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1 / 6)

這些年,在北京主事兒的北洋政府首腦跟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段祺瑞臨時執政了一陣子,不成,辭了職;胡惟德、顏惠慶、杜錫璉、顧維鈞這四位爺加起來幹了一年零倆月;張作霖的屁股也沒坐穩,1928年的5月,北伐軍已經到達了北京的外圍,張作霖一琢磨,就在一年前,武漢國民政府領導的北伐軍與馮玉祥的國民軍聯合作戰,在河南戰役中擊敗了愛子張學良指揮的奉軍主力,奉軍被迫撤到黃河以北,張作霖自知不是北伐軍的對手,乾脆甩掉北京這個包袱,溜到老家東北去當土皇帝。不過,張大帥這回的運氣簡直糟透了,在回家的路上,他的專列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埋下的炸彈炸翻,張大帥被抬回家後不久便氣絕身亡。

北京政府再次群龍無首,政界的元老們出頭臨時組織了治安維持會,指揮警察和留在城內的奉軍的一個旅維持秩序。三郎投靠的杜司令早就不知去向了,6月8日,閻錫山的部將商震從廣安門入城出任京津衛戍司令,和平接管了北京;6月15日,國民政府鄭重宣佈:中國南北統一大業勝利完成。

王仁山尋思著,不打仗了,這下兒會有好日子過了。可還沒等他高興起來,緊接著就是一個晴天霹靂:國民政府決定把首都遷到南京,北京改為北平特別市。別看北京與北平就一字之差,可對榮寶齋而言,這麻煩大啦!

這些日子,城裡的達官貴人紛紛跟著政府往南京搬遷,榮寶齋的客戶大量流失,王仁山心急火燎,可也只能是乾瞪眼兒瞧著。

張乃光的秘書、一個儒雅的青年魏東訓正焦急地站在大門口的臺階上不住地向左右張望,一輛裝滿了傢俱、生活用品的卡車停在大門口,車子已經“突、突”地發動起來,司機探出腦袋:“魏秘書,再不走就趕不上託運了!”

“再等。”

宋懷仁懷裡抱著一捆卷軸,坐在洋車上拼命往張乃光家趕,他催促車伕:“再快點兒,我付雙倍的車錢……”

宋懷仁終於出現在魏東訓的視野裡,他三步並做兩步跑過去:“宋大夥計,您可算來了。”

宋懷仁下了車,把畫遞上去:“還沒幹透,您到了南京趕緊掛起來。”宋懷仁抹了一把頭上的汗:“張議員,還有他周圍的人,如果要畫兒,您就拍個電報來,我們馬上給您預備著。”

“張議員到了南京就是張司長啦,送禮的事兒怕是少不了。”

“那敢情好。”宋懷仁指著魏東訓手裡的一個卷軸,悄聲說道,“這是孝敬您的,到了南京有什麼好事,您可得惦記著我們榮寶齋。”

“宋先生,您別這麼客氣,我和榮寶齋的少東家張小璐是同學,關係沒得說。”

“那您就更得關照了!”宋懷仁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司長的秘書是少東家的同學,那算趕巧了,幸運的事兒也就這麼一檔子,其餘大部分客戶可是煮熟的鴨子——全飛了。

王仁山站在鋪子門口,看著稀稀拉拉的過往行人眉頭緊鎖,趙三龍走出來:“經理,有電話找您。”

王仁山回過頭:“誰呀?”

“沒聽出來。”

王仁山轉身進了鋪子,他拿起電話聽筒:“喂?”

電話聽筒裡傳出了對方的聲音:“王經理,我是教育部的趙順之啊。”

“趙先生,我正等您的信兒呢!”王仁山顯得有些興奮。

“抱歉,抱歉,我們算計了一下時間,從北平發貨到南京,就是快件也來不及,下回吧,讓你費心了。”王仁山還要再說什麼,電話“啪”地就結束通話了。

王仁山的臉陰沉下來,他來到桌子旁坐下,悶著頭抽菸,夥計們都小心翼翼的,鋪子裡的氣氛十分沉悶。

宋懷仁走進來,王仁山抬起頭:“趕上了嗎?”

