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違約賠錢,有問題嗎?(1 / 2)

小說:唐朝的歷史 作者:貓怕涼

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

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

戰國時期,張儀向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就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並說,“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這比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稱謂早了半個多世紀。這是因為關中從戰國時期鄭國渠修好以後,就成為了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

可能關中地區有龍脈保佑,姬雲搗鼓了一次大炮降雨。引起連鎖反應,雨水來回溜腿,竟然覆蓋了整個關中地區

關中地區乾旱緩解,蝗蟲被連續的雨水拍在地上。捷報頻傳,百姓沿街起舞慶賀

朝廷內外一片歡慶,李世民朝堂之上宣佈要大大的封賞姬雲一番

道家跟著沾光了,乾冰的製作方法在他們手裡。朝廷下令準其與欽天監配合,掌控四季天氣

說白了就是做為氣象部門提前預測天氣彙報給李世民,提前應對

在這看天吃飯的大唐,天氣預報對於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後世習慣了天氣預報的姬雲建議李世民讓遍佈大唐的道觀觀天之餘,也報下天氣如何

但是李世民想都不想直接拒絕了

對於農耕文明而言,天氣資訊是至關重要的。但是一直到新中國建國那會兒,這還是國家機密

我們現代人所熟悉的天氣預報公開化,是因為一位偉人的愛民之心。1953年4月,一場強寒潮突然向華北地區襲來,這讓廣大農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毛澤東主席聽聞此事,立即在一張便條上寫道:“氣象部門要把天氣常常告訴老百姓。”

毛爺爺讓國人瞭解了天氣變化,可同樣也被某些別有目的的國家查探到,這大大增加了國防的難度

自古以來,氣象資訊一直屬於軍事情報,需要絕對保密。氣象有關的部門要任務是為國防和軍事服務,在唐朝同樣被列入國家機密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這天時就與天氣息息相關。比如外邦知道大唐的天氣預測,等大唐大面積出現自然災害或者連續出現自然災害。趁著大唐虛弱之時開戰。那後果無法想象

天災加人禍,咱們還過不過了?

李世民給姬雲講明洩露天氣資料的嚴重性,姬雲滿臉不情願,張張嘴說不出個好的對應,不得不放棄公開天氣資料的想法

炮可以降雨,運用得當也可以讓天不下雨,這是姬雲說的

用炮炸雲彩,雲彩沒了,怎麼下雨?

藝術就是爆炸!姬雲是啥都想炸一下。對炮的使用,李世民現在有了新的認知,對姬雲的認知更深刻,他真的是為戰而生

李二悟了,下定決心,以後不論再窮,也要保證神機營的一切所需

關中有雨了,但是山東,河南那些地方還在苦苦掙扎

人工降雨需要姬雲的大炮仗,既然姬雲想去山東。李世民再三考慮,封賞變派遣,一個欽差大臣出爐了

欽差大臣的相關文書,三省當場就給辦好了。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李世民把天子劍給了姬雲,叫他便宜行事

這下官員反對,尤其是世家和儒家官員們。

山東是孔孟之鄉,世家的根基也多在此地。他們是山東實際掌控者,與皇權對抗還能講道理,面對姬雲這個不講道理看心情的主,誰知道他去了山東搞什麼么蛾子?

但是姬雲問皇帝“我降雨有功嗎?”

“那是自然”

“封賞呢?”

“你不是去山東嗎?”

“這算封賞?”

“要不然呢?”

“那我不去了”

“別別別,你不去誰降雨給他們?”降雨這技能哪裡還能再換個人掌握?李世民又不傻,自己學會也沒法到處跑降雨不是!

姬雲又把話繞了回來“封賞”

“行吧,你說,朕有就給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