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道路閒談言上將(1 / 2)

上官有命,下吏服其勞。

查抄寺院這種大事,地方也要出人協助,這本來是鄉里的工作,只是平山鄉的駿府直領太小,並沒有設立鄉縂,所以乾脆就由案地的平山莊所代勞。

因為要一次查封兩家寺院,山內通判與松上刑錄兩人分開,各自負責一家。

莊所差役跟松上刑錄帶來獄卒,都是敷知郡的屬吏,沒有駿府傳書,不得擅離職守,更別說越境辦案。

所以只能由山內通判獨自帶著檢非違使廳,隨行的奉公武士前去查封,相對遠些的隸屬引佐郡管轄的濱名鄉。

檢非違使廳根據各國石高,人口數目不同,通常設有最少兩個以上的使廳,總攬轄下各郡生的刑訟問題。

除了參與裁斷外,一旦出現需要跨郡執法的案件,也是要歸檢非違使廳官員處理,徵得刑部推官同意和授權後,就可以獲得抓捕和查封的工作。

遠江國地處東海道,人口稠密,根據駿府於天文二十年大檢帳統計,遠江國十四郡表高二十五萬五千百六十石,共有丁口十八萬兩千於人,故而設立了左、中、右三個使廳來分別管理。

山內通判所在的佐久城檢非違使廳,屬於左廳,一般都是簡稱為遠州左檢廳,或者遠左廳,敷知郡與引佐郡都屬於遠州左檢廳管轄的範圍,由他出面負責正合適。

兩位郎官來時,共乘一輛牛車,因山內通判官職更高,負責查封的梅川院距離更遠,松山信宗就將牛車相讓,自己騎馬相去,一路上饒有興趣,四下遠望。

高師盛亦騎馬並肩相陪。

查封的人手,僅靠從郡中帶來四名獄卒是肯定不夠的,莊所也需要留些人手幫著書役室野平三整理公文。

青木大膳這個付盜,是必須要去的,長谷川隼人跟長田盛氏二人因為是軍役眾,也被臨時徵用,一同前往協助,善光院證弘和兩名弟子也要一同跟著,可惜瀨戶方久這些貨商要去三河國販貨,不然有他們在,倒也不至於會覺得人手不足。

北莊萬次郎昨晚連夜送信,一大早兒又跟著兩位郎官回來,一來一返幾十里路,不見沒有絲毫疲態,精神抖擻的在前頭帶路,不由讓人嘖嘖稱奇。

時正農忙,鄉道兩旁的田地間,依舊能夠見到不停忙碌的黔百姓,似乎對昨日生的命案渾然不知,就連小孩兒們也都三五為伴,或放養牲畜,挖些野菜;或揹著筐簍,沿路拾撿糞柴。

松上刑錄騎在馬上,稱讚道“去年遠州水患,波及甚廣,那時我帶人前往各鄉協助民部丞施救,遍巡全郡,無一不受侵害,輕者田業受損,重者破家流亡,今日得見平山莊百姓安居樂業,方知為何,郡守稱前任莊頭野山右兵衛治理得力,累功考效,欽定計為上優,被特許拔擢去了郡裡。”

松上刑錄今年剛滿三旬,為人雖然圓滑世故,但也算是個良吏。

高師盛早與他相善,同在駿府奉公,雖彼此不算深交,但交談起來也不會覺得拘束,很謙虛地附和著說道“是啊!我初任本地莊所前,曾去野山右兵衛家中討教,右兵衛敦敦教誨,讓我受益良多,希望在下以後也能治理好莊所,不再出現人命大案,使得良善驚恐。”

松上信宗勉勵高師盛道“新九郎何必過謙,宗論之案雖然惡劣,但你昨天才剛來到任,和你沒有什麼關係。今天我與山內通判來前,朝比奈郡守還叮囑我二人“宗論私鬥,皆是往年郡中放任之罪,非是地方的過錯,不可過於苛責莊所差役。新九郎出身不俗,少時奉公便忠於人事,稍加磨礪,必可為州郡之才,與你二人比肩而立。讓我與山內通判二人,不可輕視無禮。”

敷知郡守,名叫朝比奈元長。

雖是同姓,但根據系譜來看,卻非是出身朝比奈氏宗家,而是西遠江丹波守家。

高師盛很早就聽聞過他的名字,不單是因為高氏與朝比奈氏,兩家世代交好,更是因為對方的武名軍略。

與武田四天王中的板垣信方齊名,並稱東海道兩大謀將。

從駿河轉任遠江敷知郡,這處緊要重鎮,既是為了彈壓東三河與西遠江的豪族,同時也是為了秣兵歷馬,編練國眾,今川義元吞併尾張的意圖可謂昭然若揭。

這也代表,留給高師盛準備的時間不多了。

這位丹波守精於軍陣行伍,卻跟板垣信方一樣不通料民之術,只不過更懂得揚長避短,並不以苛政約束,沒有習慣性的用軍法來要求治下的官吏百姓,做到兵砦駐軍那樣,井然有序。

而是任用山內氏豐、松上信宗這樣的能吏,來幫他治理民生,同時上呈疏奏於駿府,請求德令,撫養郡內受災的百姓。

屬吏偶爾犯有小錯,也都是一笑而過,是以在郡內,不論百姓還是官吏之間的風評,都是極好。

對於這樣有能力、又寬仁愛士的上官的誇讚,高師盛不敢怠慢,略微放緩馬匹,向著佐久城的方向拱手遙施一禮,惶恐地說道“丹波舅父乃是破城滅國的當世名將,強差人意可比吳侯綏邊之略,實為龍驤,風行東海。尾張守恃其猛鷙,屢犯三河,主公弔民伐罪,兵進安詳,諸將見戰陣不利,又聞織田援軍將至,有的便惶恐畏懼,失去鬥志。唯有丹波意氣如常,踔厲奮,方才獲取一國。新九郎身為晚輩,何德何能,竟然得此青睞”

天文十七年,織田今川兩家因爭奪三河國歸屬,爆第二次小豆坂合戰,今川軍朝比奈元長擔任一陣大將,作為先鋒出陣,軍今川凡戰必克,唯安詳城久攻不下,織田家督信秀親率五千於援兵相救,諸將畏懼信秀悍勇,紛紛請求退兵罷戰。唯有朝比奈元長一人,意氣如常,正整理武備,審閱兵馬。今川義元知道後嘆道“丹波有如吳侯,隱若一敵國矣!”

將之與東漢雲臺二十八宿將第二位的忠武侯吳漢相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