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血午夜生

小說:唐朝的歷史 作者:貓怕涼

李世民再不明白還不如死去

“五貫?”

姬雲給李世民張開手錶示的不是五十文錢一隻,而是五貫錢一隻

反正你沒說,我就這麼辦

太常寺哪裡知道這是個坑?李世民又沒通知他們,這為了點兔子還去問問?

太常寺也認為姬雲不至於為了兔子騙他們

所以,錢就出了問題

“陛下知道還叫我跑來問一次,真是的”

“你”李世民都不知道說什麼了“你兔子是仙兔不成?”

“兔子是我的,價錢自然我定咯”

李綱出列“陛下,臣以為,既然說定的事,豈可反悔?民如是,君王更應如此”

武德四年竇建德遭擒,裴矩與魏徵一道入關降唐,被任命殿中侍御史,封為安邑縣公。武德五年,出任東宮太子左庶子,不久即升任太子詹事。武德八年,以太子詹事檢校侍中。武德五年,西域問題專家裴矩就被李建成挖到東宮,武德八年是以東宮太子詹事的身份代理宰相。

李綱這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太子殺手(他輔導哪個太子哪個太子當不上皇帝)現李建成和李世民有爭鬥的嫌疑,就打算避開,只怕也算不得李建成的心腹。

《舊唐書》在講述李綱“頻乞骸骨”之前的心理活動時提到過這麼一句,“又思筮者之言”原因是當初李綱最倒黴的時候曾經請人算過一卦,人家告訴他,“公易姓之後,方可得志而為卿輔。宜早退;不然,有折足之敗也。”

也就是說,你得換主人才能得志做上大官。但是最好早點隱退,不然將有“折足之敗”。

折足之敗典出“折足覆餗”,這裡的“足”指的是禮器銅鼎的足,“餗”指鼎內祭祀用的食物。《易·繫辭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寓意為力不能勝任,必至敗事。

在封建時代,鼎是一種神聖的禮器,是皇權的象徵、國家的重寶。鼎的足折斷了,用來祭神的食物都倒出來,這個卦象真是兇不可言。李綱易主事唐,果然做上大官得到重用,可謂志得意滿。但思及折足覆餗之敗,恐也不免心驚肉跳。

李綱早知自己是太子殺手,所以拼命辭職。李淵不知,死命挽留,還是讓他一直做太子少師。

李綱辭職的結果,“優詔解尚書,仍為太子少保”。意思是,李綱辭去了朝廷職務,保留了東宮官職,繼續做太子老師直到玄武門政變。而且在史書中,李綱辭職事件武德二年之後就沒有什麼後續了。

李綱算不算得李建成的心腹不知道,但他唯一活著的兒子李立言一直擔任太子舍人,相當於皇帝的中書舍人,負責起草命令和上表的,不是一般工作人員。後來晉升中舍人,還是在東宮,在右春坊是右庶子的副手,相當於朝廷的中書侍郎,掌侍從、獻納、啟奏,正五品下。這在東宮算高官了,又是親隨,魏徵也才從五品,更高階別的東宮官一般都是皇帝派來教導太子的老師。

玄武門政變之後,李綱回家養病,李立言被調到外交部負責接待外賓,而且降職了。

李世民可不知道又聘回來的李綱是太子殺手,還抱著希望讓他教導太子呢“既然李師這樣說,也罷!姬雲,朕命你去賣兔子,就一隻五貫,為期一月,若是沒人買,朕饒不了你”

“沒問題,那要是有人買呢?”

“買了再說,你去西市賣”

“有很多人買呢?”

你沒完了是吧?“趕緊滾蛋”

“長孫安業必須死”姬雲嘟囔了一句,行禮“臣告退”

姬雲出皇城回家,立即安排,去羊村拉兔子

宮裡李世民氣哄哄散朝回了後宮,不回不行了,因為李綱回了一次,一大幫子人建議長孫安業要滅族,那李世民還說個錘子,直接走人了

李世民的心腹主要是,關係親密的私密之人,一起東征西討的將軍,還有所謂的18學士,再加上天策上將的下屬官員(不算封德彝),李世民手上的行臺官員。當然這些人的身份有重疊。

李世民團隊的特徵是以山東士族和山東豪族作為基本盤。即正史中所謂的秦王左右皆是東人。

簡單來說,玄武門九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

其他參與玄武門的將領和人物:秦瓊,程知節,高士廉,段志玄等人

天策府:一共34個官員,但是不是僅僅34人,很明顯,有些崗位多人做過。

能找到確定名字的,長史唐儉,司馬宇文士及,從事中郎杜如晦、于志寧,軍諮祭酒蘇世長,典籤蘇勖,記室參軍薛收、虞世南,還有薛元敬“直記室”,倉曹參軍李守素,兵曹參軍杜淹,參軍事蔡允恭,顏相時,李桐客,薛元敬。

18學士:實際上一共19個人,按地區分。關隴:杜如晦、蘇勖、蘇世長、于志寧。關東:房玄齡、薛收、薛元敬、李玄道、李守素、孔穎達、蓋文達。江南:虞世南、褚亮、姚思廉、蔡允恭、顏相時、6德明、許敬宗。還有第19人劉孝孫。

陝東道大行臺:屈突通,殷開山、張亮等人。

這幫在朝堂的親信已然明白李世民要放長孫安業一命,後來幾天幫著李世民周旋

儒家世家極力主張處死長孫安業。結果朝堂上沒啥事幹了,天天吵架研究死不死的問題

李世民腦仁疼,安排在午門外砍了一幫叛軍頭目以及牽連的官員,時間是午時三刻

午時三刻(差十五分鐘到正午),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

中國古代人們迷信的看法,認為殺人是“陰事”,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鬼魂總是會來糾纏判決的法官、監斬的官員、行刑的劊子手以及和他被處死有關聯的人員。所以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現。這應該是古人習慣在“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另一層意思:在“午時三刻”,人的精力最為蕭索,處於“伏枕”的邊緣,所以此刻處決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腦袋落地的瞬間,也許痛苦會減少很多。這樣看來,選擇這樣的時間來處決犯人,有體諒犯人的考慮

中午砍頭,夜裡長孫皇后生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