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用兵之道貴神速

前頭的使幡還在等候命令,高師盛從容說道“郡鄉新遭賊亂,百姓甚苦,豈能為我一人虛榮,就大張旗鼓,行勞民傷財之舉?國人眾勤儉從事,忙於春耕,正行其時,不來迎接並無不妥。”

隨即招手喚來幾名三河流民出身的足輕,問道“可知往中泉鄉的道路?”

恰巧這幾人中就有一人是中泉鄉的村人,自然認識道路。

高師盛說道“那就勞煩你們幾人上前頭引路。”

一色貞秀顧望了附近荒僻的野原,猶豫了下,問道“臨近午時,判官何不如先歇息片刻,待用過茶飯之後,在趕路也不遲。”

這一行的車騎隊伍,大約有四百於人,兵民皆有,足可以稱得上人數眾多。

高師盛對此提議不置可否,只是笑著說了一句“郡中國人想必事務繁忙,我等還是不要惹人嫌煩了。須知‘用兵之道,貴在於神’,咱們還是早些去中泉鄉赴任,那才是正事。”說完就放下了車簾。

一色貞秀應諾,撥馬離開高師盛的坐車,正要帶這幾名三河足輕上前頭引路,卻看見後方輜車的一名老者向他招手,於是吩咐那幾人自去引路,自己則趕忙過去,問安道“國司老大人有何吩咐?”

國司元綱年紀大了,是除去高師盛外唯一乘車行路之人,方才他看到一色貞秀同主公對話,於是連忙將之召來問話。

“兵貴神···你是說家督同你講了兵貴神?”國司元綱用心揣摩著這句話兩遍,而後問道。

“正是,不過我等又非是去出陣,判官這句話當只是催促一言罷。”

“非也,你老誠忠厚當然不能明白。”

“······國司大人,莫非判官的話裡還有別的意思不成?”

“判官至郡,豪族竟然無一人出迎,這說明背後必有指使,留在郡界休整這不是讓那些國人眾看輕我等麼?若是稍露怯意,只會讓對方變本加厲,故而主公才會下令,直奔中泉鄉而去。”

一色貞秀能被表為‘案主頭’,除了因為是高師盛的舊友外,就是因為他長處在於勤勉務實,可以替主家將繁瑣雜務,理清順序。然並不擅長這些世故算計,所以國司元綱才會說他老誠忠厚。

“那‘兵貴神’又是何意?”

國司元綱觀望了下前路,復又轉望了下扈從在車輛隊伍兩邊的上百步騎,說道“家督這是起了殺心,你且先去讓我等這邊的人早做準備,莫要被那些個外姓旁人拔得頭籌。”

“是。”一色貞秀就這點好處,想不明白的事情,便不會去多想,連忙應諾向隊伍各處的高氏一門的武士隊伍傳令。

國司元綱曾在駿府民部負責檢地校籍多年,嫻熟政務。

這位老家臣看著慈眉善目,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武鬥派,亦曾出任駿府的橫目代的役職,主要負責監督犯法的武士和豪族切腹自盡。

遠江高氏派他擔任分家的家宰,除了協助傍流穩定家業外,也不無監控高師盛,看他的諸多舉動,是否有危害本家利益的行為。

故而這名家宰才能夠一言決斷,直接調動配給高師盛的三方眾。

一行四百於眾,基本都是青壯,平山黨的部眾不必多說,從遠江高氏分離出來的三百於名年輕男女,也都多在農閒時受到長年軍法訓練的秀民,又多有牛馬牲畜協助駝運貨物。

固然即便是一路疾行,晌午不停,卻仍舊能夠維持佇列不散。

這一路行來,高師盛沿途仔細觀望,對八名郡現在的狀況有了更為詳細的瞭解。

三河國乃是令制上國,表石高接近遠江國兩倍,八名郡雖是國內最小的一個郡鄉,但也幾乎能與引佐郡相當,而今卻是滿目荒涼,遠不如濱名淡海之鄉多矣。

路經的村落鄉莊大多破爛貧苦,駿府雖未曾在三河國安插郡守等封疆大吏,但是莊所保司還是設立不少,可高師盛這一路行來,接連途徑數個莊所,都是荒廢狀態,更有甚者,連圍牆都沒了,也不知是被一向一揆搗毀,還是被鄉里的豪族趁亂給拆了。

休說兵藏、糧倉兩庫被洗劫一空,就連門、梁、榻、案諸物也被洗劫得乾乾淨淨,想來應是被一揆眾、鄉民劈了燒火取暖,又或是拿回家中自用。

莊所如此破敗,自然是空無一人可以召來詢問細情。

高師盛沿途停了兩次,派遣人去附近村落中將村老総請來問話,得到的回答是,有的保司死在去年的一向一揆之亂中,有的棄莊逃走了,有的索性開啟莊所,直接投奔一向一揆。

淨土真宗在三河國內的影響之深,由此可見一斑。連駿府的保司代官都加入了一向一揆,何況鄉里的百姓?

一色貞秀在旁手持紙筆,將這些保司的姓名全都記下來,玉碎殉節之人,等到了平泉館後,廳部自會派人前去家中弔唁撫卹,那些膽怯逃跑之人,同樣會有武士帶兵前去抓捕,緝押回來受審問罪。

三河國自治度相對高上很多,所任命的保司也多是本郡內的豪族子弟,正好這些罪行可以拿來做文章。

所經之鄉莊村落,泰半人煙稀落,滿目看去盡是瘡痍,其中固然有良善百姓為一向一揆和遠江兵所害,受到殺擄之故,亦有不少是舉鄉作亂,跟隨‘講縂’法師組成一向一揆,以至鄉里荒廢。

如一些結契的郎黨軍役眾,他們在駿府的名錄下本就過得不算順遂,一旦亂起不管是出於自保,還是為了跟隨劫掠,都會或主動,或被動的加入一揆勢。

如長谷川隼人這種窮的只剩一條命的鄉間軍役眾,若是沒有跟隨高師盛,去年又被雪災困在家中,不想全家凍餓而死,就只能是去加入一向一揆,或是聚嘯成盜,帶領手下燒殺搶掠。

等到來年災情過去後,再歸返家中。惡黨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就是亦賊亦民的特性,拿起刀槍就是盜賊,扛起鋤頭就是良民。

能在一向一揆中保全村落的百姓,當然也不會好欺負的,無不是人多勢眾的大村。

喜歡戰國之高氏物語請大家收藏戰國之高氏物語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