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不一樣的外援

小說:唐朝的歷史 作者:貓怕涼

隋煬帝楊廣登基的時候,人口大概是4ooo多萬,唐初的時候,人口是1ooo多萬,那3ooo萬人去哪了呢?

隋煬帝楊廣三徵高句麗,雖然失敗了。但是也消耗了高句麗的國力,給李世民平滅高句麗打了前站。

楊廣修長城(歷朝歷代都在修,後來修到了海邊),又征夫幾十萬,累死三分之一。

隋朝大運河,千年來世界最大的人工大運河,征夫百萬,才兩年時間,累死六七十萬人,快死光了。無人可用,那就徵調婦女,又累死幾十萬人。

最終,李世民美滋滋吃了個現成飯。

黑鍋都讓楊廣給背了。但凡他忍一忍,那幾個給別人做嫁衣的事情要是算楊廣頭上。能這麼被罵嗎?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這話絕對沒毛病!

李世民指天罵地說楊廣殘暴不仁,妥妥的昏君。上至滿朝文武,下至黎民百姓都說罵得好!

楊廣的媳婦,也就是著名的蕭皇后(梁武帝蕭衍後代,西梁孝明帝蕭巋之女,母為張皇后)。與李世民的老孃竇皇后(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與北周武帝姐姐襄陽長公主的女兒)是表姐妹關係。李淵的母親和隋煬帝的母親獨孤皇后是親姐妹

楊廣是死了(駕崩,崩炸了)。棺材板挺牢靠的。要是真有鬼神詐屍一說的話,楊廣絕對掀棺材板跟李世民對罵:你他孃的罵舅舅?

……

搗鼓了這一切的五姓七家,按著以往的經驗,趁隋朝滅亡天下大亂,四處下注。

可是反隋的這十八路反王不按套路出牌。誰有錢搶誰,誰有地搶誰。把天下打成了一坨屎。五姓七家損失慘重。

投注最後剩下是建立大唐的李淵。但是李淵年紀大了。只能繼續下注投資太子李建成。

大唐武德年,也是持續對外作戰的年月。常年戰亂,民間一窮二白。打仗需要海量的錢糧。這大部分都是五姓七家牽頭領著世家大族投資給李建成的,李建成拿來作為政治資本投入國家。曾經鬥米缺到高達一貫的地步。就算這樣,李世民外出征戰少有後勤不足的時候。

五姓七家並不好過。憑藉千年積累的名望,已經開始將家中女子外嫁,收取高昂的彩禮。用來維持家族。(這與現在索要天價彩禮,一分回禮都不給的現象何其相似?)

就等太子李建成這羊上位,五姓七家這些世家就能薅羊毛,收回報的時候,李世民半路截胡了。

李世民看不慣世家大族,跟他老舅一個德行。

能一直蹦躂的都不是傻子。五姓七家中的清河崔家,選的外援,年輕一代中,就有姬雲。而且下了重注。

姬雲在羊村窩了兩年。就是躲李淵與李建成。兩年沒人去看他。但這不包括崔闖。

崔闖是清河崔氏重點培養物件,接替長安崔太爺的要人選。自小的教育與家族其他子弟完全不同。這麼重要的人,崔家不惜花兩年時間讓他三天兩頭去找姬雲建立感情打基礎。

崔闖兩年來沒少被姬雲折騰。這也成全了他的任務。姬雲的一言一行,有的沒的都被他傳回了家裡。

清河崔家對姬雲的瞭解程度遠遠過李世民。最瞭解的是崔闖,其次是長安崔太爺。

清河崔氏有四房。家族內部爭奪資源充斥著競爭,同為血親又有著親情。

但是,家國天下。家就是家族。再小的家庭也是一個家族。中國從古至今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家族組成。從三皇五帝開始就是多種族融合性的民族,幾千年來從未改變,已經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這也是後世外國人對中國人強大凝聚力的唯一解釋標準。

越是古老的家族,先第一位要保證延續下去,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然後才是親情血緣關係。

往小了說:以三國為例。諸葛亮兄弟,哥哥諸葛瑾投身東吳,弟弟諸葛亮投身蜀漢。這樣表面陣營互為敵對,私下還是兄弟。不管哪一方勝利,家族得以延續。這是中國人的智慧,內部優勝略汰適者生存。

往大了說:還以三國來說,魏蜀吳三國爭霸,那就是一幫親戚打架,內部淘汰。

再大點說,中國的歷史就是持續幾千年的史詩級戰爭片。數千年來,除了外族戰爭,華夏大地的內部就是自己人通婚,結親,然後這幫親戚打架,打會歇會,然後繼續打。內部淘汰,強者才能將華夏這融合性種族無限延續下去。

四個字概括:家國天下

自然法則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中國人一直都懂。四大古文明,三個沒學會,只能滅亡。

這也導致外國一直搞不懂中國人:明明熱愛和平,但是打了五千年。

這個就沒辦法了。沒有足夠的歷史沉積,又怎能明白?

道法自然,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太多的中國智慧,別人永遠不會懂

……

清河崔氏家族。長安這位族老崔太爺與崔闖是一個房的(四房)。只要夠強,那再出一個族長又如何?再加上自己房出族老(長老)。那家族五位掌權者有兩位都是自己這房的。那時候資源傾斜之下,必將壯大。

崔闖真心把姬雲當親弟弟看待。所以有了私心,把姬雲的訊息隱瞞了一部分傳回自己四房這邊(四房內部話事:崔闖親爺爺幾兄弟,還有他爹,他大伯叔叔他們)。四房傳給崔家族長和長老那裡的訊息也截了一部分。

就算這樣,崔家頂層權利圈定義姬云為頂級,崔太爺這邊的定義為決頂。只有崔闖內心裡對姬雲的定義為恐怖級別。

不同姓的人,要拉進關係,那就是朋友,再好一些結拜,以及聯姻。

崔家扔出了崔闖,接著把家族最優秀的明珠也扔向姬雲。

扔閨女也得有技巧,先讓崔鶯鶯去姬雲那小住,見見面。名義上是跟著崔闖這個表哥拜訪朋友。就算事情黃了,聯姻失敗,也不會損了崔鶯鶯的名聲。

哪成想崔鶯鶯只是在姬雲家小住月餘,人走了。心卻留在了姬雲那裡。

清河崔家在李世民是秦王時,秦王妃長孫氏提議聯姻讓崔鶯鶯嫁李承乾,將來就是秦王妃。回絕了。李世民登基後,皇后再提聯姻讓崔鶯鶯嫁李承乾做太子妃,將來就是皇后。依然是回絕。

一切都是清河崔家掌權階層認識姬雲的家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