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戰神遺址二

天庭都城上京城掌管雷部眾的九天應元雷霆普華天尊府邸,雷部天尊在中堂端坐著,絲絲神威透過虛空傳出,雷道法則可以毀滅萬古星河,同樣能塑造一尊尊大天宮者,讓螻蟻化作九天蒼龍。雷霆者,乃陰陽之樞機,號令萬物之根本。故無有雷霆,則無以宰御三界。是以雷者,類也,是以出萬類而起群品也。是元始生殺之機也。宇宙之始蓋因陰陽相交一時之爆,此即也是雷霆之用也,所以無處不有雷霆之顯現。

突然雷道天尊神念一動,在天地間無數資訊中傳來了天機司推測戰神遺址出現的時間地點。

聞天放正在府邸修煉,突然耳旁傳來了雷道天尊的話語“戰神遺址將在二十四節氣中驚蟄出現,位置在西牛賀洲天風城。”

聞天放聽到後,立馬站立起來,“來人,組織人手,馬上集合。”

二十四節氣,驚蟄。

驚蟄時節,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

“好時節”天庭四御之的統御萬星的北極紫微大帝在紫薇宮道,頓時隨著他口吐真言,星辰幻滅,日月輪狀。

天庭各個世家門閥都收到了天機司的推測。整個天庭彷彿活了過來,從之前的死氣沉沉,突然熱鬧起來。

天庭的中心,上京的中心,一座宮殿懸浮在半空中,宮殿的中央,碩大的凌霄寶殿四個大字懸掛在一座大殿之上。這是天庭五大至尊道器之一的凌霄寶殿,是天庭諸多大帝,天尊,天師與各個王侯大臣議事的地方。凌霄寶殿的後方是一片湖水,湖水中央有著一座小島,小島的名字就叫瑤池,天庭五大至尊道器之一的瑤池,很少有人知道,瑤池是一座島,在天庭中的人大部分知道天庭天帝所居是在凌霄寶殿後方大湖的一座島上,卻很少有人知道,那座島便是瑤池。瑤池是第一任天帝昊天上帝所建,為的是給昊家留下一個後手。瑤池中,當代天帝正在其中修煉,可惜,天帝在出生時遭受了一場重病,天庭搜尋了天地奇珍都沒有治好,導致天帝至今的修煉異常困難,現在也才天宮六重天,如何壓住那些野心勃勃之輩。

“我愧對祖先,如今天庭在我手上式微。”天帝坐在帝座上,滿臉愧色。

“說到底還是狼子野心之輩過多了,自從玉皇先帝之後,一代不如一代,錯不在你。”天帝之母,上一代天后道“你的出世也許有人動了手腳,你父與你大伯同樣都是如此,連續三任天帝居然修為不過七重天,必定有人動了手腳。”

“可惜了天庭忠心我昊家的人越來越少,嫡系也在不斷的清算,現在令出凌霄寶殿都無人知了。”天帝嘆道。

“這次戰神遺址出現,會有四件至尊道器出現,這諸天萬界多了四件至尊道器,恐怕有人會安奈不住了,我昊家已經無人可用了。”天后道,“現在這凌霄寶殿周圍不知道有多少眼線盯著我們。”

西牛賀洲天風城是西牛賀洲四大城市之一,在天機司的訊息傳來後,天風城徹地亂了,戰神遺址將出現在天風城附近,天風城這時成為了諸天萬界的中心,無數人的眼光都盯上了這裡,天風城諸多豪門都是拖家帶口的離開了天風城,戰神遺蹟,四件至尊道器,區區天風城可經不起這輪事件,一件至尊道器的一擊能直接讓天風城灰灰湮滅,何況四件道器同時出示,別指望諸多世家門閥會好好商量,真要是至尊道器出現,那必定是一場龍爭虎鬥。

幽冥大世界,幽冥族的祖庭所在,幽冥族是皇庭未建,萬族爭霸時期就存在的種族,每一代都有至少一位當世太一境界的道果境大能坐鎮,可謂是諸天萬界的頂級勢力,可惜在神庭末年,幽冥族欲爭一爭天地主角之位,與人聯手攻上戰神殿,導致當時族內的兩大太乙道果境強者之一的老祖隕落,還把族內唯一的至尊道器遺落了。

“這次,我們要迎回祖器,上十萬載了,族器遺落,戰神殿遺址出現,是我們唯一的機會,其他機緣我們都不要,我們必須找回祖器,你們準備好了嗎”幽冥族現今的唯一太乙境大能端坐神位,對下方的諸人道。

“誓死迎回祖器,萬死不辭。”

鯤鵬族位於北俱蘆洲的北面,北海之北號北溟,鯤鵬宮就在北溟海底深處。終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裡,其長稱焉,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翼若垂天之雲,其體稱焉。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裡,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這些都是流傳的鯤鵬的神秘與強大。

“我鯤鵬族必須要在這次戰神殿出世中拿回我們的祖器,遺失了十萬載,誰也不能阻擋我們。”鯤鵬族族內的老祖,太乙境大能也下達了死命令。

喜歡皇庭請大家收藏皇庭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