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納粟拜爵(1 / 2)

士農工商,只是分工不同,其實本無貴賤。

無士,則社會沒有活力。

農不耕耘,糧食缺乏。工匠不作,器物不成。商不周轉,物資不流通。

人為的過分拔高一個社會群體的地位,就像過分強健身體的某個部位,整個身子卻失去了平衡。

秦國重農,以耕戰為國策,國內雖有商業,但活力卻比不了山東六國。

趙國的卓氏,魏國的白氏,魏國的呂氏,魯地的端木氏。這些大商人,遊走諸侯,冠絕一時。

呂不韋以商業積聚的財富為基礎,配合商業上的人脈,妥善謀劃,將落魄的嬴異人送上了秦國國君的寶座。

山東六國的商人,憑藉出色的財富積累才能,王公貴族等閒不可輕看。

相比起來,秦國的大商人,可就暗淡許多。巴寡婦清、烏氏倮事業的中心,均不在關中之地,而是較為偏遠蠻荒的巴蜀、北地。

內心深處,蒙恬並不贊同過分重農抑商的政策。

古人認為,商人不事生產,倒買倒賣,囤積居奇。可來自後世的蒙恬心裡卻明白,商品的大規模生產,順利流轉,離不開商人的潤滑作用。

“天下歸一,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結束之後,秦國會比統一之前,更加需要揮商人的作用。”

蒙恬目光灼灼,無比肯定。

商鞅變法後,秦國的政策,施行於秦國一國之地,沒有什麼困難。民夫運糧上前線,來回也就一個月。

可統一天下後,從南邊的楚地到北邊的漁陽,東邊的琅琊到西邊的臨洮,疾步而去,至少也要三個月的時間。

這個時候,仍然沿用過往的組織辦法,勢必會造成極大的成本浪費。

“這只是蒙將軍一個人的看法而已。”

白昳命人給銅燈添滿桐油,燈火亮堂以來,照在白昳的臉上,顯得非常和善。

蒙恬對商人沒有歧視,而蒙恬年紀輕輕,便能獨領一軍,以後在秦國的前途不可限量。只要蒙恬願意提供幫助,未嘗不能改善商人在秦國的地位。

“這可不只是我一個人的看法······”

蒙恬點到為止,沒有繼續往下說了。

呂不韋組織編寫的《呂氏春秋》,提出過四民皆本的主張。只是呂不韋失勢後,《呂氏春秋》成為舊政敵的印記,沒有人願意提及。

自古以來,中國權力鬥爭的失敗者,社會總會自覺地清除他留下的印記。君不見,後世倒臺的領導人,母校忙不迭的推倒雕像,撤下題字。

“白先生若能出面,替我解決糧食的問題,我倒願意給白先生鋪就一條明路。”

蒙恬話鋒一轉,回到了軍糧上。

“是何明路?”

白昳心頭一動,抬起頭來,好奇的看向了蒙恬。

“以糧換爵。”

······

次日黃昏的時候,蒙恬率領三千士卒,押著兩萬石糧食,緩緩離開了啟封的城門。

運糧的車隊,綿延五六里,浩浩蕩蕩,看得啟封縣令目瞪口呆。

白家這是怎麼啦?竟然主動出面,聯絡啟封城內隱藏的大戶,給秦軍籌集了這麼多糧食?

“將軍,白昳捐獻一萬石糧食,真能獲得五大夫的爵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