“緊著忙乎算是趕上了,也跟魏秘書交待了,唉,經理,這當官兒的、有錢的都往南邊去了,咱的東西都賣給誰去呀?”宋懷仁也是心急如焚,如今他已經是榮寶齋的大夥計了。

“急也沒用,我這兩天琢磨著,榮寶齋不能坐這兒等死呀,也得跟著到去南京闖闖,看能不能在那兒開個分店。”王仁山琢磨著。

宋懷仁的眼珠子一轉:“你還別說,經理,這倒是個好主意。”

王仁山把打算到南京開分店的意思跟張幼林唸叨了一下,張幼林當時沒說什麼,第二天晚上,他把王仁山、張喜兒約到了家裡。

張幼林說道:“仁山啊,你提出的到南京開分店的事我仔細考慮過了,我覺得很有道理,你能談點具體的嗎?”

“東家,這是明擺著的,頭些日子我給南京的朋友通了個長途電話,我那朋友說,自從國民政府搬到南京,南京的市場立刻活躍起來,尤其是衣食住行方面,非常繁榮。我是這麼想,一個政府機構可是個龐然大物,您算算吧,軍事委員會、行政院、考試院、國民參政會……照過去的說法,這都是些大衙門,這些衙門得辦公吧?辦公就需要筆墨紙硯,而且需要量會很大。”

張喜兒接上話來:“南方的南紙店沒有我們榮寶齋這麼大規模,至少現在還沒有哪家店有這個能力,能獨自承擔起供應政府部門文房用品的業務,這對我們榮寶齋來說,的確是個機會。”

王仁山思忖著:“既然政府可以長出腿兒跑到南京去,那我們榮寶齋為什麼不能長出腿兒來呢?我們跟著政府跑,政府跑到哪兒,我們就跟到哪兒。”

“這樣吧,仁山帶著雲生先去南京探探路,如果可能,租個地方爭取辦個‘榮寶齋文房用品展賣會’,店裡把需要的貨品從郵局發過去,咱們先看看行情,要是還不錯,再核計開分店的事;張喜兒就留在北平照顧鋪子,這邊也離不開人。”張幼林一錘子定音。

王仁山點頭:“好,我帶雲生走一趟,車到山前必有路,我就不信在南京立不住腳。”他顯得信心十足。

王仁山果然能幹,到了南京,他租房子、登廣告,三下兩下就聯絡上了以前的老客戶,熱熱鬧鬧地辦了十來天的“榮寶齋文房用品展賣會”,大獲成功,緊接著就在南京辦起了榮寶齋的第一家分店。

要不怎麼說是風水輪流轉呢,自打國民政府遷到南京以後,榮寶齋北平總店的生意就一落千丈,南京分店的營業額卻一路攀升,勢頭很猛。轉眼之間兩年過去了,格局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張喜兒正在榮寶齋後院的北屋裡皺著眉頭打算盤,張幼林推門進來:“算出來了嗎?”

張喜兒抬起頭:“東家,本地的生意還是不看好,南京分店的營業額已經超過了北平總店。”

張幼林面露喜色:“看來當初這步棋走對了,要是還窩在琉璃廠,榮寶齋可就是罐裡養王八,越養越抽抽了。”

張喜兒倒上茶:“王經理心氣兒挺高,他打算按照南京的路數,在南方的幾個大城市陸續都辦起榮寶齋的分店。”

“這是好事兒啊。”

“可是……”張喜兒有些猶豫,“東家,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但說無妨。”

“王經理可沒打算給您白乾,我瞧他的心思……”張喜兒搖了搖頭。

張幼林一時愣住了:“他有什麼想法?”

張喜兒還沒來得及回答,學徒徐海拿著一摞訂貨單走進來:“張經理,南京又有一批訂貨單過來了,要大批的卷宗、信封和信箋,他們當地趕不出來,讓咱們把庫存的先發過去,可我算了算,咱們把庫存的全發過去也不夠啊。’張喜兒看了看訂貨單:“讓帖套作趕緊加印,忙不過來就臨時僱幾個人過來幫忙兒,我待會兒再跟慧遠閣的陳掌櫃商量商量,調他點兒貨,到時候給他分成兒就是了。”張喜兒又從桌子上拿起一張紙遞給徐海,“順道兒把訂畫兒的尺寸給溥先生送過去,溥先生堂幅六尺是一百二十元,先潤後墨,去的時候別忘了帶上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