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換本事?(1 / 2)

小說:唐朝的歷史 作者:貓怕涼

姬雲很鋼棍滴承認不會,但是吃大饅頭、麵餅、肉肉的規矩,是隻比試拳腳

規矩定了就不能改,哪怕是兄弟也不行啊

孫思邈是神醫,請都請不來的大神,那當然破例給最好的吃

王二毛他們作為姬雲的私兵,自然也吃的不錯

自古以來主人吃的食物,都會拿出一部分給親衛吃。

這是傳統

尉遲寶林知道軍中定下規矩不能亂改,一旦破例給自己吃,那就白費了姬雲的心血了

但是可以噁心他,尉遲寶林去打了小報告

十六字真言是兵法精髓不假,但是一旦戰況不利,需要突圍,必定要近戰拼。姬雲不會近身馬戰?尉遲恭一聽,嚇一身冷汗,這弱點太明顯了

這還行?這短板必須補上才行,讓尉遲寶林去教導姬雲馬槊

姬雲一看寶林這貨坑他,讓他教還不如找尉遲恭學習,人家才是用馬槊的行家,畢竟不行可玩不了空手奪槊反殺

唐軍騎兵通常配備的長兵器是槊,前端尖銳扁平,既可挑砍,也可直刺,近身肉搏則用橫刀

唐軍騎兵有輕重之分。玄甲兵就是重灌騎兵,身披鐵甲,馬匹也有具裝

馬匹的具裝通常可分為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馬軀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後”和豎圞立在馬臀部的“寄生”(是為了保護騎兵後背用的)。重騎兵雖然不多,但是由於防護好,衝擊力大,歷來也是野戰衝鋒的主力,尤其是在地域開闊的西域,有很大作戰空間。

就算二戰結束,騎兵的作用也不能小視,也就是科技現代化後,騎兵的作用已經很有限,所以保留大規模的騎兵建制已經沒有必要.但在一些特殊的領域騎兵還有一定的作用比如搶險救災。中國最後的騎兵在蘭州軍區,還有一個連的建制

姬雲當兵那會把軍械製造書都啃了,可是這是大唐,能做出幾個玩意出來?

看來還是得多點殺敵保命的手段才行

槍是漢晉出現的俗稱,槊是由矛和棒演變而來的。古代的槊,柄用堅木製,粗約一把,柄端裝有一長圓形錘,上面密排鐵釘或鐵齒六至八行,柄尾裝有三稜鐵鑽。因其形狀與狼牙相似,故也稱:狼牙槊

矛是古名,先秦就出現了。也可以當總稱

三國燕人張飛用的叫丈八蛇矛

《博雅》:矟,矛也

槊/矟出現於東漢,專指比較長(習慣稱丈八,約3.5~4米)的騎槍

《釋名》:矛長丈八尺曰矟,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殺也

槊起源於漢朝,魏晉隋唐。這時期騎兵是爭霸天下的決定性力量,重灌騎兵對決促進了裝甲與武器的展,這個環境造就了中國甲騎、具裝騎兵的武器與裝甲的展高峰

槊正是為了適應漢末以來越來越強大的重灌騎兵、披甲戰馬

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稜,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有八個面。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明光鎧,在破甲的槊之下,一擊而破

整支槊要耗時三年,製作有非常多的講究,也很麻煩,但成功率僅僅有四成,造價高得驚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