之,則不應矣。當年試題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章。”

“不知”為“不知命”,“不可語”為“不如好之”,“署”是四個“者”。

這些都與考題應驗……

但也有乩示內容荒腔走板,譬如清後期廣東巡撫葉名琛。

第一次英法聯軍,時任巡撫葉名琛,親自扶乩,得呂洞賓語“十五日後便無事”的乩示,因故,他既不與聯軍交涉,也不防守,打算拖過十五日……

最後戰敗被俘,客死印度加爾各答,時人譏之“六不總督”。

葉名琛也算清代中後期的名臣之一,為廣東的社會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最終卻會在不靠譜的乩示之下。

乩臺的另一側,則設定八個紅色蒲團,是供扶乩時道士唱經所用。

九點二十分,吉日良辰,元清閣扶乩正式開始。

國章道長一身紅黃道袍,懷抱佛塵,儀態威嚴,身後跟著一隊或著紅袍或著青袍的道士。

八個蒲團上,坐著八位道士,以國章道長為,頌念《上清經》。

二十分鐘後,又有兩位紅袍道士,來到乩架兩側,手搭“風箱扶手”上,準備開始扶乩。這兩位道士是這次扶乩的正鸞和副鸞,也就是乩仙與乩童。

又有兩位青袍道士,手捧經章。此二人是唱生,也就是將乩示“翻譯”出文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