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3 / 3)

淑太妃笑道:“過幾日便好了。”

明蘇並未多糾纏於此,只是環顧殿中,道:“母妃留居南薰殿並無不妥,只是兒臣欲為母妃增添些擺件,母妃便允了兒臣吧。”

這是小事,淑太妃無可無不可。

明蘇見她答應,面上便有了笑意,又道:“還是該將您與皇后並尊太后的。”

皇后尊為太后,淑妃則封淑太妃,原本是應有之意。

但在明蘇看來,這便是兒媳位高於婆母了,她總覺有些怪怪的。

淑妃卻有自己的心思,她不想做太后,百年之後也不願陪葬帝陵,只是陵寢之事還早得很,暫且不必提,她只道眼前之事:“太后之位我本就無意,倒是有一事,欲請皇帝恩准。”

明蘇這一整日下來,聽了許多陛下,眼下聽母親稱她皇帝,她難免有些彆扭,卻還是問道:“母妃請講。”

“我想將仁明殿空出來。”淑太妃說道。

仁明殿空出來?明蘇不知是何意,卻還是點了點頭:“太后娘娘遷去了慈明殿,仁明殿自然是空出來了。”

淑太妃又道:“我想時常去看看。”

明蘇不解,她為何想去仁明殿看看,卻仍是道:“母妃去便是。”

她答應了,淑太妃笑了笑,像是有些累了,靠在了迎枕上,望著明蘇淺笑不語。明蘇也跟著笑道:“母妃為何這般看著兒臣。”

淑太妃不知想到了什麼事,她有些懷念,又似完成了一件大事,緩緩地道:“我是在想,你而今已登基為帝,不知算不算是我盡了母親之責,將你照看好了。”

明蘇聽她這般講,不知怎麼,有些不安,她笑著道:“母妃自然是盡了母親之責,可還不能算是將兒臣照看好了,為人子女,不論到了什麼年歲,都是依賴母親的。”

聽了她這話,淑太妃似是悵然,她過了一會兒,方叮囑道:“往後我只圖清靜,你不必時常來請安,若有宮宴,也不必來請。”

她這話像是不願再涉俗世紅塵之意,明蘇怔了怔,欲勸些什麼,淑太妃卻已合上眼,背過身去了。

明蘇只好起身告退。

走出南薰殿,她被母親的一番話說得有些惘然,回頭一看,只覺這座宮室格外安寧淡泊。

她走了幾步,玄過正來尋她,見了她,忙下跪:“拜見陛下。”

明蘇止步:“免禮……”

“中書令與戶部尚書正在垂拱殿等候召見,欲奏稟德州歉收之事。”玄過稟道。

德州今年風不調雨不順,糧食歉收,百姓度日艱難。

明蘇命他們去商議,擬個條陳上來,說說當如何救濟。

眼下看來,是已擬好了。

她便回了垂拱殿。

這一議,便議到了夜裡,鄭宓照舊來給她送晚膳,聽聞陛下正在議事,便提著晚膳在偏殿等候,想著等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後若仍不得空,便命人上御膳,幾位大臣勤於政事,也該賜下晚膳才是。

但明蘇一早便吩咐過,只要太后娘娘來了,便要與她稟一聲、於是小宦官入殿稟報太后娘娘送了晚膳來時,戶部尚書聞言,笑著說了一句:“太后娘娘又來給陛下送晚膳了?”

中書令也道:“太后娘娘待陛下當真慈愛,連晚膳這等小事都親自過問。”

兩位大臣只是隨口一說,讚頌天家親情罷了,但明蘇心懷不軌,自然有些心虛。

待議完了事,再去偏殿,鄭宓已不在了,她留下的晚膳,倒是在爐上煨著,仍是溫熱。

明蘇用了膳,又看了幾本奏摺,外頭的天色早已黑透。

太上皇遷宮後,宮中好似驟然間清明乾淨起來,連大殿都亮堂了許多。明蘇將今日的政事都理過,便欲回寢殿歇著。

垂拱殿是理政之所,登基前她歇在偏殿,登基後便不好這麼不講究了,需擇一寢殿。

太上皇原先的寢殿,她自然不想要,且又懷著不能為人道的心思,故意挑揀了好半天,方選中了距慈明殿最近的那座文德殿做了寢殿。

她到了文德殿,想的卻是今日還未見阿宓。

可夜已深了,何況她們如今萬眾矚目,宮中多少雙眼睛盯著,她深夜前去,恐怕不好。

不能去。明蘇想,都登基了,得有個樣子,至少要成熟穩重些。

慈明殿中,鄭宓已歇下了,中書令與戶部尚書的話,她聽見了。

不止明蘇心虛,她也心虛,於是心中不免就存了事。

她躺在床上,想她與明蘇接下去當如何相處才好時,北面的窗自外頭叩響了三下。

鄭宓一驚。太后寢殿自然多有侍衛與宮人,殿門外守得極為嚴密,但幾處窗子便無人守著,只侍衛不時巡邏罷了。

這般晚了,怎會有人叩她窗欞?

鄭宓起了身,去到窗邊,她倒是不怕,若是什麼歹人,她只需喊一聲,立即便會有人來。她將窗子推開了。

朝外一看,明蘇鬼鬼祟祟地躲在窗下,她身上還穿著繡了騰龍祥雲的黃袍,見窗子開了,她忙翻進來,口中有些絮叨地輕聲道:“一日不見,便難入眠,我悄悄來的,不會被發現。”

她如今可成熟穩重多了,知曉要避人耳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