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苟安一方(1 / 2)

糧食始終是個繞不過去的坎。

按陝北本地百姓講法,這搭裡什麼都種,小麥、穀子、豆類,還有紅薯、包穀要甚有甚。種的也不老少,就是產量低。川地能收一石(約一百四十市斤)多那是下了大本,一畝坡地最多年收十數鬥谷算好。

鬼地方還到處缺水,根本養不活人。

葭州最大的廠是水車廠,內裡役工有兩百多,造出的龍脊水車暢銷三省多地。本地更不用說,賒銷出去有四百多架,饒是如此也還是缺水。

前段不惜工本往哈密及康多地區大量遷徙人口,就因一處是平原盆地,另一處雖大多溝壑山嶺卻雨水充沛。

還有一處就在眼皮子底下的好地方——套外的豐州灘。

這片以歸化(呼和浩特)為中心的廣闊區域,是黃衝此次的目標。

主意是張珉出的,建議樂安侯收取古稱為敕勒川的區域,東接大同諸地,屯田養兵並開拓南北貿易。

敕勒川陰山下,這個黃衝曉得。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說這裡,北靠的叫大青山屬陰山山脈,難抵山嶺,東起蠻汗山,西至黃河邊。還恰好與陝西的東北角接壤。

境內有大、小黑河、槍盤河及哈素海等湖泊,水源充足,水草豐美,森林繁茂。既適於放牧,又宜於農耕。

還不止這些,一片片野林裡有諸多大樹,數人圍圈都夠不著手,最大的可達十圍。

九曲黃河萬里沙,又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全不是那麼回事。整個內套地區常年少雨,不長莊稼光長草。兔子、野雞偏地有,鄂爾多斯部族卻越來越潦倒。因為只適合放牧而不適合耕種,比不得東北農牧結合且物產豐富。寧夏周邊倒有零星的可耕地,可早被人颳得七七八八。

可豐州灘不一樣,現在名義上在滿洲人手上,實際還是歸附的察哈爾部落在佔據。木堡之變前還為明境,百年前土默特人將此佔據,並改稱為土默川。

他心動了,先帶著人來看看。沒空理啥俺答汗的老黃曆,黃衝只曉得歸化也叫三娘子城,而三娘子曾是土默特人的女領。

也僅是心動而已,還需要更詳細的考量。

若要向這個方向擴張,先要考慮的就是寧夏的據點。沒有這個前題,鎮番、葭州連不起,更別說向東北進取土默川。而寧夏要設定駐兵據點非常困難,除非準備同鄭崇檢等一系人翻臉。那裡可是三邊重鎮,整個陝西的膏腴之地。

只有在賀蘭山中建城,這是他出前的預想,但成不成立還要實地考察。

記得有句‘踏破賀蘭山闕’,總讓人以為極難翻越。實際呢?不是。到處都有通道,大口三十七,小口十幾二十個。跟個頭梳子似的,遠不算一處屏障。

這是已經探知的,隨便找個放羊的,他會掰手指頭講到口噴白沫沫,百多個溝谷和位置繞得你暈菜。

看來看去,黃衝相中了宿嵬口。

這地方地勢險要,周邊能繞行的途徑不多,比赤木口過山道路近一半,易守難攻的。全程也不過百六十里地,雖然道路陡峭,但也能並排走三匹馬,倒是挺適合府軍派少量的兵丁駐守。

剩下唯一的小麻煩,如何從邊境墩丁手中‘借’過來。

即便用些手段佔下也需修築關隘和倉庫、馬廄之類的成片建築,可地勢又不允許,好叫人左右為難。

寧夏地方與韃靼人犬牙交錯,根本算不得穩當。若長期以鎮城為中轉,一是難免遭地方官吏吃、卡、拿,二是有隨時有可能被韃靼人打劫的風險。但若要保留葭州,此處地方又非設立一箇中轉據點不可。

所以,黃衝帶衛隊繼續一路探查,暫時也無法下定決心。

初只想苟安一方的黃衝缺乏雄才大略,遠比不得皇臺吉。

人家為什麼四次南下佔領諸多地方,包括山東重鎮及許多關隘都放棄掉?在於他有整體的思略,吞併朝鮮可搜刮糧秣,聯合蒙古而得戰兵。而黃衝有什麼?除了能同蒙古聯部叫板的府軍,最多的就是數不盡的難民。

越聚越多的難民是累贅,甚至是不堪之重的負擔。

總理署已經測算出來了。遷一戶五口之家,只從涼州往新沙洲,屬地需直接支付二兩銀,包括種子、農具及遷徙中途的糧食、器具等補助。間接的耗費更大,沿途護衛及修建房屋等分攤達五兩多。若是送往哈密,一戶費用近二十兩。

按遷十萬人,兩萬戶計,一萬戶入康多一萬戶入西關總需費銀三十二萬兩,糧谷十六萬擔。

可以說往東面來是被逼的,給大老婆張嫣給迫來的。

因為缺衣少食,往沙州的難民到達目的地的只有三分之二,還傷殘無數。往哈密地區的只有半數到達,且與本地土著因土地、房屋等事不斷生衝突。唯今權宜之計,先論證張珉的餿點子到底成不成立,待慶王、肅王兩個從靈藏返回再行商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