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以後的以後(大結局)(2 / 3)

估算了一下劉益守掌控的地盤與人口,河北的世家大戶選擇了偃旗息鼓,決定先看看情況再說。哪怕拼消耗,他們也拼不過樑軍啊!

當然,世家大戶自家府庫內囤積了不少食鹽,還可以硬抗很久,他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對策,苦的只是底層百姓。

一個月後,劉益守封於謹為河北行臺大都督,將其留在鄴城坐鎮,負責招降納叛。留下地頭蛇婁昭輔佐於謹,二人一同處理河北事務。劉益守本人則是班師回滎陽,準備入住洛陽新城。

臨走之前,劉益守還去一趟磁縣,給高歡掃墓。

“咱們也算是老相識了。”

站在一個高聳的土丘前,劉益守輕聲嘆息說道,心中的感受異常複雜。最瞭解你的,以及你最瞭解的,絕不是枕邊人,而是你的宿敵!

劉益守與高歡就是如此,自從相識開始便一直鬥爭,一直鬥到其中一人蓋棺定論,爭鬥才算畫上句號。

在與高歡這樣的老硬幣鬥法的過程中,劉益守磨礪了自己,某種程度上說,是高歡成就了劉益守。

“你練了那麼多小號,搞出來那麼多庶子,讓我很為難啊。這麼多人,婁昭君也不介意我殺,你說我是殺還是不殺呢?

殺了好像略顯刻薄,沒有容人之量;不殺,他們將來找我報仇,那可如何是好呢?會不會有人說我是婦人之仁呢?”

劉益守像是在自言自語一般的反問道。

土丘無言,唯有以風作答。

“罷了,還是不殺吧。已經死了那麼多人了,天下分久必合,如今正是消弭紛爭,四海一家的時候,多殺你幾個兒子,又有什麼用呢?

如果我建立的王朝真被你的兒子推翻,那也是天意。我想沒有他們,也有別人,隨他們去吧。”

劉益守自顧自的擺了擺手,像是說服了自己一般,隨後便帶著親衛離開了磁縣。

劉益守不知道的是,未來替他出徵高句麗,出征突厥的年輕將領當中,居然就有高歡的庶出子嗣。

他更不知道的是,正因為沒有殺高歡的子嗣,未來平定關中的時候,很多本地豪強一聽梁軍打過來了,都是開啟城門迎接王師入城。

高歡的子嗣都能活命,正如劉邦封雍齒一般,其他人也認為自己投降劉益守也能活命。哪怕再該死的人,也不覺得自己比高歡的子嗣還該死。

這就是潛藏在人們頭腦中的思維定式。

此時洛陽周邊已經被肅清。

規模不算特別大,卻又建設得很科學的洛陽新都,矗立於老洛陽城的西邊二十里。

關中是不可能關中的,永遠都不可能定都關中。劉益守下決心無論如何都要保護黃河上游的植被,如果將來定都關中,會對黃河上游生態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幾乎永遠都無法恢復。

他前世陝西、甘肅等地的生態災難,多半都能追溯到隋唐時期。

再說了,由於關中八百里秦川面積有限,當關東黃、淮大平原的田野漸漸開墾出來後,關中農業經濟區在全國的重要地位就開始下降。

而且是持續下降。

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期間,黃河流域戰亂頻繁,作為關中農業命脈的鄭國渠、白渠的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又因河床下切,灌溉面積減少四分之三,嚴重時甚至減少十分之九。

關中已經沒有穩定糧食產出了,這對於一個封建帝國的都城來說,是致命的。

劉益守命陳元康在建康下了一道詔書,是為史上鼎鼎有名的《募捐令》。漢王建都洛陽,以洛陽城內及郊外地盤以為封賞。

有錢就能去,有官職可以減錢,劃分專門地塊給官員與富商居住。沒有錢的官員,將來被調到洛陽為官後,只能租房子住。

或者等待朝廷的旨意。

兩個月後新年伊始,劉益守入主洛陽新城,將其改名為“大興”,寓意不言自明。同時,五路兵馬圍攻關中,由劉益守在洛陽親自指揮排程。

第一路為偏師段韶部,從漢中陳倉道攻岐州,順利前出到武都郡郡治虢縣以西的宛川。盤踞武都郡的達奚武、蘇綽等人投降,這一路幾乎是兵不血刃。

第二路為梁軍主力楊忠部,走武關兵臨長安,但長安城內屯紮重兵不好硬攻,於是楊忠屯兵藍田縣,等待劉益守所派遣的主力兵馬進入關中後,再從南面夾擊長安。

第三路為幷州的堯奮、慕容紹宗等人所率偏師,他們從晉陽出發,順利接管了平陽後,又穿過已經廢棄的玉璧城,並行進到殘破的蒲坂,在此地屯紮。

第四路為羊侃所率禁軍,走軹關入河東。河東大族薛氏、裴氏、柳氏,皆攜嫡系家眷定居洛陽,讓出河東鹽池的開採權,並接受梁國的管轄。

這些四路兵馬都就位後,劉益守親率江州兵兩萬,嫡系精銳兩千五百,從潼關入關中,與幷州兵馬會師與蒲坂。

梁軍,哦,現在應該叫漢軍了。在漢軍泰山壓頂的攻勢下,關中的高洋與侯莫陳順等人,也停止互相攻伐,抱團取暖想抵抗。

然而一統天下的大勢一旦確定,人心便不可以收拾。還沒等侯莫陳順與高洋“精誠合作”,李虎就帶著親信部曲反水,引楊忠部入長安。

漢軍佔據長安後,侯莫陳順等人死於亂軍之中,高洋亦是被部下所殺,關中初定。劉益守命人將高洋的屍首與高歡葬在同一處,相隔不太遠,亦是一個大土丘,乃是鮮卑人的墓葬風格。

劉益守對已死之人都是非常寬容的,但卻沒有給高洋任何諡號。

在很多人看來,或許高洋根本不值得拿出來跟劉益守比較,既然不是“同臺競技”,那便沒有上諡號的資格了。

得知漢軍平定關中,遠在蜀地的蕭紀,嚇得連忙上表朝廷,說自己年事已高,巴蜀之地溼氣重,他身體受不了,請求朝廷收回封地,重新冊封。

劉益守從諫如流,將其封在青徐蘭陵縣,這裡是蘭陵蕭氏發跡的地方,也是祖地所在。聽說蕭紀到了蘭陵後,整天養花種草不問世事,幾乎完全淡出了朝野視線。

除了河北的部分地方以外,天下已經明面上統一了,當然,也不排除很多野心家在暗地裡蠢蠢欲動。

劉益守入主大興城的第二年,廢除了地方推舉選官制度,廢除了梁國早就名存實亡的九品中正制,宣佈了“以功勳門蔭,逐次遞減”以及“開恩科選拔”的主流選官制度,同時也接納自薦與推薦的人才,只是數量有限,不是主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