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信使

小說:大秦將魂系統 作者:望望雪炳

宜陽軍營,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將軍,正端坐在中軍大帳裡,只見他身材挺拔,古銅色的面板上刻著風霜的印記,目光沉穩,如靜湖,沒有一絲波瀾。熟悉他的人,知道這古井無波的外表下,藏著深沉的軍略。他就是此次平叛的主將王翦,征戰多年,獲得了右庶長的爵位。

王翦本是頻陽老秦人,家道沒落,家裡沒有什麼深厚背景。秦國有名頭的將軍王陵、王齕,其實跟王翦沒有多少親戚關係,只不過大家都姓王而已。年輕的時候,王翦跟大多數年輕的秦人一樣,參軍入伍,作戰勇敢,勤奮好學,很快得到了白起的賞識。

從軍多年,王翦早已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職業軍人。在頻陽老家的時候,王翦識字讀書不多,參軍後,在軍隊這個熔爐裡,文化水平才迅的提高。說來奇怪,古代識字率普遍不高,軍中卻是平均文化水平最高的。秦國軍功爵制度,對領兵的將官要求極高,沒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連主帥布的命令都看不懂,還怎麼率領手下計程車兵打仗立功!能夠得到大夫的爵位,退役的時候,憑在軍中鍛煉出的能力,轉任地方官,基本都能夠勝任。陳涉造反的時候,司馬欣、董翳等人,不過是縣吏,卻打得農民軍丟盔棄甲,只因為這些地方官,很大一部分是從軍隊中轉業而來。

白起曾說過,我死後,以後率領秦軍打天下的,應該就是王翦了。結果,因他這句話,昭襄王愣是冷落了王翦多年,而是提拔了將軍樛,後來又開始重用蒙驁。王翦這人,性格小心謹慎,以不變應萬變,不管上面待我如何,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終於等到了秦王的召喚。

“王將軍,大王現在都還沒有旨意傳來,我等要不要上書向大王陳情?”楊端和坐在王翦的右,他比王翦小了三五歲,早在白起統兵時期,他就是王翦的副將。楊端和得到訊息,秦王打算處斬所有參加叛亂的軍吏,士卒皆流放臨洮。王翦所思慮的也正是這個訊息,他派楊端和前去說降的時候,開出了較為寬厚的條件,現在秦王不許,他們卻是失了信用。

“現下唯有一個辦法?”王翦暗中搖了搖頭,經歷了白起一事,王翦看得明白,軍中將領,還是要服從命令,不要與秦王對著幹。

“什麼辦法?”楊端和眼睛一亮,還以為王翦有了什麼好辦法。

“等。”

“······”

王翦打定主意,等候秦王旨意,在秦王命令的基礎上,將影響降低到最小。從這裡,也能看出王翦的非同一般,他服從命令,卻在服從命令的基礎上,最大限的爭取最大程度的利益。他的行事風格,有些像美國曆史上的阿諾德將軍。

空軍的軍事地位,最早由米切爾大力爭取,只不過受到保守主義者阻撓,米切爾行事激進,反而受到迫害,含冤而死。阿諾德則不一樣,他接受6軍的領導,盡力展美國空軍,在他的手上,美國空軍才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兵種。王翦立下不世之功,功高蓋主,沒有獲得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除了嬴政的胸懷,還有王翦自己的智慧。

“報,大王信使到!”

楊端和正在嘆氣的時候,傳令兵一邊高喊,一邊飛奔而來。

“信使在哪裡?”

“就在大營外,前營的桓齕將軍攔住了信使,派我向將軍請示。”

王翦治軍極嚴,沒有得到軍中主將允許,擅自放入閒雜人等,一定會被斬示眾。這條軍規,早在春秋時期,齊國的司馬穰苴便確立了下來,一方面為了確保主將權威,更重要的卻是防止敵人採取斬行動。自兵不厭詐的思想深入人心之後,戰場之上,採取各種手段,偷入敵方軍營,斬將奪旗的大有人在。韓信軍事才能一流,治軍的手段卻有致命的疏漏,劉邦三番兩次,偷入他的軍營,奪了他的兵權,韓信卻沒有反思悔改。

“王通,你去帶信使進來!”

“諾!”

王通是王翦的侄子,本家子弟,擔任了王翦的親兵統領,行事穩重,頗得王翦看重。

軍營之外,蒙恬打量著守衛嚴密的軍營,心裡暗自歎服,不愧是老奸巨猾的王翦,深得白起真傳。

古代文人,總以為用兵,只要通讀了基本兵書,就成為了知兵之人。殊不知,用兵打仗,也是一門真正的學問,安營扎帳、行軍、後勤、士氣的掌握,哪裡是書本能夠講得清楚的。中國古代,兵法眾多,但軍事體系的構建,最終還是得看秦朝。秦國的軍事制度,法度嚴密,規範詳盡,如何練兵,如何行軍,法律規定得清清楚楚,軍官們只需要照著做,熟練後再一起合練就行。

上林苑練兵三年,蒙恬才真正適應瞭如何做一個古代的將軍。

“蒙將軍,你是大王的信使,他們卻攔著不讓我們進去,這也太欺負人了吧?!”涉間有些惱怒,對面的將領,絲毫沒有給他們面子,說什麼要報告主帥,讓他們就這樣等著。

聽了涉間的話,蘇角、李必等人紛紛點頭,在他們看來,這豈不是不將大王放在眼裡嗎?

“那你們覺得,對方讓我們長驅直入中軍大營,你們就滿意了嗎?”蒙恬搖了搖頭,抓住機會教導他們,“如果我們不是真正的大王信使,而是冒充的大王信使,對方放我們進去,只怕不用多久,對方就會面臨一場敗仗了。你們要記住,戰場之上,凡事皆有可能生,軍營之中,有主帥做主,萬不可粗心大意!”

蒙恬想說的是,李斯、趙高派人剝奪蒙恬兵權的時候,怕也是信使狐假虎威,直入軍中,控制了蒙恬。歷史的真相如何,蒙恬不得而知,只是現在的他,絕對不允許韓信的命運生在自己身上。等真正掌軍的時候,也要像王翦、周亞夫一樣,即使天子信使,也不允許隨便亂闖軍營。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孫子提出這一思想,為的就是爭取將領臨戰決策的自主權。軍營之中,但聞有將,也是由這一思想展而來。幸好嬴政的心胸寬廣,充滿自信,才不會計較,要是遇上昏庸的君主,只怕會成為飛揚跋扈、不服君命的罪名。

蒙恬身後的羽林郎,紛紛點頭,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這些人以後就是蒙恬的班底,蒙恬也希望這些人能跟著自己征戰天下,統一華夏的大業,怎能不熱血參與其中呢!

要是司馬昌在的話,會不會寫一部蒙恬戰記出來?想想古羅馬凱撒的高盧戰記,流傳兩千多年,為凱撒帶去了多少的聲譽。司馬昌最終沒有勇氣與家裡決裂,他的老父親威脅要去官府告他,結果司馬昌只能回去傳承家族的歷史研究。

馮劫那個小胖子,不知哪一點被嬴政看上了,竟然成為了陪侍皇帝車駕的中郎,不出意外的話,以後肯定會前途一片光明。

“恭迎大王信使!”

王通登上軍營的寨牆,見信使正是蒙家的蒙恬,再沒有什麼疑慮,連忙讓桓齕開啟營門,引導蒙恬等人進入軍營。

喜歡大秦將魂歌請大家收藏大秦將魂歌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