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魚 第271節(1 / 2)

小說:大秦嬴駟張儀 作者:一口香

尤其是第二道題,完全與第三道題相違背:你都說了要會長將秦國推向全世界了,怎麼還問秦國是否有必要發展商業呢?不發展商業,怎麼讓會長帶著秦國走向世界呢?

既然明擺著要在秦國大力發展商業了,那麼第二道題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要秦魚回答,當然是有存在必要的。

自從商鞅變法以來,秦國的基本國策就是重農重戰抑商,而且秦國在此基本國策的指引下實現了國富民強,東出函谷的長遠目標。

秦國抑商不只是簡單的限制商業的發展,而是到了嚴厲打擊的程度,國家對商人收重稅,不允許百姓私自買賣,尤其是糧食,百姓只能吃從自己土地裡種出來的糧食,而不是買來的,每當國家戰事或者徵召民力做苦役的時候,商人總是第一個入選......

總而言之,商業在秦國,是沒有成長和壯大的政治土壤的。

現在秦國卻要在重農重戰抑商的基礎上大搞專門的有關發展商業的考試,這不是讓人犯迷糊嗎?

所以秦魚才出了這三道題。這三道題既是出給有志於商會的人的,也是出給天下人的,目的在於說明商會存在的必要。

秦國的商會是特定的人在特定情況下組建起來的。

這個特定的人就是當時年僅六歲的秦魚,特定情況也在於他年僅六歲。

誰都沒有想到,一個小小孩童玩鬧般組建起來的專為運

輸貨物的商會能發展成如今的龐然大物,甚至能支援一國公子搞政治叛亂。

秦國的朝堂中也一直都有商會此等禍國之物就不應該存在,應該立馬取消的聲音,只不過都被上層決策者給無視掉了而以。

畢竟,現在的商會已經總攬天下之財,那是說取消就能取消的掉的嗎?商會每時每刻都在為國庫做多少創收,你捨得取消嗎?

商人固然為國家帶來了許多害處,比如財貨暴力所帶來的的民心浮動,不安於耕種,擾亂社會秩序,人和人之間勾心鬥角、貪婪無度等等,都給統治者帶來了困擾。

但秦國的這個商會所帶來的好處,也是不能泯滅的。

秦魚透過建立商會通貨積財,達到民富國強的目的,且這個目的,基本已經實現了。現在天下間的貨物,都能透過各種渠道運輸到咸陽來,說今日的咸陽是東方、乃至全世界第一大城市也是名副其實的。

尤其,讓秦國決策者最不能放棄的還有一個點就是財貨流通打破了國土的限制和閉塞。

一個商隊所經之處,送去的不僅僅是供需當地百姓所需的貨物,還有商隊從當地獲得的資訊。

此地山川如何,人口如何,吃何種飯食,穿何種衣裳,唱何種詩歌,推崇哪一位賢人......

秦國的采詩官和地理勘探隊會隨著商隊出發,一路採集沿途風景民俗,商隊不僅要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還要無償提供財物和人力供應。除了採風之外,商隊一般都還兼職間諜活動,最初范雎賄賂他國眾臣大搞陰謀間諜就是倚靠了商隊靈活流通和不可捉摸,以及成千上百的暴力性。

這些,才是商隊流通的真正意義所在。

在什麼時代就做什麼樣的事,秦國的商會,就跟這個時代的人一樣,天然的就帶著戰國時代的多樣性。

秦魚並沒有將參加考試的考生聚集到一個地方現場統一答題,而是將題目張貼在咸陽城各處,可以讓所有人看到。

答題限時五日,想參加考試的人可以自己躲在屋中書寫自己的見解,也可以召集門客集思廣益然後當做自己的觀點論述在紙上,只要你在第五日日落之前將寫著自己名字的答卷上交至指定地點就行了。

此舉非常有當年秦孝公釋出招賢令的

味道。

在收到眾人的策論之後,大王和朝臣們會選出一些認為適合秦國當前發展的文章,然後張貼出來供人閱讀,同時聲名這些文章的主人就是即將進入第二輪考核的人了。

對此有異議者可以擊鼓以告,同樣期限五日,五日之後沒有異議,這些被選出來的人才可以真正的進入第二輪當堂辯論考核。

所謂的當堂辯論,就是當著眾朝臣(考核官)的面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論,一來看這人說的和他寫的能否對的上,辨別真假,二來看看此人儀態、膽量和辯才如何,是否符合(這個時代的人對官員)為官的最基本要求,三來這是一個難得展示自己的機會,即便你沒有被選入商會,若是堂上哪位朝臣發現了你身上其他的優點,也會被留下為官。

總之,整個咸陽城都因為這場別開新面的考試徹底沸騰了。

咸陽宮前從雞鳴開始就開宮門擺上一溜的籮筐等待有人來投稿,一直等到宵禁之後才會將籮筐抬回宮中,關門落牙。

秦如將裝著自己策論的竹筒小心的放入籮筐中,眼前的籮筐裡已經裝了大半框的跟她差不多的竹筒,每一個竹筒裡面都裝著一個人的心血。

秦如又伸頭看了看其他籮筐裡的竹筒,見每一個竹筒都幾乎一樣,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看來大家都是從她鋪子裡買的竹筒,甚好,甚好!

秦如對身後跟著她的親隨道:“再催一催櫟陽那邊,加緊再運一批竹筒來咸陽。”

親隨領命而去。

李由不明白,便開口問道:“女公子,明日日落就是最後的時限了,鋪子裡還有許多存貨沒賣出去,再從櫟陽運更多的竹筒,賣不出去不久積壓了嗎?”

秦如大搖其頭:“非也,非也,眼前這些才有多少?你看著吧,明日才是最後的決戰日,就是沒做好的文章也必須要上交了,數量肯定要比眼前這些還要多,所需竹筒數量自然也要更多。”

李由心道,也可能更少,但這話他卻不敢說,他才與母弟從楚國搬來與父親團聚,跟在這位女公子身邊也沒多久,說多了就是交淺言深了,會讓人討厭。

秦如可不知道他心中所想,而是站在一邊望著不遠處的宮門興嘆。

李由:......

不懂。

但沒關係,陪伴你我是認真的。

“如姬,你站在這裡幹什麼?等什麼人嗎?”

李由聽到一個好聽的少年聲音在他們身後響起,不由一驚,他身後什麼時候來人了?他完全沒有發覺。

李由快速轉身,反射性的上前半步,擋在了秦如面前。

眼前是一個長的很漂亮的少年,身形頎長,腰懸佩劍,看穿著不是庶人。

李由戒備問道:“來著何人?”

不等少年回答,秦如自來熟的笑道:“原來是吳君。”對李由介紹道:“這位是我季父的親衛官吳君,名燂,吳楚人士。”又對吳燂介紹道:“這位是郎官李斯的長子李由,我的,嗯,舍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