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內訌(1 / 2)

小說:封侯的稱號大全 作者:高月

宋軍勢如破竹拿下了夷陵縣,守將王賓得知東城門失守的訊息,倉惶帶著一千餘人向西逃竄。

天漸漸亮了,宋軍主力大軍陸陸續續進入夷陵縣,陳慶下令厚葬了三名陣亡的都頭。

他嘆了口氣對眾將道:“以後你們要勸說我,不能任由我頭腦發熱作決定,如果十三人不幸全部陣亡,我悔之不及。”

楊再興搖搖頭道:“都統的關心卑職心領了,但衝鋒陷陣是大將的職責,這其實也是衝鋒陷陣的一種,都統不讓我們冒風險,這一點恕卑職不能苟同!”

劉瓊已包紮了幾處傷口,他嘶啞著聲音道:“戰死沙場是大宋將士的榮耀,連都統自己也要衝鋒在前,卻不准我們冒險,這個道理我不認同!”

高定等九名參戰將領齊聲道:“恕我們不能接受!”

其實陳慶並不是在安撫他們,收買人心,他確實很後悔,他手下五虎將三個參與了行動,一旦團滅,這個損失他難以承受,只是他從主帥的角度考慮問題,而眾人是從將領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這種爭執並沒有意義,他自己吸取教訓就是了。

陳慶隨即重賞了十三人,三名陣亡將領給與雙倍賞賜。

陳慶又命劉璀率三千人守夷陵縣,他隨即率領大軍繼續西進,歸州的形勢已經刻不容緩……

秭歸縣和夷陵縣一樣,也是依靠地形而建,同時是修建在半山腰上,扼守住了西去的三峽道,大軍想進入巴蜀,繞不過秭歸縣城。

守將叫做張自良,是峽、歸兩州鎮撫使,同時出任峽州知事,他奉命率五千軍鎮守三峽道,李綱頭腦很清醒,無論湖廣的戰事如何緊張激烈,他都不調峽州守軍支援。

事實上,偽齊軍對峽州的進攻並不亞於漢陽和江陵,偽齊軍已經是第三次進攻三峽道,前兩次都失敗,第二次攻打峽州的八千偽齊軍撤退時被陳慶騎兵全殲。

蔣彥先的軍隊是偽齊軍第三次攻打峽州,這一次偽齊軍效果顯著,一口氣奪下了夷陵縣和沿途的十幾座關隘,秭歸縣是最重要的一關,也是最後一關,一旦奪取歸州,偽齊軍就將實質性地進入巴蜀。

蔣彥先的大軍還有一萬五千人,他們攜帶了中型投石機,起名為飛火炮,他們也是投擲們猛火油焚燒縣城,但這次攻打秭歸縣卻沒有那麼順利,秭歸縣城的地勢太高,投石機仰射能力不足,無法將火油投入縣城。

但蔣彥先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他下令軍隊築臺,在縣城的山腳下修建一座高達四丈的土石臺,這樣土石臺上就直接和縣城高度平齊了。

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但需要耗費時間,在攻打秭歸三天失利後,偽齊軍便停止了進攻,八千士兵從四面八方鑿石取土築臺。

今天是第五天了,土石臺已漸漸修建完成,數百名士兵站在臺頂用巨木夯土,將臺頂夯結實,然後再鋪上一層大石便大功告成。

高臺下,十幾架飛火炮已經準備就緒,它可以將三十斤重的火油球射到一百二十步外,而高臺相距相距縣城城牆只有百步,完全可以使用火攻。

一旦烈火覆蓋了城頭,守軍被迫撤下城去,就是他們奪城的機會到了。

蔣彥先站在高處,望著遠處巨木夯土築臺,眼看勝利在即,但他心中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他很清楚奪取三峽道的後果,名義上是齊軍打通了進攻巴蜀的東線通道,但實際上是為金兵做嫁衣,完顏昌坐鎮襄陽,不就是為了這條東線通道嗎?

一旦有了富庶的巴蜀為後盾,再順江而下,奪取荊襄湖廣,宋朝真的就岌岌可危了。

蔣彥先畢竟是漢人,是大宋舊臣,在關鍵時刻,他不得不面臨一個民族危亡和個人榮華富貴的選擇。

蔣彥先有這樣的想法其實很正常,現在是金朝初期,宋朝士族和讀書人都不願意投降金國,金國內的漢人大臣都是以前遼國的漢臣。

金國這才不得不扶持了一個偽齊國,讓河北中原計程車族有了效忠物件,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自我欺騙罷了,但至少中原士族們可以給列祖列宗一個交代了,自己並沒有投降異族,還是在為漢人的政權效忠。

一直到金朝中後期,幾代人之後,北方的漢人才真正把自己視為金朝臣民。

這時,一名將領飛奔而來,抱拳道:“啟稟都統,土臺已經搭建完成,需要試驗,是否可以用飛火炮進攻一次秭歸縣?”

蔣彥先擺擺手,“先不急攻城,休整幾天再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