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武振大宋

小說:武值大宋 作者:野狼的天下

種詁雖然沒有明說王相到底是誰,但荀寧對此還是有所瞭解的。

王相,便是王安石。

熙寧七年年初,小官鄭俠進奏《流民圖》,時值熙寧變法的關鍵時刻,而遼國又是派遣使臣羞辱宋帝,強行要求割地。再加上,朝廷內部反對變法的皇親國戚眾多,由此王安石在四月份的時候,被罷免了官職。

“此為朝廷黨爭,種大人放心好了,我不會介入的。”

“不妨事,待你進入武學館,將來取得武舉進士以後,你便有資格進種家軍任職了。”

種家軍,由種詁父親種世衡創立,世代經略西北,那裡可是建功立業的好地方。

眼前的種詁雖然是個武將,可言談舉止之間,卻能盡顯他心細如的安排。

從荀寧所熟知的北宋歷史來看,北宋時代的武舉,即便是考中了進士,也未必會授予武將官職。

這裡面的原因恐怕和參加武舉考試的人員身份有關,他們大多都是那些文舉落榜之人,因此武舉進士,不授軍職已是約定俗成的了。

這也就意味著,即便荀寧進入了武學館,成為武學生員,將來也很大程度上是要遠離軍隊的。

現在,種詁的話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已經指定了荀寧將來為官展的道路。這就像是一種保障,使得荀寧將來不會因為意外而遠離軍隊。

“多謝種大人栽培!”

面對如此安排,荀寧自是感激不盡。雖然眼下王安石被罷相,朝廷政局並不明朗,但好在荀寧還沒有步入官場,因此除了武舉開科的時間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其它的也就無所謂。

由於荀寧孤身一人,住在驛館裡花費又大,兩人聊到最後,種詁便將荀寧安排住進了種家。吃穿住行,自是享受與世家公子一般的待遇。

對於此種變化,荀寧心中自然非常清楚。若不是自己這真七尺的身高,武藝上還說得過去,恐怕也不會被種家施以如此待遇。

換句話說,種家看上了荀寧將來在軍隊中的潛力——他絕對是衝鋒陷陣的一把好手,如此壯士,豈能怠慢?

“武學館要到八月二十日以後才開學,和國子監一樣,都在太學那裡。距離入學,還有一段時間,你就在京城中熟悉熟悉,跟師中一道,練習練習槍法技藝,也對你參加武舉有所幫助的。哦對了,我還有個大侄子,叫建中,與你年齡相差無幾,不過他將要考文舉,你們倆也可以相互聯絡聯絡。”

一切都安排好以後,種詁對荀寧又是交代了一番。他口中的建中,便是種建中,實際上就是种師道。現在這個年齡段的种師道,還是個文官。

事實上,種建中才是种師道的本名,只是後來因為年號的緣故而改了名。

“北宋時期,文強武弱,我若選擇文舉,必將面臨巨大的壓力,與同一時代的名人相比,我不過是螻蟻。那麼想要有出頭之日,只能走武舉這條路了,更何況現在成為武舉生員已成定局。”

縱觀有宋一代,文人大家可謂是層出不窮,前有范仲淹、晏殊等等,後又有李清照、6遊等等。即便是荀寧所在的熙寧七年,也有黃庭堅、晏幾道等人。

跟這些大家在同一時代,荀寧不知道自己是該慶幸,還是該後悔。但眼下於他來說,文人的領域,似乎並沒有多大機會能接觸到。儘管荀寧憑藉著前世的記憶,可以完完全全在這個時代做個文抄公,秒殺一切出了名的文人。

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宋貧弱的局面。

究其原因,在荀寧看來,很有可能是文人鄙夷武者這一矛盾,從始至終都難以得到改善。更深一層次的,則是宋帝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而重用文官削弱武備——哪怕是一支軍隊的長官,也要受到文官們的牽制。

如果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眼下這一時代文強武弱的局面,在荀寧看來,那或許更有成就感。

由此,荀寧堅定了自己內心的想法——武振大宋。透過扶持大宋軍武的途徑,來促使北宋擺脫滅亡的結局。

儘管這一過程荀寧可能會面臨非常巨大的阻力,也可能會遭遇朋黨之爭而身死。但眼下武舉之路已經開啟,荀寧沒有退路,也不可能退卻了。

天之所予,不得不受。這副魁梧的身軀,在荀寧看來,那就是為武舉而生!

在汴京的日子過得飛快,荀寧還沒有感受到時光流逝的痕跡,就到了八月二十日。

待在京城的這些日子裡,荀寧與种師中一道練習槍法,認識了种師道,跟老種家的其他人也熟絡了起來。

“荀壯士,武學館與太學院,都是國子監下屬的機構。今日開學,你是第一次來東京,恐怕還不知道國子監的門道,我帶你去。”

清晨,荀寧在種家的大門口,坐上了种師道的馬車,往國子監而去。

馬車穿過人來人往的街道,很快就到了一所氣勢磅礴的宅院前。

在宅院大門的牌匾上,寫著“國子監”三個燙金大字。

“聽聞,這幾日有一名身高七尺的男子,投靠種家,要考武舉,你們看,是不是就是他?”

荀寧一下車,就立刻成了眾人的焦點。畢竟,他的身高與眾不同,只要一出門,就會有人立刻認出。

此刻,國子監大門前,已經是聚集了大量等待開門的學子。這些人大多數穿著白色深衣,頭戴方巾帽,腰繫黑色宮絛,青綠色的碧玉點綴其上,一看就是世家子弟。

“在下荀寧,初來乍到,還請眾位公子多多包涵!”

“真沒想到,這世上竟有人長到七尺之高,差不多有一個半我那麼高了。”

“奇人也,異人也,這簡直就是天生練武習武的料,難怪種大人要推薦此人來讀武學!若是他在軍務指揮上勤加學習,將來必成大器,我大宋也將會多一員文武兼備的將才!”

這些公子都是太學的生員,荀寧雖然入讀武學館,但與他們同屬於國子監,也算的上是同窗了。

因此,荀寧見著眾多公子好奇的圍了過來,便是拱手作揖,進行禮節性的問候。

“王相被罷免還不到半年,時局不穩,太學能不能重開,都還是一件未知的事情,更不要說武學了。建中,你伯父在朝為官,難道就沒有聽到什麼風聲嗎?他怎麼敢推薦這麼一個白身來入讀武學呢?”

“晏公子,你這說的什麼話?大宋沒了王相,難道就不給我們讀書人做官的機會?”

人們正好奇荀寧身高的時候,人群中突然傳來了一陣不和諧的聲音。

“生來不過是白身,妄圖透過武舉走向富貴,這樣的奇人異士我見得多了。縱論大宋建國至今,除了十七年前的狄刺面,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人能做到透過武舉獲享富貴。不是我說嘴,像壯士這般人物,只配軍中做事,來國子監,就是在玷汙風雅之地!”

喜歡武振大宋請大家收藏武振大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