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浮華交會法度嚴

進入了城門,頓時感覺與城外大不形同。

城中內町街道上的行人,遠比城外散去的町場熱鬧許多,雖然大多數街巷亦是銷聲匿跡,但高師盛等人進入的城南角落,仍舊有兩條座商街仍舊算是人頭攢動,天色還未完全暗下來,就已經早早挑起大紅的燈籠。

各家座商都派了許多濃妝豔抹的遊女,站在裡中門附近,不斷的搔弄姿,為主家招攬客人。

那裡是得到城主特許狀,少數仍然能夠在夜間開門納客的座館,多是些賭坊博屋、酒屋揚館這種尋歡作樂的場所,亦有不少貨郎在交納一筆入街費後,扛著自己的振手棒進去沿街叫賣。

人來人往,說不上喧雜,卻也是甚是熱鬧。

來往進出之人,除去做些小生意的貨郎以外,無不是非富即貴。

或身著綾羅綢緞,或前呼後擁,從穿著上來看,多數都是到東海道販貨的有錢豪商,偶爾還能身穿袈裟,剃度出家的僧人前往這些煙花場所去,感化風塵女子,捨身來渡化這些紅粉佳人脫離苦海。

看得跟隨高師盛入城的也有善光院內的幾名僧人,他們忍不住頻頻側目,也不知道是憤恨這些和尚不守清規戒律,還是也想要跟著進去,一起參悟歡喜佛法。

負責治安的回見組隨處可見,這些褐衣佩刀的番眾沿著花柳街巡視治安,同時負責驅逐想要混進去坑蒙拐騙的浪人。

幾乎每隔幾天,都會有因犯事被抓捕進奉行所的浪人,對於這些妨礙城中治安的地痞無賴,回見組其實也沒有太多辦法,一般只要不鬧出亂子,最多打一頓,就直接放了。

那點微末小罪,還夠不上勞役,如果關押起來還要管對方的一日兩餐,很不划算,也只能如此處理,只要這些浪人每月按時向回見組進獻納金。

只要不是殺人搶劫這等無法無天的惡事,回見組的番頭也樂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高抬貴手,放過對方一馬。

蛇有蛇道,鼠有鼠洞,大抵就是如此了。

遠江高氏雖然以法立業,有迂腐的一面,同樣也不乏靈活多變的法度。

因飲馬城作為榷場中樞,從四方雲集而來許多有錢的商賈,為了能從這些人手中賺取更多的錢財,擴張常備旗本,對抗彼時叛降不定的遠江豪族。

在獲封此城後,遠江高氏當時的家督高師信,也就是高師盛的曾祖父就專門拆毀一些多餘,甚至是不那麼重要的防禦建築,開闢出了這麼一片區域,來為開設城內町做好了準備。

不過並沒有選擇,如其他大名、豪族那樣招攬豪商入駐經營,而是選擇將土地分賜給部分落魄的分家,讓他們開辦了這些宵金窟。

既可以聚斂錢財,又能扶助窮困潦倒的族人,等這些族人富裕了以後,再讓他們反哺本家。

遠江高氏門下的豪商甚多,雖不如長田家這種橫貫東海道的巨賈,但在敷知郡內也算是排的上號,甚至藉助遠江高氏的權利,辜榷住了濱名湖東岸,最重要的町場,舞坂宿內的開辦賭場的專營權。

故而,遠江高氏雖然宛行表高不足兩萬,但這個自上野遷徙而來的關東武家,卻可以跟井伊家、朝比奈家、松井家這種東海道土著豪族平起平坐。

依靠的就是過人的財力,從浮浪牢人中募兵,組建完全脫產的常備旗本隊。讓領內的軍役眾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安心耕作,來收穫更多的兵糧。

有充足的錢財和兵糧,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操縱地方的局勢,原本高氏也是要出陣信濃,但是合議過後,家中重臣都不願意折損兵力,去參加那麼一場徒勞無功的合戰。

於是就一口氣向駿府輸捐了六千石兵糧,將遠江高氏從出陣的名目中勾去,這全都是數十年來苦心孤詣的經營,積累下來的錢糧才能夠如此輕鬆的做到。

輜車很快從花柳街的裡中門口路過,島崎景信跟長谷川隼人兩個看著站在花柳街口,那些美貌的遊女,更是有些躍躍欲試,這兩個人雖然互相看不順眼,但在尋歡作樂的愛好上,倒是出奇地一致。

花柳街作為消磨意氣的場所,容易敗壞地方風氣,‘淫慢藏奸,穢賭多詐’的道理知道的人很多,但能夠經得住誘惑之人,卻很少。

故而,遠江高氏自己的御家法度《武藏三十條》裡面,就有嚴禁家中的武士、常備旗本,乃至是城內的良善百姓隨意進出這些藏汙納垢的地方。

如果是百姓違令,僅僅是被罰重金和苦役,若有武士和常備旗本敢於犯禁,輕則革除家名苗字,重則會被勒令在花柳街裡中門前,當眾切腹謝罪。

高師盛這輛輜車,雙牛駕轅,頗為氣勢,沿途巡夜的回見組看到在前頭引路的家臣武士,連忙退避去道旁,為輜車讓開去路。

高氏一門並不住在在天守閣內,而是城西的居館。

高階館,本名是大河內館,是大河內氏支配此城時居住的所在,奪佔此城後,本著不要勞民傷財地理念,只是將館名改換後,就直接鳩佔鵲巢。

並且堂而皇之的,將大河內氏費勁心力開闢的庭院,給推平了大半,改成了演武的校場。

這麼看來,其實長田利氏這個吝嗇之徒跟遠江高氏的所作所為相比,幾乎並無半點差距。

高師盛打小生長本城,道路越走越熟悉。先是從大道轉小路,又從小路轉上大道,轉來繞去,好不容易才終於到得居館外。

城中格局,都是按照‘里巷’來區分,城中一個‘里巷’就相當於鄉中的村落,亦有牆垣、里門,用來防備夜間出沒的盜賊。

或者是城池陷落後,里巷百姓也可以在配合守軍,依託這些牆垣繼續頑強抵抗,或者聚眾自保。

每個里巷都有單獨的監門,來負責管理町民的各種瑣碎雜事,但卻不像莊所裡的差役那樣,有扶持米和年餉可拿,而是類似鄉里村縂。

最初由町民自行推舉,往往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來擔任這份很有名望的工作。

不過展到現在,基本不論那座城池內的里巷,都是被固定的監門家給壟斷住了這份權利。

喜歡戰國之高氏物語請大家收藏戰國之高氏物語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