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文弱書生(一)(1 / 2)

張平四十多歲的時候,才一槍正中目標,有了張良這個兒子。

或許是先天不足的原因,張良從小就體弱多病,隨時都可能夭折。好在張家三代宰相之家,家境富裕,不缺名家藥材,磕磕絆絆,張良總算順利長到了入仕的年紀。

任何時候,富人總會比窮人更容易得到健康。如果張良生在一個貧寒之家,這個時候,只怕早已入了黃土。

張良的事蹟,蒙恬就算不了解,也聽說過漢初三傑的名聲。這不,剛一攻下新鄭,蒙恬舍了韓王安,徑直本張家府邸而來。

近十年前,蒙恬曾經帶著甘羅前來韓國,訛詐韓國的南陽郡。張平舉辦的宴會上,蒙恬遠遠的瞧見過張良一眼。那時的張良,活得如賈寶玉一般,集張家萬千寵愛於一聲。

張良後來還有個弟弟,可惜先天比他還要不足,早早的夭折了。就生在秦軍破城之前不久。

“想當年,我到新鄭訪問的時候,令尊盡心招待,賓主相談甚歡,一切彷彿只生在昨日,令人心神恍然。”

踏進張家的府邸,打量著即將落幕的富麗堂皇,蒙恬不顧張良眼裡的尷尬,自顧自的說道“回咸陽之前,令尊悄悄的拉我到一旁,特地囑託,以後若秦軍攻破新鄭,務必要保護你的安全······”

“不可能,父親怎麼會做出這樣的安排?”

天上的陽光,忽然變得有些黯淡,張良側身站在樹蔭之下,臉上止不住的驚訝,夾雜著一絲迷惘。

張平臨終的時候,感嘆韓國國勢日衰,再沒有復興的希望。即便有心採納韓非變法強國的主張,也沒有了安定的環境。近在咫尺的秦國,絕不會犯魏國的錯誤,眼睜睜的放任韓國強大起來。

“張良,你出身宰相之家,讀了許多書,應當知道狡兔三窟的道理。張家三代為相,權勢隆盛,韓國國祚將亡,你父親心裡豈能不明白。父愛如山,你父親為了你,可謂早早的預備好了退路。”

張平眼睛一閉,死無對證,蒙恬說出來的話,張良不可能去找張平對證。以張平老油條的官場秉性,蒙恬的話又顯得合乎情理。

“我不相信,父親身為韓相,一生都在為韓國盡忠。”

張良退後一步,身子靠在牆角處的樹幹上,拼命的搖了搖頭。

他還記得,小的時候,張平抱著他,教導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身為臣子,當效忠國君,終身報效韓國。

現在蒙恬卻告訴他,張平嘴裡高聲宣揚忠君愛國,背地裡卻在為子女謀劃秦國的庇佑。張良心中的父親形象,似乎產生了絲絲縷縷的縫隙。

“伍子胥忠於吳國否?士會忠於晉國否?晏嬰忠於齊國否?”

張良面露痛苦之色,蒙恬暗中責備自己的殘忍,可口裡仍然連番了三問。

“這······”

張良想要開口反駁,反覆張了張口,卻說不出話來。

伍子胥明知繼續呆在吳國會有什麼結局,卻執意留在吳國盡忠,只是將兒子託付給了齊國大夫崔氏。

士會欺騙秦康公,逃回晉國,卻將兒子留在了秦國。

晏嬰預見到了田氏代齊,盡心為齊景公謀劃,卻派子孫的一支逃往晉國。

伍子胥、士會、晏嬰不可謂不忠於國,忠於君,可為了宗族的傳承,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保全子孫血脈的傳承。

張良熟讀了韓國丞相府的不少藏書,過往的經驗印在他的腦海裡,尚沒有具體的感受。蒙恬的話語,似乎撥開了張良心中的迷霧。

張平身居相位三十年,能保持持久的權勢,可不是溫文爾雅能夠做到的。明知韓國不可長存的時候,張平安排張家的退路,也不是沒有可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