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養士難為用,可知妖言重(1 / 2)

吉良義時、山岡善次郎等親眼目送高師盛一行人出離揚屋院門,迴轉居館。大河內國綱、中條秀隆伴隨左右,吉良義時問大河內國綱道“方才席上,你為何一定要再三刁難於右兵衛,不叫吾與之接交,莫非你真有門跡偏見不成?”

大河內國綱道“不是。”

吉良義時不禁奇怪,問道“那是為何?”

“高氏,乃本家之世仇,貞家公遺訓,與此輩強梁轅痕,絕不為友。兩國戮兵多年,三河子弟多有討死於其卒兵刀下,如何與之為友?,本家以宗主屈身庶流,以是人心不穩。嫡庶易位,尤可忍受,高階氏,外臣執役,正如劍豪青木所言,此輩家奴耳!豈有主人與家奴為友者邪?”

雖然受了青木大膳一頓斥罵,大河內國綱出於吉良氏家格地位方面考慮。仍舊固執己見,他說道“本家衰敗久矣,強敵環伺,唯有以足利連枝眾的門跡家聲,才能籠絡壓制國人,館殿不可僅憑一時興起,便逾紆尊降貴,自甘卑賤。”

吉良義時對自己佑筆這套食古不化的說辭,不以為然,若門跡家名真的有用,那現在應該是官家執掌大權才對,哪裡輪得到卑賤武士,割據天下,又問松平信安道“三法師以為如何?”

“青木免許劍豪達人,我等親眼所見,長田豪商奢遮誇富,我等亦有耳聞,餘下諸人雖籍籍無名但也都稱得上勇健壯士,小可從兄棄側近而位代官,雖不明其中內細,但如今能得三者投效,絕非尋常庸人,我以為可以結交,若有不忍言之事,或可請其出面轉圜一二。”

松平信安與高師盛泛泛之交,但還是知道其曾擔任過今川氏真側近眾的事情,吉良義時真的被今川家監禁的話,還可以透過高師盛,想辦法請今川氏真近臣出面說項。

吉良義時深以為然,一揮摺扇,道“當世豪強,無不以材勇取士。右兵衛知略天下,吾與之在席上多有敘談,凡吾所問,無不對答如流,僅這份見識也值得吾與之為友。”大河內國綱拽著吉良義時的馬轡,還要勸諫。

吉良義時沒辦法,妥協道“貞家公遺訓,吾自不敢忘,但你也不得在以門第傲人,我等深入今川氏領內,不比遠在三河本領,到了駿府城後更該小心謹慎行事,不可肆意妄為,樹敵於潛。”

“館殿!”

見他還想囉嗦,吉良義時反問道“我與諸位皆以赤誠相待,從未因門第優劣,主從尊卑,就有絲毫輕視之行,正如右兵衛所言,爾等皆吾友人也,日後切記不可以家奴視人!”

“諾!”大河內國綱長在政務,不善辯謀,雖沒有被說服,卻也沒法反駁,只能無奈應諾。

吉良義時拿摺扇敲落大河內國綱拽著馬轡的手,又訓誡一句,道“這等粗鄙狂妄之行,到了駿府城,都給我好好收起來,莫要顯露在外,招惹是非!”言罷,撥馬繞轉,避開自家佑筆,由馬廻眾前呼後擁著,迴轉居館。

…………

板倉重勝將高師盛等人安排在了番所屋敷內小坐,沒過一會兒,便有人前來,稱郡守傳喚。

因為並非公事,所以並未在城內天守閣相見,而是安排在朝比奈元長居住的丹波館會面。

天守閣往往只有宣佈重要事宜時,才會召開評定,在加上今川家實行家臣集住令,佐久城府衙,實際上就是在丹波館內。

進的大門,轉入正宅,一路行來見得最多的並不是亭臺水榭、庭觀景石,而是在各處官邸內處理公務的奉公武士,僅有少數幾名美服薄裙的婢女偶爾穿過迴廊。

他們一路行過處,引得沿途的奉公人無不舉目觀看,但朝比奈元長治下甚嚴,也沒有人敢隨意聚在一起,討論來者身份。

郡守宅邸設在丹波館內的裡中堂。說是裡中,從大門走到,也走了好長一會兒。到了邸內堂外,領路家臣叫高師盛等在外靜等,他入內通報,不多時出來說道“家主請鄉佐登堂。”此人乃是朝比奈家的私臣,故而稱朝比奈元長為家主。

高師盛吩咐青木大膳三人候在堂外廊上,自己則脫去鞋履,略整衣冠,將佩刀、肋差交給門口的小侍保管,昂闊步,邁入堂中。

院外霜寒,天色晦暗。一進堂上,燈火通明,暖意盈人。

高師盛定睛看去,見這屋宇甚大,頗為深廣,兩列黑色圓柱撐起了堂頂,柱間相對合設有十張桌榻。

每個桌榻旁邊都放有一個暖爐,屋內角落各處、柱旁案側都擺設有青銅燈具,粗略估計,怕是不下大小數十個,或為口銜燭光,展翅起舞的仙鶴,或為頭頂油盤,懶散趴臥的鰲黿。燈盞、油盤內皆點燃了燈火,燭光彤彤,堂上數人,其中兩個他卻是認識,正是前番來過平山鄉的山內通判和松上刑錄。

堂內正對門的地方,在諸多案几的上正中,坐著一位年過不惑的老人,須斑白,正是朝比奈元長。

朝比奈元長沒有戴冠,頭上裹幘,穿著一件絹帛製成的黑色胴衣,內襯小袖,綵線紋繪,朝比奈氏的左三巴紋,單就穿戴而言,他和一位尋常武家老人並無太大區別,但是儀態清雋疏朗,風姿儒雅,雖只是隨意而坐,卻自有一番儼然從容的風采。

高師盛恭敬拜倒,道“自駿府城一別,眨眼數年,見到舅父仍舊康健硬朗,外侄欣喜難言。”

寒暄過後,朝比奈元長問道“新九郎以為,吉良四郎是何人物?”作為郡守,方才揚屋裡生之事,早就有人提前通稟。

高師盛略加思索,說道“侄兒對吉良屋形知之甚少,更談不上了解,不過透過宴飲,卻是能查出些許端倪。”

“且說與我聽。”

見舅父朝比奈元長要考校自家,高師盛也不藏拙,將自己的看法,點評出口“以侄兒淺薄觀點來看,東條屋形殿為人風趣,有知略,喜勇士。粗疏武藝,仰慕文采,與之言談,使人如沐春風,豪強傾折,國人爭附,卻是守成有餘,進取不足。御下過於寬免,雖能養士,然恐難用也。”

“哦,為何說他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