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我的東西那麼好拿?(1 / 2)

小說:唐朝的歷史 作者:貓怕涼

姬雲會開鎖,大理寺也沒辦法,只要人在大理寺牢房別出來,愛咋地咋地吧

這就造成姬雲有串門的能力,其他人想出來溜達溜達,得求著姬雲

另一個大理寺牢房裡實際權力最大的是姬雲,有他頂著,只要不把牢房卸了,上頭沒人管

所以姬雲串門天天被兄弟們請客點外賣胡吃海喝。牢房味道不行,咱讓人送香料過來熏熏嘛

結果整反了,名貴的香料味道,加上陰暗腐敗的臭味,那氣味更加難以忍受

就好比一個月沒洗的漢腳捂熱之後,你給它噴上香水,這味道,想去吧!

七月十五,被李世民急吼吼請出了大理寺上朝去了

留下一堆不打不相識的小夥伴們在牢房裡哀嚎

見了面,姬雲提出要去山東看看。這讓李世民吃味兒了,怎麼又提條件?“海軍大元帥已經給你了,你在長安消停不行?災區人心惶惶,說不得就亂了,不安全”

“山東不光有蝗災,還有旱災”

“是呀!你知道還去?”

“賑災不行嗎?”

“朕讓魏徵去,你個小屁孩去幹什麼?對了,你對乾旱有何瞭解?”

“氣候和水資源分佈是形成乾旱的主要因素,嗯,自然因素”

“自然?還有別的因素?”

“是呀,還有人的因素,人口增加,飲用的水消耗就多。再加上耕地增加,那灌溉消耗的水也會增加。人口增加,需要更多的木材,無論燒火還是建築,濫砍亂伐之下,植被破壞,蓄水能力不足,可不就容易乾旱咯”

古代人口是國力的重要指標,李世民要人口“那豈不是沒完沒了?”

“習慣就好,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是一路與天災對抗中延續到現在,我們還活著,可以更好的活著”

中國古人積極對抗自然災害的時候,充滿了智慧,這個是我們文明基因裡的記憶,遺傳給了我們

西方人卻學不來的。他們面對天災,要麼逃避,要麼將其歸結為“神”的意志不加任何干預,結果就深陷泥潭

中國的大禹治水和西方的諾亞方舟這兩個故事就直接點明瞭這種面對天災的態度

如果說這是古時候的事情,那到了現代社會,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這種差異。

單單新聞傳播就不同,中國的新聞對於自然災害,那是詳細報道,跟蹤報道,時時報道。西方乾脆,知道不報道,就當沒生

就像新冠疫情,新增人數,中國是天天更新。西方直接懶得更新,愛咋滴咋滴,反而對別國的事情挺關心

“那如何對抗乾旱?眾卿家有何高見?”

蓄水,打井,挖渠引水這老一套又搬出來了

“現在趕不及挖渠了,用最快的方法緩解才是正事”房玄齡

“沒有雨,田地乾枯,再不下種,就算撐到明年,還是要餓死呀”魏徵

“是呀是呀,起碼看得到希望才行呀”杜如梅

姬雲問“河裡有水嗎?”

御史臺的人說“雖然大旱之年,大河之中還未斷流”

“用大河的水,起碼保證兩岸周邊耕地的收成”

李世民一看姬雲上套了,趕緊丟擲問題“怎樣才能方便快捷從河流中汲水使得遠處的耕地有水可用,眾卿家可有良策?”

今個是大朝會,閻立本兄弟在殿外聽老大訊號,趕緊大聲說“啟奏陛下,根據典籍記載,有一種天車可以不用人力,自行汲水。望陛下明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