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章 從此不和親,從此不割地

小說:武值大宋 作者:野狼的天下

建武六年,五月二十日。垂拱殿上,新一期的朝議正式開始。

“現在有遼國使臣要求親於我大宋,他們指名道姓的要將朕的愛女荀瑾嫁過去。由此,就能夠效仿當年昭君出塞舊事,來維持我大宋與塞外邊疆的安寧。眾位愛卿,你們對此事如何看?”荀寧坐在龍椅上,掃視了一圈眾臣,便是第一時間出了這樣的問題。

“臣以為,和親之策,利大於弊。人們常說,和則兩利,大宋與遼國,正是處於這種關係。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和親,換取大宋未來三十年的和平穩定,那麼這場和親,是非常值得的。”

“皇上,漢朝的時候,和親之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昔日的昭君出塞,今日荀瑾公主遠嫁,必將會載入史冊的,繼而後世流芳!”

“這位大人,你可不要忘了,現在皇上還沒答應要將公主荀瑾下嫁給遼國君主呢。皇上,臣以為,和親之策不妥。今時的大宋,與往日的大漢遠遠不同。當年,大漢是因為兵馬薄弱不如匈奴,最終同意和親的。現在呢?我大宋兵馬遠勝於遼國,又憑什麼同意和親?”

“荒唐!所有人都知道,公主和親,不過就是一場短暫的政治交易罷了。用一個女人,換取大宋數年的和平穩定,這又有何不可?”

荀寧問話完後,朝中大臣便是一個接著一個走出班列,向荀寧陳述著自己的觀點。荀寧聽的真切,支援和親的人佔據了起碼四分之三,而反對和親的,則只有可憐的四分之一。哪怕是這四分之一的人數里,裡面又是有九成以上的官吏,荀寧曾經拜訪過。

由此可見,如果荀寧沒有提前與那些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今天的垂拱殿上,支援和親的人恐怕就是一百個裡面有九十九個了。

“和親倒是小事兒,至於和不和親,朕還沒有決定下來。不過,接下來朕要告訴你們遼國和親的要求,聽完這個要求後,你們再來說說看,和親是否可成?”

朝中大臣們的聲音逐漸小了下去,荀寧便是咳嗽了一聲,隨即環顧了一下垂拱殿,方才繼續開口。

“遼國希望將雁門關所在的河北行省三分之一的土地作為荀瑾的陪嫁,如果大宋不同意,那麼他們就會兵奪取雁門關。哦,朕還要告訴你們的是,遼國現在也掌握了火器的製造與生產。至於是怎麼來的,這個朕就不用多解釋了,你們自個兒心中有數。”

“什麼?”

荀寧的這番話一出口,垂拱殿上的眾人便是流露出了驚愕的表情。遼國這分明就是仗著自己掌握了火器,來以和親為名義,掠奪大宋的土地。

火器的技術,乃是機密之中的機密,只有極少數人知曉。當然,這裡的極少數人指的就是荀寧以外的工部的某些大臣了。畢竟,荀寧此前製造火器,離不開工部。

然而,那些大臣無一不是世家之人,在荀寧屠滅世家的行動之中,這些人僥倖逃生,最後便是流落到了遼國之中。如此,遼國兵馬掌握了火器的製造與生產,也就合情合理了。

當然,眾人驚愕的並非單純這一件事,而是那份陪嫁。和親於大宋來說,本就是一場賠本的買賣,如果和親再搭上土地,那就更不合算了。最為關鍵的是,遼國使臣提出的和親陪嫁之中,要求還包括了雁門關。

雁門關的重要性,即便是朝廷之中那些沒有上過戰場的人,也都非常清楚。沒了雁門關,遼國的鐵騎就能縱馬馳騁,一日一夜就能抵達汴梁城。

換句話說,雁門關是大宋的最後屏障,因而它絕不可能被割讓出去。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因而剛剛很多支援和親的官吏,此刻已經變得沉默不語了。

“皇上,臣以為,可以用其他州城與遼國交換條件,如此……”百官沉默了片刻之後,垂拱殿上便是有一名官吏輕聲建議著,不過他的話還未說完,就直接被荀寧給打斷了。

“怎麼,非要讓朕退位,或者是讓朕做遼國的皇帝,這宋遼才能安穩下來?今日送給他們一座城池,明日再送一座,數年之後,我大宋還有什麼城池能送給遼國?如此一來,我大宋豈不是要亡於遼國人的手中?王衝,你究竟是什麼意思?莫非你私通遼國,做了賣國賊?”

此刻的荀寧,目光如炬,就像是老鷹盯著獵物一般盯著那名官吏。頓時,那名官吏就被嚇得腿軟,直接跪在了地上。

“臣萬死!皇上,臣不敢這麼做啊!臣對大宋可是一片忠心啊!”

“朕不要你萬死,朕只要你死一次就夠了,來人啊,拖下去……”

“皇上,王衝也是為了大宋著想,請皇上饒他一命吧!”

“皇上,饒他一命吧!”

荀寧並不是真的想殺那名叫做王衝的官吏,而是裝模作樣的嚇唬他罷了。此刻,他聽著眾人為其求情,便是順勢說道“好,朕饒你一命。不過,死罪可逃,活罪難饒,來啊,拖下去,打二十庭杖!”

“臣,謝皇上不殺之恩。”

望著被拖下去的王衝,垂拱殿上再次恢復了平靜。

“好了,朕就先說說自己的想法吧!”荀寧環顧朝堂,“朕只有一個主張,大宋自今日以後,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即便是遼國南下來到了大宋汴梁城,那朕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最後兩句話,荀寧說得鏗鏘有力,朝中大臣每個人都像是被閃電擊中了一般,迅抬起頭望著荀寧。

“臣等謹遵聖意!”

此刻,所有人都明白,遼國提出的和親之策,恐怕不能成行了。

“退朝!”

荀寧將自己的想法表述了出來以後,便是沒有與眾臣繼續商議接下來的事情,而是直接宣佈退朝了。

今日的朝議,其實並不是為了商議和親之策的問題,而是荀寧為了統一朝中百官的人心。

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就算荀寧現在想出兵遼國,哪怕是互補沒有錢,也一樣能做到。

喜歡武振大宋請大家收藏武振大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