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倒黴孩子為啥倒黴呢?(1 / 2)

小說:唐朝的歷史 作者:貓怕涼

李世民戲謔看著長孫氏

“你很希望他闖禍嗎?”

長孫氏鬆了口氣,認了乾兒子,關係就不一樣了。在長安能護得住,現在姬雲在外面,捅婁子可就麻煩些了,畢竟鞭長莫及“沒闖禍就好,那剛才為何那樣說?”

“他竟然想出主意一邊種水稻,一邊在水田裡養魚”

“啥?那魚還不把稻葉子給吃了?”這好像是在胡鬧的樣子

“本來朕也以為要糟糕,哪想沒事,而且還天天給田裡的魚喂青料,那魚據說都有的都一尺長了,收了稻,還能收魚貨,這不是高產是什麼?”

稻田養魚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距今17oo年前的三國時代就有稻田養魚記載。據《魏武四時公制》所敘及:“郫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魏武即曹操,漢末三國時代人。郫縣是四川省川西平原的腹心地帶,距離長安城42公里

注:郫縣地處川西平原,稻田終年積水(稱為“冬水田”)

稻田養魚,是我國南方山區和丘陵地區傳統的一種農田生產方式,被稱為“稻底魚”,是經過長期實踐,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一組優良的農田生態。

我國傳統農業以施有機肥料,如稻稈、綠肥等為主,當有機肥施入水田後,會有很多微生物和浮游生物滋生,這都是魚類的好餌料。稻田裡養的魚,以浮游生物和田中雜草為食,還為水稻提供有機肥料,因而,稻養魚、魚養稻,稻米之田變成的“魚米之田”

但是長稻時,操作不當容易讓魚吃掉水稻造成減產,所以大唐之前一般是在收了水稻,等水田歇地的時候,放入魚養地力,同時當魚塘用,這樣取得魚獲

另外還有一點,魚太少了。從新中國後,中國人的飯桌上才真正有了魚吃

鯉魚,青魚、草魚(鯇魚)、鰱魚和鱅魚(大頭魚)在中國習慣上稱為五大家魚。這五種魚在自然情況下只能在江河中繁殖後代,不能在靜水池塘裡產卵繁殖。中國主要魚苗產地原是長江、湘江和西江。

原水產部南海水產研究所淡水漁業研究室(現中國水產科學院珠江水產研究所)1953年開始研究家魚的人工繁殖。1958年池養鰱魚和鱅魚次人工繁殖成功。其後,青魚和草魚的人工繁殖也相繼獲得成功

這之前,想養魚必須先去抓野生魚,然後扔池塘裡養。

抓魚捕魚是技術活,南方人還好,大多通水性。北方人大部分是旱鴨子,捕魚這屬於高科技,就別想了

像姬雲這樣從開始種稻就放養魚共存的,還沒人這麼幹。不是沒人幹過,一旦水稻幼苗被吃了,還得再育苗種,那就會過了農時,造成大減產,風險太大了

“還真是額外的收穫,這豈不是要雙豐收?”

“是到是,可是朕始終覺著他是想吃魚才這麼幹的”李世民始終認為是因為吃才讓姬雲想出這麼個主意

長孫皇后認同這話,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嗎?“那豈不是又給老百姓一條活命的路子?這可又立功了”

“嗯,立功了,但是,額”

“怎麼了二郎?”

“那算他的功勞嗎?”李世民挺猶豫的

“那怎麼能不算吶?這沒功勞也有苦勞呀!他還那麼小,這”

這下不樂意了!長孫皇后急了,李世民趕緊安慰“可是,好吧,朕告訴你,那小子種上地就跑去玩了”

“哈?那,這也太荒唐了,那地怎麼辦?”種地的跑了?長孫皇后一聽,這什麼操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