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伐楚之議(一)(1 / 2)

小說:大秦專屬歌曲 作者:望望雪炳

後世有張騫通西域,以後的史書上,會不會留下甘羅通西域這樣濃墨重彩的一筆?

拿著甘羅寫作完成的《西域遊記》,蒙恬一邊讀,一邊不無惡意的想著。

嗨,書名其實可以叫做西遊記的。

張騫通西域,只是開拓了帝國上層的視野,沒有留下足夠傳承後世的文字記錄。正是意識到這一點,蒙恬才特地敦促甘羅留下一部遊記。

或許意識到這部《西域遊記》足可流傳後世,甘羅寫作的時候,花費了不少心思。

“匈奴人的父親去世後,除了生母,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妻妾,匈奴人不以為有失廉恥。”

“匈奴西邊的月氏國,草場肥美,常年有月氏商人,透過這一地帶,將中原的絲綢、陶器運往西方,但不知道最終去往哪裡。”

“我往月氏的西面而去,沿著崑崙山的邊緣向北而去,先是到了烏孫國。烏孫國內有一奇怪的藤蔓,上面結出深紫色如珠玉般的果子,味甜而甘美。”

“烏孫的西面,大漠的邊緣,有一鬱鬱蔥蔥的綠洲,名曰樓蘭國。樓蘭人採集一種帶白色果子的草,用作禦寒。”

······

甘羅的腦海裡,沒有對於這個世界整體的認知,他所看到的,深以為奇,字裡行間,帶有不少疑惑。

月氏人運送中原的絲綢,經過中亞的草原,去往小亞細亞的帕提亞、以色列,再透過地中海進入羅馬,成為比黃金還要貴重的貨物。

蒙恬讀過講述古羅馬的歷史,知道古羅馬的貴婦人,尤其喜愛東方來的這種輕柔光滑的絲織物。

古羅馬人一度以為,遙遠的東方,有一種奇特的樹木,它的果子就是名貴的絲綢。

藤蔓結出的紫色果子,想來就是後世的葡萄。中原人要想吃上葡萄,還得等到漢武帝時期,引進西域的葡萄品種。

白色的果子用作禦寒,蒙恬的腦海裡,想到了後世的棉花。這可是有利民生的優良作物,是每個穿越者都苦心積慮想要得到的東西。

可惜,這個時候秦國還沒有統一天下,尚沒有開拓西域的能力。

儘管如此,蒙恬也不想埋沒甘羅的一番努力。現在或許用不著,但此書流傳開去,拓展華夏民族的視野,或許對後人有幫助。

古代的中國人,天生不缺乏開拓的精神。茫茫中原大地,曾經戎人、夷人、狄人遍佈,但到了戰國時代,中原大地上,哪裡還有異族人的影子。

中原雖大,但也是一步一個腳印開拓出來的。

“著人謄抄這部《西域遊記》,抄寫完畢後,分別送往咸陽宮、丞相府和御史府。”

蒙恬吩咐蒙府的管家安排謄抄事宜,他可沒有保守這份秘密的心思。

甘羅英雄的探索行為,好不容易得到的結果,如果不能形成知識,廣泛傳播,沒準兒就會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知識總是要傳播得越廣泛,才越有長久流傳的可能。

“記得給咸陽的學室,也送去一份。”

學室的弟子,現在名聲不顯,但那可是秦國的國家行政學院,專門負責培養國家公務員的地方。秦國奉行以吏為師,他們的視野開拓了,自然能影響到各地的黔。

“送去咸陽宮的這一份,得再加一點料才行。”

蒙恬想到甘羅畫的那副地圖,跟後世的中國地圖相比,只能算是小學生的水平。甘羅沒有見過歐亞大6的全貌,畫不出一副合格的地圖。但蒙恬腦海裡的地圖,想忘到忘不了。

雖說不能畫出精準的西域地圖,但大略的地形地貌,蒙恬卻是記得非常清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